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竞聘 > [实践首乐教育哲学理论在“中西方音乐史”,教学] 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实践首乐教育哲学理论在“中西方音乐史”,教学] 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来源:竞聘 时间:2019-11-20 08:24:24 点击:

实践首乐教育哲学理论在“中西方音乐史” 教学

实践首乐教育哲学理论在“中西方音乐史” 教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全新音乐教育哲学, 对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些理念甚至颠覆了传统的音乐审美教育哲学, 其代表人物戴维埃里奥特认为音乐的教学活动在于实践,在于行动,他主张在音 乐教学中应当以音乐表演为中心,结合音乐欣赏、音乐创造等活动,重视学生的 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育的核心知识不是关于旋律、和声或其他要素的 语言概念,而是以行为为基础的,是教学生如何在音乐制作和音乐聆听的行为中 音乐性地思考的知识。人类的一切活动证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为认识提供可 能和所必需的信息,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思维能力。该哲学符合《实践论》中 重视行动和过程的主导思想,注重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 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 该哲学思想的优势在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杜威的“做中学”如出一辙。

音乐课程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声乐演唱和乐器演 奏都需要学生亲身实践,这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融入音乐的特定文化语 境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课程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 音乐风格、音乐相关文化背景、代表作曲家并欣赏各时期代表性音乐作品,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进而促进其音乐表演实践,可以说“中西方音乐 史”课程是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如埃里奥特所说,对作品 相关背景的分析是一个专业聆听者所知道的和建构的内容之一,并因而是一个专 业聆听者所能享受的部分。作为一种积极的和建设性的进程,音乐聆听包括建构 音乐声音的认知的文化侧面S1。然而,在“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要通过语言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了解音 乐历史、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主要关注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和掌握,这样的教学 模式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此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他们的音乐理论学习与 音乐实践活动相脱离。例如,在近期我们对部分毕业生所作的调查问卷中,在“大 学期间,你感觉受益最深的三门课程”这一项中,仅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中 西方音乐史”。这从侧面反映了“中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 改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观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校“中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期与同行 共同商榷。

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欣赏方法 不少教师在“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虽然 涉及音乐欣赏环节,但仅限于聆听,对如何聆听、如何理解和把握音乐并没有介 绍,这导致很多经过四年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面对一首音乐作品仍然不知道从 哪些方面去欣赏,更无法运用所学到的音乐史知识来指导自己的音乐表演。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对音乐作品或音乐作品的重要部分的卓越诠 释和表演足以具体证明,一个学生理解了该作品的相关方面和特点,并知道如何 指导他在音乐行为中的思维。音乐聆听是一种丰富的思维和认识,是自我发展、 自知自觉和乐趣的丰富源泉。音乐素养是在音乐聆听的语境下实现这些生命价值 的关键。因此,在“中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音乐欣赏环节,教师应教给学生欣赏 音乐的方法。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环节的教学可以从音乐本体和音乐史实两个方面 展开。音乐本体是指基于音乐本身相关因素的欣赏,包括音乐的旋律、节奏、乐 器或演唱者的音色、和声、曲式、调式调性等。对音乐史实方面的欣赏应当基于 该音乐作品所处时代的整体风格、音乐作曲家个人经历以及创作该作品的历史文 化背景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把握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于中国音乐史音乐作品的欣赏,要引导学生感受音色,把握意境。中国传统音 乐作品受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观影响,并不注重准确的音准、节奏,而更 加注重通过音色的细微变化营造音乐作品的独特意境。例如:欣赏姜夔的自度曲 《扬州慢》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曲所表达的含义,通过欣赏乐曲,感受其旋律中 的一些独特进行,例如四度和七度音,或一些变化的宫音、商音和徵音等,发现 其与我国现代民间音乐的一些不同之处,感受宋代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再如: 欣赏根据唐代王维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被誉为我国十大琴曲之一的《阳 关三叠》时,教师可以通过诗词介绍,先让学生理解诗中所饱含的深沉的惜别之情,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让学生带 着这种情感去欣赏音乐作品,并带着感情演唱改编后的混声合唱《阳关三叠》。

