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愤怒的行为_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愤怒的行为_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06 07:55:00 点击: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莱昂纳德·伯科维茨(Leonard Berkowitz,1926—) 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在20世纪最伟大的100名心理学 家中,排名第76位。出生于1926年8月11日,在纽约完成小 学和中学教育,并于纽约大学毕业。

1948年2月,伯科维茨在密歇根大学开始从事研究工作, 1951年6月完成了关于协商领导力的博士论文,导师为丹· 卡茨(Dan Katz)教授。博士毕业后,应聘到美国空军人力 资源研究中心(HHRC)的职员研究实验室(Crew Research Laboratory)工作。1955年,他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心理系助 理教授的职位。初来乍到,好运就一直光顾伯科维茨。1956 年,他被分配去教授社会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高级本科课程, 课程讲义以及他提出的研究问题,促使他向国立精神卫生研 究所(NIMH)申请研究基金并且获得了成功,此后连续17年 资助他的攻击实验研究。1957年,他想研究什么时候以及为 什么人们会产生动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该研究项目 多年来一直得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1960年,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 聘请伯科维茨主编《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该丛书于1962年首版, 后来陆续出版了21卷,在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能是 感恩或其他原因,伯科维茨直到1993年退休一直担任威斯康星大学心理系的教授。退休后虽为名誉教授,但他仍致力于 对攻击与愤怒的形成、操作和调节的研究。

伯科维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实验 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攻击的社会心理学分析》(Aggre-ssion: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情绪的原因与结 果》(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feelings)以及《攻 击行为的原因、结果和控制》(Aggression:
It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trol)等。

一、对攻击行为的研究 伯科维茨系统研究了攻击行为,并检验了攻击的条件和 环境有关的行为结果。他对攻击的实证研究和理论阐述,有 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攻击的原因以及有效减少社会暴力的 方法。

1.修正挫折—攻击假说。伯科维茨对多拉德(Dollard) 等人(1939)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进行了检验。该 假说认为预期实现的目标受到阻挠时会产生敌意性(情绪 性)攻击。即挫折会导致攻击倾向。伯科维茨对此假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这个假说部分解释了挫折对攻击的影响, 但他同时指出,那些反应主要是敌意性(情绪性或表达性的) 攻击而非工具性攻击(利益性的或有好处)。同时,挫折涉 及未达到预期的满足而非仅仅是剥夺。伯科维茨在坚持多拉 德等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在他看来, 挫折就是各种厌恶刺激和事件,挫折导致攻击只是因为挫折 引发了消极情感。在实现诱人的目标时遭遇预料之外的失败 比预料之中的失败更让人感到不快,前者更高的不愉快程度 有可能造成更强烈的攻击倾向。同样,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 的东西时,遭受挫折的人们的评价和归因可能决定了他们感 觉自己有多糟糕,在体验到强烈的消极情感时具有最强烈的 攻击倾向。伯科维茨在论证挫折和攻击的关系时,引用了大 量新近的研究来证明厌恶事件经常引起相对高水平的攻击, 并且挫折和厌恶刺激之间存在着相互平行的关系。

2.关于武器效应的研究。在人们准备做出攻击性行动时, 刺激条件与攻击的联系会诱发攻击性反应。伯科维茨等的实 验验证了这个假设。实验过程是,100位男性大学生接受了 被假定为来自实验同伴的1次到7次不等的电击,然后有机会 电击这个人。一种实验条件是,桌上的电击按钮旁边放着一 把来复枪和左轮手枪。告诉被试这些武器属于或者不属于目 标人物。在另一种条件下,桌上的电击按钮旁没有东西。在 控制组条件下,桌上的电击按钮旁放着一个羽毛球拍。结果表明,当向被强烈唤起的被试呈现武器时,他们给予了最大 数量的电击(7次电击)。很明显,手枪引发了被试强烈的 攻击反应。这个实验说明,社会暴力事件与环境中存在刺激 暴力事件的“武器”有关。后来,人们就把武器增强攻击行 为的现象称为“武器效应”。

对这个研究结果,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实验中的人 为因素可能影响被试在武器出现时的反应,即评价顾忌 (evaluation apprehension)和需求线索(demand cues)。

