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浅谈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浅谈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0-22 07:58:55 点击:

浅谈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

浅谈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0多年来,特别是连续任教高三 毕业班这七年,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现在的高中学生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越来越薄弱,这就直接导致考 纲中的很多考点无法有效落实,例如很多学生不能确定词性, 分不清句子的语法成分,语病题判断的正确率更是低得可怜。

另外,对于文言文教学中实词的活用现象,虚词的用法,以 及一些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之类的特殊句式更是摸不着头脑, 甚至在写作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语病现象。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现行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上都删除了现代 汉语语法的知识,而教学上也都在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因 为语文考纲不要求,初中阶段几乎完全抛弃语法教学,高中 也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讲解,而且主要是针对病句这个考点。

这种考纲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不得已学什么的思 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普遍做法。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学生也就很难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 识。

二是网络语言的误导。网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网络 语言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语言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千百年来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可能拒绝网络上的一些优秀的 东西。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语言也是泥沙俱下。

很难想象在当今网络如此盛行的情况下,学生如何从网络文 化、快餐文化、流行歌曲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营养和培养正确 的语感。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最 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学生会把网络上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 直接运用到写作中。

另外,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一些方言与普通话存 在较大的差别,国家多年来大力推广普通话,这点也要求学 校在教学上切不可忽视必要的语法教学。

其实,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考纲不要求,学校就 不教,学生就不学,从理论上来说,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 极大的误区。建国后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语法、修辞和 逻辑,由于语法教学内容艰深,1990年《语文学习》一书在 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淡化语法”的讨论,随后考试大 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然而,“淡化”一词本义为降低语法 教学的难度,最后却在实际的教学中几乎演变为“全盘否定”, 这显然是背离初衷的。对此,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解基 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养成 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可见,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对于语法知识 的漠视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因此对于中学 生来说,虽然可以从日常学习中积累并归纳一些语法上的感 性认知,但是这种感性认知无法解决语言运用中所有的问题, 这就必然需要让语法教学回归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以加强中 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论认知。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亦存在大量涉 及语法知识的题目。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亟待把现代汉语语 法知识作为常规教学任务放进常规教学之中。

下面以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为例,简要说明这种情况。

一、语病判断 在近几年高考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16 套、13套和12套试卷考查了语病这个考点,主要以客观选择 题的形式出现。说明在各地高考中,语病依然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考点。语病主要存在六种现象,其中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和结构混乱这四种语病现象主要是语法错误造成的。因此,若要解决这个考点,就必须掌握一些基 础的语法知识。

例如2015年新课标I卷14题D项“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 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 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通 过对“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 和“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两句 的主语判断可以明确该选项出现了偷换主语的错误。

类似的现象还有2014年新课标卷II卷14题B项“作为一 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 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该选项 中“—直被翻得破烂不堪”一句主语应是“《子夜》”,同 样出现了偷换主语的错误。

二、文言文中涉及文言现象的试题 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 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这里的“文言实 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都属于文言现象,具体来说包括 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通过对文言现象的学习可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同时,此类文 言现象也是高考必考考点。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掌 握汉语基本语法知识为前提。

1、实词活用 例如:2013年北京卷6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A选项“籍”本义为“籍贯”,在该句中由名词活用为 动词,如果对基础语法知识知之甚少,则无法对该选项做出 准确判断。类似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客观选择题中,在翻译题 中亦会经常出现。例如:2013年广东卷翻译题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 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其中“蜂”由于出现在动词“聚” 之前且两词不构成主谓关系,因此,“蜂”名词做状语活用, 翻译为“像蜂群一样”。

文言文中的实词活用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而言的, 这些词在文言语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有的词性,其功能也往往 随之改变。这种词类活用现象以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般词性 作为参照原点,因此,如果没有现代汉语的基础语法,便没 有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对这种特殊文言现象的掌握也就无 从谈起。

2、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 被动句,这些文言现象在近年高考题中也经常涉及。例如:
2013年湖南卷翻译题②“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 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正确答案为“如今都比不上(曹 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 怕不是办法吧!”其中“今皆不及”是省略句,翻译时需要 把宾语“曹操”补充出来。学生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语法中关 于单句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就很难判断一个文言句是否是 省略句,以及在哪里省略了成分和需要补充什么成分。再如:2012年广东卷翻译题③“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 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正确答案为“(陶澍)晚年 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 没有能实施这政策”。该题中前一句既省略了主语“陶澍”, “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又是状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需要把 “于淮南”还原到谓语动词“推”的前面。此外,2015年新 课标I卷翻译“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 责之,庶或万一可济。”和2015年新课标卷II卷“不能肃淸 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两句皆出现 了宾语前置的现象。就倒装句而言,这里更加需要学生对现 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成分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有较好 的掌握,否则,学生对文言文倒装句既无从判断,也无法理 解,在考场上面对此类的题目也就只能是雾里看花跟着感觉 走了。