在这种不断升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感受、聆听、欣赏以及演唱中充分体 会音乐作品的意境。

二、转变课堂教学中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传统的“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缺少主 动意识,缺少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面X才众多 的网络媒体,我们不断反思一个问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的?如今,学生 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音乐史知识和音响资料,如果教师仍然照本宣科就会让 学生们觉得音乐史课程枯燥无味,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可以看,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音乐史课程教学究竟要传授什么知识呢?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认真挑选各 个种类的音乐,使学生对音乐表演实践和音乐聆听进行专业思考。让学生以音乐 表达为目的,通过比较和对比表现性和非表现性唱片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从人 类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女性学、符号学和分析哲学的视角来研究音乐,加 深了我们对文化和意识调节音乐制作和音乐聆听方式的理解可见,在“中西方音 乐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多种维度去分析和研究音乐,使其获得 对音乐更为全面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中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音乐家及音乐作 品的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更 多地交给学生,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搜索知识信息,并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大家在一起交流、分析、讨论。只有通 过自己深人思考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

教师可从两方面为学生划定选材范围。一是让学生以某一作品为例归纳音乐欣赏的方法,同时结合个人的演奏演唱经验,完成一篇音乐作品研究论文。

例如,在欣赏肖邦的钢琴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其音乐的旋律表现形式、和声 的转换与变化、结构的设计安排以及音色的明暗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结合 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自身的演奏经验等,全面认识音乐作品。这样,通过对 音乐作品、作曲家不断深人的分析和研究,学生不仅能够将个人的欣赏经验转化 为理性的认识,还逐渐形成了思考和写作的习惯,这种良好的音乐写作习惯将对 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让学生对音乐历史人物或音乐作品进 行比较,以获得音乐历史知识,从而对音乐史实、音乐家及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巴赫、亨德尔及斯卡拉 第三位作曲家,充分感受该时期音乐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学生通过研究其音乐作 品的体裁、风格、音乐技法的运用及演奏特点等,在把握该时期总体音乐风格的 基础上,理解了三位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不同之处,这会给学生今后表演这几位 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带来重要的启示。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传统的“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形式太过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为 主,学生往往扮演“被动聆听者”的角色。由于无法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不浓厚,对学习的投入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此外,学生 对“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内容缺乏系统了解,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加入到他 们想学习的音乐实践(或音乐文化)中来,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学情况的真实性对 于学生音乐学习和学习深度有着决定性作用,即知识不能从其学习和使用的原语 境中分离出来。培养音乐素养便意味着将学生引人特别的音乐文化中去。“实践” 一词强调音乐应该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实际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有关,并以此来 证明音乐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必须紧密联系音乐表演和实 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

笔者认为,“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应综合更多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首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音乐会的形式,让学 生现场展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 演奏水平,同时又能让学生有机会现场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 作品,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形成对该乐器、该时期音乐创作风格等方面的 认识提供有益的帮助。其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 动中获取更多的音乐感悟。例如,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介绍金湘创作的近现代 歌剧《原野》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包括歌剧的视频、金湘 先生对作品创作的介绍以及多方面的评论和反映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 自导自演这部歌剧。再如,赵元任是江苏常州人,而他早年居住的青果巷是常州 历史名人聚集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访名人故居,感受那里独特的人文氛围, 使其对赵元任的作品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 对音乐作品、音乐作曲家的理解。再次,可以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 上讲台,锻炼口才,培养教态,增长经验,同时,教师对他们的教态、教学方法 运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评价与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 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获得经验,不断进步。

在现今学科大综合的背景下,以往那种技能课教师仅仅教授学生演奏 或演唱技巧,理论课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巳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以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在教学的过 程中触类旁通,让学生获得相似的学习经验,并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融人更多个人 对音乐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正如埃里奥特教授所说:未来依 赖于通过继续提高我们对音乐的哲学理解,以及通过继续提高岗前和在职教师的 音乐素养而使得音乐教育更具有音乐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音乐教育的价值只有 通过加深和扩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实现;而这些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我们的学 生行动中思考的音乐时间的质量,来最有效地展示给家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 和学校董事会。

郑隽逸(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