对此,伯科维茨认为,“意识到实验变量本身并不能证明被 试知道研究假设或具有证实研究假设的动机,有迹象表明武 器的存在自动影响了被试的行为”。他综合大量的实验数据 后指出,许多被试的反应与主试的要求是对立的,可能是因 为评估顾忌,但也明显是因为对抗过程。

对媒体暴力的研究。自从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等大众 传播媒体出现以来,其暴力内容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攻击行 为的影响,一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伯科维茨以大学生 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在这些实验中,实验对象观 看暴力节目或非暴力节目,被挑衅或未被挑衅。结果发现, 观看暴力节目比观看非暴力节目的被试在被挑衅时具有更 强的攻击性。此外,伯科威茨和他的助手还在公共机构里对 少年犯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查。这些研究评估了那些被指定连续数周观看媒介暴力内容的男孩在身体和语言上的攻击 性,并与其他未观看暴力节目的男孩的攻击性程度作了比较。

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趋于一致:观看媒介暴力内容的男孩更 有可能实施攻击行为。

伯科维茨认为,对暴力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音乐的 大量研究表明,媒体暴力增加了即时或是长期性攻击和暴力 行为的可能性。媒体暴力对轻微形式的攻击影响大于严重形 式的攻击,但与其他暴力危险因素或医学界认为重要的医学 因素(如阿司匹林对心脏病的影响)的影响相比,对严重形 式攻击的影响也是重大的。这方面的研究数量庞大,研究方 法、被试取样和媒体种类各异,总体结论却趋于一致。他进 一步认为,今后需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媒 体暴力影响的潜在心理过程,这样能够最终促进更有效干预 措施的出现。此外,需要开展一些大规模的纵向追踪研究, 来详细说明媒体暴力对几种严重暴力行为的影响程度。他同 时认为,在给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更健康的媒体内容时会遭遇 到更大的社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也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

二、愤怒的形成和调节 伯科维茨认为,愤怒是一种与伤害某个目标有关的相对 特殊的感情、认知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征。毫无疑问,人们在 达成重要目标时受到外部因素阻碍,就会变得愤怒。1.认知—新联想主义模型。伯科维茨提出了认知—新联 想主义模型(Cognitive Neoassociation Model)。修正后 的模型集中探讨了挫折—攻击联结的情绪和认知过程,减少 了对攻击线索的强调。在最初的自动反应后,是认知而非最 初的评价在本质上影响随后的情绪反应和体验。人们对不愉 快的体验做出因果性归因,考虑自己感觉的是否真实,最后 努力控制他们的感觉和行动。该理论模型认为,令人不愉快 的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通常激发了各种与战斗或逃跑反应 有关的思维、表达运动神经反应、记忆以及生理反应。如果 遭受折磨的个体唤醒水平很低,比如,他们可能在受到挑衅 时认为自己是激怒或烦忧而非愤怒,也可能体验到与恐惧有 关的感觉。这完全取决于个体对情境的评价。这种评价增强 了与战斗反应有关的基本愤怒情绪或与逃跑反应有关的恐 惧情绪。引起消极情感的厌恶事件包括挫折、挑衅、噪音、 令人不舒服的温度以及令人讨厌的气味。

此外,该理论认为攻击、情绪和行为倾向在个体记忆里 相互联合。某种攻击性厌恶刺激或挫折通过消极情感激发攻 击性反应,厌恶事件通过消极情感增强了攻击性倾向。比如, 儿童在校园游戏时将伙伴从自行车上推落,对这种行为可能 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取决于儿童如何评价当时的情境。首先, 可以肯定的是该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将伙伴从自行车上推落是事件,不愉快体验是摔落地上导致 的疼痛。紧接着,消极情感开始伴随认知参与活动,消极情 感导致思维与愤怒或恐惧产生关联。如果儿童的特征是倾向 于体验到恐惧,那么儿童将逃离情境而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的特征是倾向于体验到愤怒,将做出攻击性行动。

愤怒情绪的发展和调节。伯科维茨的研究表明,对愤怒 来源的评估只会影响愤怒的强度,令人厌恶的刺激是产生愤 怒的主要原因。此外,实验研究也表明与愤怒有关的肌肉运 动,也能导致与愤怒有关的感觉、记忆、认知和自动反应。

