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_校企联合培养博士

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_校企联合培养博士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1-30 07:51:11 点击:

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于2012年正式更名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有200多所院校开设社会体 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然而,与供需两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艰难的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难以回避 的问题。造成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 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指出,学校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这为高校加快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 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 乐部方向)因其实践性、职业化的特点,要求在人才培养方 面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正是实 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1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 企业需求、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1]。

下面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为例探 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做法。

1.1凝练健身俱乐部方向学生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在广泛走访健身俱乐部用人单位负责人、教练、培训师 等专业人士的基础上,确定了健身俱乐部方向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主要概括为基本知识体系即 “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康复、运动损伤、训练、管理、 营销和特殊人群膳食营养、及运动处方等知识”;
基本的职 业能力概括为“沟通能力、健身指导能力、分析能力、教学 能力、创新能力、运动营养配餐能力和制定运动处方等能力”。

1.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2.1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相应的课程结构及其比例, 处理好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等之间的关系。根据 原有人才培养计划当中的整个课程体系存在公共课占课时 比例较大,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政策,首先对大学英语进行了 改革,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 行业对英语的要求,采用英语口语、情景对话等教学为主, 弱化英语笔试。英语成绩与毕业和学位相脱离,大量缩减了 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就业指导科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形式与政策融入思政等类型课程当中。从公共课中释放出一 定比例的教学时数,满足专业课的教学安排,提高专业课的 活动空间。1.2.2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等存在 课程门数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主要采取保留核心和 主干课程,删除小课、果断减少课程门数等措施实现知识的 整合。主干和核心课程加大课时比例,且每门主干核心课程 需占30%以上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理论课基本实现以实际 应用的经验获取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

1.2.3根据健身俱乐部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建立体育与管理、体育与营销、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艺术、 体育与营养、体育与医疗保健等多专业的交流与融合的综合 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实施一专多 辅、主辅结合、专业互通等多途径的人才培养[2]。1.2.4将 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新兴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如钢管舞、肚皮 舞等新兴项目),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从而实现技术教 学与职业要求无缝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动态适应企 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真正落实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 人才的初衷[3]。

1.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的实践 特点出发,按照实境化、职业化的原则,学校投资150万建 设成了一个能够满足课程实训需要的仿真健身俱乐部,按照 职业岗位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真实模拟健身俱 乐部技术或业务操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的 技能体验,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舞台。

同时根据俱乐部方向学生应该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 力,共享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营养学实验室、烹饪实 验室和健康管理实验室。提升俱乐部方向学生在体适能测试、 评估、指导实施、再评估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能力。校企联 合培养模式中,企业在承担培养者的角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企业的规模、文化、经营方向、管理模式等因素直接 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的[4]。为了寻求一批高质量的合作企业,学院领导亲自带队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确定了 南宁市美健健身、超越健身、五象健身作为校企合作单位, 初步形成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或行 业技术认证考试项目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学生须考取与健身 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私人教练资格证书、健康管理 师证书、营养师证书等,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1.4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09级健身俱乐部方向20 人率先试点“3+1”人才培养,也就是在大学前三年完成专 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能力训练,最后一年在健身俱 乐部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 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5]。其中在校内的三年理论教学环 节中,为了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脱节,同时也为了实 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说、学、做”一体化。在专业老师当 中遴选有健身房工作经历的老师作为俱乐部方向的导师,在 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外时间和仿真健身房的校内实训基地 的优势,成立健身房工作团队,分解健身房各工作岗位的职 责和任务,包括经营、管理、健身指导、会籍顾问等相关的 工作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真实的专业工作情境,实现学生专业学习的工学交 替和手脑并用的机会;
另一方面以明确自己知识、能力方面 的不足和将来努力的方向。经过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专 项技能训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逐步积累将来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以提高就业的竞争 力。学生经过校内三年的课程学习之后,第四年根据专业特 色设计一套以校企合作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实施了校内实训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训方案,形成了“3+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6]。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通过一年的 校企合作方式的实习实训,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为企业培养了所需的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互赢 局面,从而缓解了学校的就业压力[7]。

1.5完善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系 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要按照课程 的特点精心安排考试或考查,还要逐步建立由多名教师参与 组织并实际监督课程考核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各课程教学的 能力导向。逐步建设体现课程教学和职业岗位要求的标准化 考核方案与题库,使教与学有公开公平的评价方法。在命题 上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能够采用实践操作进行的考 试,尽量采用实践操作考核。

1.6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 精心组织毕业实践环节,鼓励进行项目化的毕业设计 (如: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健身方案的设计、运动处方的 设计等等),保障毕业环节的师资数量与质量,毕业设计作 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实际。

2效果评价 经过四年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 业健身俱乐部方向的学生在参加私人教练和公共营养师的 技能鉴定和考核过程中,20人全部获得了初级私人教练资格 证书,其中10人晋升为中级私人教练,5人晋升为全能私人 教练;
16人获得了公共营养师证;
4人获得高级营养师证。

20个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且全部在健身房就业。根据用 人单位对健身俱乐部方向的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调查 反馈,毕业生在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受 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有4位已经晋升为店长,1人成为 了健身教练培训师。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 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尤其是健身房新兴项目的教 学和教法。如何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教学指导能 力和整体的科研能力,从而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 教学团队,是校企联合培养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3.2实践过程质量保障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推向企业,就算完成任 务,对学生的后续管理更加重要。如何对学生的出勤、实践 过程、实践环节的效果等等做出合理的动态评估是保障校企 联合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

3.3如何处理校企双赢的问题企业毕竟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如何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 积极性,学校如何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使人才 培养的各个环节动态适应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搭建 学生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的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能否持久 进行的基础。

4结语 本文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俱乐部方向) 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与企业联合 培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 力和就业能力,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局面,应大 力推广和应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