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小学阶段德育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小学阶段德育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1-23 07:47:50 点击: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 关键词问题学生;
越轨行为;
越轨社会学;
标签理论 一、以标签理论审视小学德育工作 二、标签效应对小学生德育成效的双重影响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而言,影响德 育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权威。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学 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力体现了教师“贴标签”的影响力。

(一)积极标签的正向功能 积极标签的正向功能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对 教师来说,给学生贴标签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与预期性评价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教学效果认知与评价的过 程。这些暂时性的标签是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辅助工具,为 教师选择适当的德育模式、德育方法等指引了方向。教师给 予学生积极标签是对学生的肯定,这种肯定会对学生的言行 举止产生潜在推动力,发挥正强化作用。积极标签对于品行 端正的优秀学生来说,既可完善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增强自 信心,又能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能力发展。即 使学生偶然出现暂时性道德“越轨”行为,教师仍然不对学 生行为做出否定性评价,而是给学生贴上引导性的积极标签, 就可使学生在积极标签的引导下修正偏离的方向。小学生对 教师的赞扬具有积极响应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品行的关键 期(小学阶段),教师要适当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二)消极标签的负向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和不当的教育措施在“问题” 学生最初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消极标签的负向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消极标签含有消极性暗示, 迫使学生强化对标签潜在的行为角色与行为方式的认同,促 使学生产生“自我降格”心理。在消极标签的自我暗示下, 学生将会逐步顺应教师的消极评价,形成“破罐子破摔”的 心态,最终变成惯常性的“问题”学生。教师一旦给某个学 生贴上否定性标签,在德育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从该学生偶 然的“越轨”行为中寻求“历史渊源”,以此肯定自己对学 生认知的准确性,容易对学生形成刻板印象。此外,教师给 学生“贴标签”之后,对学生“越轨”行为采取的惩戒性措 施将会强化消极后果,反而增加学生“越轨”行为出现的概 率。因此,教师要以“消退”来代替惩罚。其二,消极标签 将导致群体分化,使得“问题”学生处于教育边缘地带。小 学生容易在教师权威影响下,主动(或者模仿其他学生的做 法)排斥和疏离被教师贴了负面标签的学生,这样将导致“问 题”学生被迫游离于群体之外。社会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对小学生而言,同辈群体相当于小型社会,这个小型社会是 小学生实现社会化、追寻心理依存的基本场所。学生主要是 在同辈群体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自身社会能力,消极标 签令被迫游离的“问题”学生缺少社会依存与心理依存的重 要对象,其社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远不如同辈群体的其他成 员。“问题”学生为了寻求归属感、获得情感认可和心理支持,开始集结成为边缘群体,使得个别问题发展成为群体性 问题。在群体分化的状况下,容易产生“教育失衡”问题, 而边缘群体因处于德育劣势地位,将对小学生的人格、人际 关系、社会能力等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贴标签”应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学 生在每一发展阶段都能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贴标签”具 有双重正向作用,恰到好处的标签既能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 增强自我价值感,促使学生自我调节,使自己往优秀学生靠 拢;
又能使教师对学生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形成科学认知, 并根据此暂时性标签,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改进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 “贴标签”应当成为教育的一种手段。

(一)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地贴标签 平等地接受教育是每个学生都享有的权利,因此,教师 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关注应当在大体上是均衡的。教师须平等 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教育失衡”状况产生,避免因“教 育失衡”及消极标签导致边缘群体产生,不利于班级管理及 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差异性等 基本特征,因此教育的公平性不仅体现在平等受教育权利, 而且体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应遵循 因材施教原则。标签理论印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 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潜在引导力,能引导学生实现 自我预期。标签的时态既可以是现在时也可以是将来时,即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是对学生当下行为的诊断,也可以是结 合当下表现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推测,这种推测就是教师 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 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各不相同。期望值的高低并非表现 为教育有失公允,笔者强调的德育保持公平性、尊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性指教师将“贴标签”作为德育的一种手段时,要 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 言行做出理性评判,平等地贴标签。教师根据标签这一反馈 形式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方式,以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 性。

(二)及时给学生贴上具体的积极导向的标签 (三)设群体榜样,强化正向标签导向性作用 (四)引导“问题”学生回归正式群体 参考文献:
[1][2][美]道格拉斯,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 概论[M].张宁,朱欣民,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11、151. [3]朱仁宝.德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5:9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