因此,他认为,厌恶刺激自动唤起了与攻击有关的一系列感 觉、观念和行为倾向。一方面,遭受折磨的人们可能责备使 他们受责难的目标;
另一方面,明显令人不快的情境可能降 低被试对引发愤怒情境的忍受阈限。遭受折磨的人们可能准 备以愤怒的方式评估他人的行为。他进一步分析说,尽管某 些强烈的消极情感产生以后个体不用认知评估就能够唤起 愤怒,但在最初反应后进行的评估毫无疑问也将影响个体随 后的情绪体验,而且特殊刺激能够自动诱发愤怒,并不意味 着愤怒情绪占优势地位,愤怒经常与其他消极情绪如恐惧混 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伯科维茨认为,就愤怒而言,任何不愉快感觉都倾向于 激活基本的愤怒感觉以及与攻击有关的观念、记忆和表达—运动神经反应,因为生物因素决定的联结连接了一些消极情 感。他认为,对于愤怒情绪的调节,人们在感觉糟糕的时候 倾向于对他人表现出敌意或攻击,但这种敌意情绪和攻击性 并不总是明显的。人们在情绪不佳时经常采取非攻击性的方 式,因为此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改善心境或逃离不开心 的情境。伯科维茨强调,更高级水平的认知过程能够化解相 对原始的联想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自 己的情绪状态,就完全有能力对敌意和攻击倾向进行自我约 束和控制的。此外,对惩罚的意识也明显抑制了厌恶刺激导 致的攻击。可以肯定,个体对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效应是一 种相当可靠的现象,人们完全有能力对愤怒情绪进行自我调 节和控制。

三、对助人行为的研究 伯科维茨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助人行为。集中 探讨了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包括对求助者失败的归因、助 人者与求助者的相依性以及助人情境等。

第一,关于对求助者失败的归因。在哪种条件下,成功 者会愿意帮助不成功的人呢?伯科维茨的研究表明,相对于 内部或性格因素,求助者的依赖被归因为外部因素时被试提 供了更多的帮助。这可以从感知到的“理应获得”他人帮助或请求帮助的合理性来解释。

第二,关于助人者与求助者的相依性。助人者与求助者 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助人行为。伯科维茨等做了两个实验。

在实验1中,被试因为自己的能力或机遇而在一项任务上取 得成功,而实验者的同谋者因为相同原因在任务上失败,失 败者向成功者请求金钱上的帮助。结果,成功者只在求助者 的失败被归因为能力不够时提供货币帮助。实验2对实验1的 范式进行了修改,被试成功与求助者失败的原因相互独立。

此时,当潜在帮助者的成功被归因为内部(能力)因素时观 察到最多的帮助,而在求助者的依赖性被视为外部和超过控 制的原因时被试提供的帮助最少。

第三,关于助人情境。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帮助他人的意 愿是不同的,是否提供帮助取决于当前的情境。在某些情况 下,人们会很快为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在其他情况下 则不会。伯科维茨对助人情境条件(心境和自我意识)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有关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观念显著预测了被 试为求助者工作的数量,而心境指标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四、结语 伯科维茨因攻击行为的研究而横空出世,并一生致力于对情绪状态、愤怒的形成、发展调节的分析和助人行为的研 究。他将实验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结合起来,实证研究和理 论分析紧密联系,相得益彰。其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对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伯科维茨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作为一位社会心理 学家,他的分析和讨论自始至终都基于实验室实验和“现实 情境”的现场研究,其研究分析都建立在坚实的实证研究基 础上。实际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也必须 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教育对策分析和干预研究, 需要“现实情境”的现场研究、教育实验予以验证和支持。

其次,伯科维茨克服了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家不重视理论 的缺陷,在理论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伯科维茨的理论分 析往往具有独到之处,比如,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 的挫折-攻击假说进行修正,使之包含认知因素。提出了认 知-新联想主义模型,解释了某些挫折-攻击假说无法解释的 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武器效应”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 都是对实证研究的升华和提高。如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总结和概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 法、教育模式,同样迫切需要理论分析和理论支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