三、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中,句子的扩展、压缩、变换以及仿写等 等都和语法相关,需要对句子进行准确地语法分析,才能应 对无误。例如2011年新课标卷16题: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 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此外,就写作而言,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求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容、新颖的构思,还要求在语言表达上通顺规 范。然而,从近年高考评卷来看,学生作文的病句问题越来 越严重,这与中学语法知识教学的缺失不无关系。试想,学 生如果连最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都没有掌握,又怎能写 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 当然,让语法知识教学回归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不仅 仅是考试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 表达能力也有积极意义,这虽是一种无奈的“倒逼”措施, 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但是对于解决由于语法教学 缺失而造成的种种问题,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学生的语法知识越来越薄弱,且 语文高考中诸多试题直接或间接涉及语法知识,而另一方面 学校仍然因为考纲不做要求而主动性地忽略语法教学,这种 现象必须及早地予以改变。但是,在让语法教学回归高中语 文教学课堂的同时,需要避免走回语法知识内容艰深的老路 这一问题。中学语文课堂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语言知识体系尚 不完整的中学生,培养的不是语言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逐 点逐步进行。

一、弱化静态封闭式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强化动态开 放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

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长期以来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 过于重视语法形式的分析,局限于语法本身静态的描述之中。

虽然这种静态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性,但是对于 中学生而言,纯理论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枯燥无味的,也是难 以接受的,毕竟我们在中学阶段培养的不是语言专业人才, 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实际需求。著名语言学家胡裕 树、范晓在《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明确指出语法研究 的“三个平面”,即语法、语义、语用。该文指出,“语法 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等, 都还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显然,中 学语法教学应该弱化这种静态封闭式的纯理论教学方式,而 应更多地从“语用”这一层面进行教学。因为语用“偏重于 讲表达”,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 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 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不仅符合语文工具性 的特征,也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动态开放式的语法教学方式更加贴合中学语文教学的 实际,教师可以深度结合教材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操作,使 语法知识渗透到常规的教学中。

1、在写作中渗透语法教学。《2012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语文(新课标版)》关于写作明确要求“语言通顺”、“标 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因此,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小至标点符号、字词的选用,大到句 式的选用、篇章结构的安排等等,都可以渗透语法教学,使 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并对写作形成良性的 “反哺”。

2、在语言运用中渗透语法教学。学习语言不仅是为了 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语言的口语表达 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包括日常 人与人之间一切的沟通交流和学生与试题之间的“交流”。

就后者来说,很多教师在评改试卷时都会有一种共识,学生 组织的答案往往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这个问 题常常制约着学生答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渗 透语法教学,可以较好地规范并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3、在阅读中渗透语法教学。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包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对文章所提供 的信息有准确的了解和领会,特别是对一些长句的理解需要 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准确的解读。例如对下面长句的理解: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 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 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 巨款。

该句如何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法知识, 可以采用划分句子主干的方法准确解读该长句的意思。

当然,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必须要摆正语法 教学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夸大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毕竟它只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补充和辅助手段。

二、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高中的语法教学应注重基础,以高中三年为一个完整 的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对于其中艰深的理论知识必须坚决 摒弃。现代汉语语法一般分为五个单位,即语素、词、短语、 句子和句群。高一和高二两年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针对这 些基础语法知识逐点逐步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高一上学期安排语素和词这两个知识点, 使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判断常用 词的词性;高一下学期安排短语这个知识点,这是现代汉语 五级语法单位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主要讲解一些常见的短语,如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和并列短语等 等;高二上学期安排句子这个知识点,主要讲解单句语法成 分和内部层次的划分,以及常见的复句类型;高二下学期安 排句群这个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剖析一些复杂句子层次结构 并准确理解意义。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专题专讲, 也可以渗透到常规教学中。

高三主要结合考点进行归纳整合,如病句、句式变换 以及文言文的实词活用、特殊句式等等,通过这些相关考点 的复习,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进行完整的复习并能够 学以致用。

从1990年《语文学习》杂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 于“淡化语法”的讨论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现代汉语语 法教学也几乎完全退出中学课堂,由此造成的严重影响,无 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已经鲜明地体现出来。同时,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 是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法教学几乎完全缺失的学生而言, 更需要及早学习现代汉语的一些基础语法知识。从近期来看, 这对于他们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长远的角度而言,长期主动性地忽视语法教学,对于汉语 的传承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流行汉语热,世界上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作为教育者,有什么理由因为“淡 化语法”而让我们的学生的母语知识结构变得不完整?作为我们的母语,又有什么理由让其语法知识教学如此长时间的 消失在基础教育课堂中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

2、胡裕树,范晓;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师范大 学学报;1985年02期。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

4、2012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语文(新课标版)。

5、韩泽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聊 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

陈波,教师,现居广东韶关。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