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工科高校排名

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工科高校排名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1-15 08:24:04 点击:

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范文 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人们身上所体现的内 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 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单地讲,人文素质教育就 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 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自 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1-2]。

科学素质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关于“方法论” 的教育,其目的是将专业知识及技能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形成,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客 观、迫切要求。地方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标,以理 工科为主,大多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逃 离大学》书中有位学生自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的灵魂 是被忽视的,大学缺少基本的人文精神。它已经沦为一种技 术教育和工具教育,一些针对就业开展的训练。”[3]由于 缺乏灵魂的“导游”,出现了为数不少的“85后”、“90后” 大学生“逃离大学”的现象。目前,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 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3] “逃离教室”和“逃离大学”的原因复杂、情况各异, 也有所谓校风、学风的问题。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与以往完 全不同的教育现象,深刻地暴露了教育危机和文化危机,蕴 涵着具有挑战性的强大力量。当综合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 择标准时,当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学生 “逃出”大学,在校园外学习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 力,不能说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只有当教育赋予人更强的 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赋予人更多的 自由、自主和自尊,才会从根本上避免“逃离大学”现象的 发生。

一、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 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 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 才是最基本的。”[4]地方工科院校必须进行必要的包括伦 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通 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 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地方工科院校过分强 调科学教育,片面强调追求科学价值,片面进行科学训练, 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逻辑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对立,从而造成社会发展在科学与 人文、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分裂和对立。要消除 这种对立可能带来的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实施科学有 效的人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创新能力 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层次人 才的关键。为此,《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且指出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 个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 活动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5]。上述各种能力不 仅需要具备多学科广博的知识作基础,而且需要深厚的文化 底蕴为依托。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 物,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人文教育主 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既 能为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有力的背景支持,也能为其提供思 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借鉴,从而培育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 长的文化环境。

(三)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人文素质教 育培养的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 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 的影响。多元思维能增进开拓、求异、创新,推动想象与联 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有助于科研论文、学术著作的准 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是分离 的。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已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对 人文教育的重视还没有落到实处,导致理工科大学生重理轻 文,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而人文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差。地 方高校教育中,这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状况直接影 响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二)人文素质教育课 程缺乏系统性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不系统。许多地方 工科院校除了开设“两课”之外,其他的人文素质课均定为 选修课,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连续性和计划性。再加 上市场经济的导向,就业的压力等,学生难以摆脱功利性的 “专业至上论”,以至于不少大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教 育缺乏兴趣,导致缺乏辨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较差和价值观不健全。

(三)缺乏高水平师资 韩愈的“师说”中讲到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

从古到今,老师被认为是传道之人。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无疑会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生。大学人文素质课程理应由积累深厚、文化底 蕴丰盈的教师担当,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的教师许多是教辅 人员担任,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够。另外,很多教师较为注重 专业知识传授,相对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与 积累。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存在缺陷,客观上影 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校园文化单一 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 层次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 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5个 层面,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按照人文素 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构建校园文化,系统建设丰富多 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不仅仅从课堂上接受教育, 而且还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 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等,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 文化生活中,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用。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摆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追求做人 与做事相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克服急功近 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 有机结合起来,摆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6]。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 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提升 教师的人文素养。地方工科院校不可能像综合性大学一样开 设门类齐全的专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最终还要靠专业教 师来实现。必须加强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鼓励非人文 学科的专业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以增强教育活动中的人格感染力。

(三)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地方工科院校中专业教育占主导地位,这是发展地域经 济强有力的支撑。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进 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辽宁工业大学刘伟东老 师在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教学中,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 律、量变质变规律等哲学观点以及道德素质等渗透到专业教 学当中,既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 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人文 素质教育,可使大学生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高尚的情 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志向。

(四)系统开设人文素质必修、选修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人文素质必修及选 修课程。大多地方院校专业设置较偏重理工科,文科类的专 业较少,出现了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缺乏,选修课偏少,素 质选修课专业性过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系统等现象。因 此,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系统的 人文素质必修和选修课程,从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保证 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五)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 地方工科院校图书馆不仅要收藏专业类书籍,而且要加 大对文、史、哲、艺术等图书的购置,只有让大学生大量地 阅读人文社科类图书,才能将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化成大学生 的思想、观念和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挥图 书馆优秀文化精神作品的熏陶作用,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四、结语 学会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学会做人就必须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只有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在科学教育 的同时不轻视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 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