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落实“四个关键”,做好2008年工作思路:

落实“四个关键”,做好2008年工作思路:

来源:开学 时间:2020-01-06 07:49:51 点击:

 -年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四个推进”,把握“四个基本”,把“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的要求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外贸出口增长12%,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亿美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激发活力,创新举措,以“活”开拓发展之源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谋划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步骤、政策和项目,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围绕稳农,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围绕支农,整合各类财政性涉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集中力量推进标准化农田、江海堤防、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中心渔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农村农技员(兽医、林业技术员等)、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乡村医生、治安调解员等“五大员”作用。扩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控,做好农、林、水产病虫害防治工作。围绕强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新肥、新药、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实施“百龙千亿”工程,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和开发,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规模,突出抓好4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围绕活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各项配套改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创新商品林采伐管理,规范林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

  加快产业集聚,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实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专项规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电子、石化、汽车、造船、软件、光电、制药等一批项目组团。强化煤电油运调度,突出抓好省百家重点企业和工业新增长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从生产要素供给、基础设施和外部协作配套条件等方面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扩张。有效落实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改造提升钢铁、水泥、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技术、金融、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抓好电机、模具、纺织、陶瓷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抓好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研发项目,推动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6·18”平台,促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成果与企业对接。扶持品牌,叫响品牌,搞活营销,开拓市场,推行质量标准体系,再创一批规模化、集团化、区域性的名牌,打造产业名市、名镇。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步伐,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稳妥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激活消费需求。依托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重要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推广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扶持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加快“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开拓城乡市场。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设施建设,推出一批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线路。进一步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中介服务业。继续落实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各项政策,发展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各类房地产。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改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放心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完善外经贸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活力。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继续由省级财政统一负担,出口奖励政策保持不变。壮大民营外贸经营主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拓展新兴出口市场和海外营销网络,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善外贸出口预警监测机制,采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等措施,支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努力增加有效进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办好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经贸活动,发挥“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和外商投资项目编码管理系统的作用,做好重点招商领域项目的编制和推介工作,着力引进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引资步伐。对外商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园区和区港联动的政策效应。实现新批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完善重点口岸查验部门每周7天工作制和电子通关工作,加快大通关建设。

  灵活务实拓展闽台合作,加强闽港澳侨经济交流。支持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相对集中地区的发展,主动承接台湾机械制造、信息产业和光电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吸纳研发机构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一步拓展沿海地区与金、马、澎直接往来。以厦门增设为两岸春节包机新航点为契机,推动闽台空中直航、邮件互换和电信直达。落实台胞落地签注5年有效政策。加强口岸服务设施建设,做好迎接“三通”的各项准备工作。拓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工作成果,构建两岸一体旅游线路。办好涉台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争取更多闽货入岛展销,扩大对台小额贸易,开展对台劳务合作。推动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和项目对接。密切闽港、闽澳经贸合作,继续推动联合招商,争取金融、旅游、物流、人才等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做好侨务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华商和闽商网络,重视华侨新生代的作用,引导海外侨胞来闽投资。

  (二)突出和谐,注重协调,以“和”提升发展之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修编中心城市规划,推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加快进出城快速干道建设,完善市区路网。加大城市堤防、排涝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加强中心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协作。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坚持挂钩对口帮扶制度,健全互帮互促机制。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输入教师、医生、科技人才计划,扶持培育一批重点骨干项目,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海岛、库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真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成土地整理30万亩。强化水能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闽江“北水南调”、九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前期研究。提高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集约开采水平。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落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财税和价格政策。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强化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的治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注重水土保持,加强水源地、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提高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能力,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大力推行“三结合”,完善扶持措施,促进计生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着力构筑和谐社会安全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推进劳务派遣市场化、社会化,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活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探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推进“五险统征”试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继续建设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办好惠民实事促进社会和谐。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缓解县乡(村、居)财政困难。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继续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推行省、市、县级医院挂钩帮扶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试点范围,千方百计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对农村“五大员”实行政府津贴。继续推进“造福工程”。抓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水利“六千”工程。开展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完善“福建三农服务网”。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继续开展“学英雄、见行动”和“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活动,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互助友爱,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退伍、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强化国防教育与宣传,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战备训练、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

  (三)盯紧抓实,求实求效,以“实”打牢发展之基

  扎实推进重点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建设规模,提高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建设投资的比重。安排省重点项目402个,总投资5468亿元,年度投资675亿元。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221个,总投资1717亿元,年度投资253亿元。加快温福和福厦铁路、浦南和泉三高速公路、炼化一体化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厦深、龙厦、向莆铁路和永武高速公路、三个LNG燃气电厂等项目,争取开工石狮PTA、厦门PX、德盛镍合金、南纸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福建核电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以规划带项目,编制实施海峡西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等34个专项规划,策划、生成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完善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与考核办法,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供水供电,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把提升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围绕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重点在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推出一批适合民营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定期发布民营投资项目信息,做好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服务民营企业的助手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综合素质。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部门协调制度,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海洋开发实效。制定并实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厦门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继续研究推进其他重要港湾的实质性整合。加快建设嵩屿港区一期、江阴港区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配套建设深水航道、疏港公路和铁路,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矿产能源业、海洋制药业等新兴产业,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实行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制度,严格入海污染物排放,治理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壮大财政金融实力。大力培植骨干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的力度。严格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稳步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落实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协议,促进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双赢。

  (四)珍惜人才,营造氛围,以“人”构筑发展之本

  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项目集聚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允许试,鼓励闯,支持上,使各类人才有所作为、脱颖而出。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继续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博士后站点建设,完善闽籍院士专家联系制度,加大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全年新增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化,全年新增35万名技术工人、4500名高技能人才、8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实施人才市场“1211”工程,拓展人才中介服务领域,扩大两岸三地人才交流,积极引进智力。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增强人才培养能力。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空置校舍处置工作。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用型技术人才。重视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课改”,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人才需求预测,进一步结合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抓好福州、厦门高校新校区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完善民办教育分级管理办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发挥领军人物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开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的攻关。抓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力争更多科技项目进入国家计划。推动科技资源整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发展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促进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抓紧培养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军人才,在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形成人才梯队和研发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家、专家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中的关键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工作。

  优化人文环境,促进文化振兴。制定并实施建设文化强省的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品牌的文化企业。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发行等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会展、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养一批名家大师和文艺尖子,鼓励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开发文化资源,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活跃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举办全省第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争创“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和国家舞台精品剧目。促进理论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办好第十三届省运会和第十届省全民健身节,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落实“四个关键”,做好2008年工作思路》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欢迎阅读落实“四个关键”,做好2008年工作思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