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试从三美论角度赏析《水调歌头》四个版本的翻译]三美论

[试从三美论角度赏析《水调歌头》四个版本的翻译]三美论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23 07:52:32 点击:

试从三美论角度赏析《水调歌头》四个版本的翻译

试从三美论角度赏析《水调歌头》四个版本的翻译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 众所周知,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由于受到翻译者所 处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译者主体性等多种差异因素的 影响,不可能使译文和原文在语言、文字、风格、意境、思 想等方而完全一样。译者只能通过各种翻译于法使得译文在 最人程度上接近原文,并且仍然葆有诗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1.音美 “音美”指译诗也具有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汉语的四 个声调构成了其汉语发音的抑扬顿挫。而英语没有声调,只 有重音,翻译时小可能在声调上做到对等。但翻译时常可借 助英语的双声、叠韵或尾韵来尽力表现出原诗的“音美”。

特别在尾韵上,中英很相似,都常在句尾押韵。这篇译 文通篇就基本采用押尾韵,较好地传达了原词的音韵美,使 译词同样具有词的歌咏性和音乐性。例如,在上网的前四句 用了ab ab的押韵方式,后四句又采用aabb式,这有助于充 分体现中国诗歌文化的“韵味”。2.形美 “形美”,指译诗有诗的形式美。中诗在行数,每行的 字数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英译时,也应尽量展现出原诗的 特点。就此而言,一些译本小仅采用了诗体的形式,而且和 原词一样分为上下两17,句式长短安排较为工整,总体上能 较好地传达大多数中国古诗句式工整的“形美”。

俗话说“翻译难,译诗更难”,译诗只做到“形似”是 远远小够的。诗之“形”往往只是冰由上露出水面的那一角, 翻译时,对诗之“神”,即承载诗之生命的辞藻、音律和意 境更要仔细斟酌,才能力求至臻至美。

3.意美 “意美”是指译诗也应有意象以及由意象组成的意境。

中诗向来最讲究意境,常“言在其中,意在其外”。译诗只 有注意在意境方面的传递,才能带给读者原词的意蕴。诗歌 之意境几乎体现在每一句诗上,评析“意美”在译本中的体 现需具体到每句诗。

二、“三美论”在苏轼名作《水调歌头》英译中的体现1.语音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朗朗上口、流传千百年而不衰,主 要是因为古典诗词的节奏性和韵律感十分强,古典文人十分 注重使用声律格式,如“平仄律”、押韵等,尤其是重视押 尾韵。声律格式的合理使用,能增强诗歌的音律感和节奏感,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和谐的听觉满足感。在翻译古 典诗词时,翻译家们特别注重保留原词的音乐性,确保翻译 出的作品仍具有语音美。

《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
“天,年,寒,间,眠,圆,全,娟”,押【an】的尾韵。

中国的翻译人家人多数采用中国古典诗词的用律于法。例如, 林语堂翻译的英文译本仍然保留了原来词中押韵的用律于 法,在译作中既押头韵也押尾韵,句首为:festive , fly , fear, feel.押[fl韵;
句尾为sky, by, high, tiedeny, goodbye, fly,押[ai]韵。许渊冲的英译本则采用隔行押 韵,句首为:appear. sky. year. high. fly. be.me. play. gay. red. shed. bed. spite.bright. again. wane. days. man. can.displays。比较林语堂与许渊冲的翻译,不难发 现,这两种译本都在极人程度上保留了原词在声律上的格式, 确保了极强的韵律美。黄新渠的翻译则在前面四句中采用了 押韵的形式,用bright.sky.tonight.high压[ai]韵。另一位翻译人家以英语为母语的John A.Turner,在将苏轼的《水 调歌头·明月儿时有》翻译为英语时,虽然没有采用中国传 统诗歌的韵律格式,但是其充分发挥了自由诗体即兴创作的 独特优势,也采用了隔行押韵的形式,在句尾分别用 sky.by.high.压[ai]韵,而且在不受限制的前提下,再现原 词的艺术风格,让读者读起来自然随性,朗朗上口。

由此可见,不管是仍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押韵的于法, 还是自由诗体的不受限制风格,都仍然传递出了原词的音律 美,保持了原词的音律感和节奏感。

2.形式美 中国古典传统诗词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遵守格律 的字数,同时特别强调诗词语句的工整、对仗,对于诗句的 行数、分节、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但是众 所周知,将古典诗词翻译为英语,因为语言的差异导致很难 保持语句的工整以及对仗。但是,国内的翻译人家在翻译诗 词作品时,还是尽量保留了原来诗词的人致结构和基本形式, 保留了原诗词的形式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 时有》上阕9行,全词21行,而林语堂的英译本译文前半部 分也是9行,全词一共21行,成功保留了原文的结构框架。

中国古典诗词在用字、用词、用句方而十分讲究字斟句酌,极力追求文字的简练以及用词的准确。但是,汉语和英 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在用词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等方而 都存在着较人的差异,所以在翻译时比较难以保持汉语语句 原本的简练。但是,国内的翻译人家在翻译诗词作品时,仍 然十分注重保持原诗语句长短,尽可能确保语言的简洁以及 句子的简短有力。例如,黄新渠在翻译《水调歌头》中的“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三句时,分别使用了23个词、11个词和20个词。

许渊冲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翻译为:She munds the vermilion tower. Stoops to silk-pad loom. Shines on those who sleepless lie。原词用“转”、“低”、“照” 三个动词构成排比,译文也使用了“mund"."stoop". "shine” 三个动词构成排比,并且保持了顺序、句式、语义的基本相 同。在尽可能保留了原词的语句长短的同时,完美地传递出 了《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原本的形式美。而Turner的译 作却没有很好地把形式的美体现出来。这也说明了文化对翻 译的影响是巨大的。

3.意象美 首先,是词牌名。词牌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产物,因此翻译时应讲究一番,小仅要注意传达词牌的神韵与美感, 还应尽量反映出它的历史来源和格律,这样才小仅能保持汉 诗词牌的古风韵及其风雅,又能做到忠实原作。这首词的词 牌“歌头”在古词牌中意为“前奏或序曲”,因此四位大家 的译文中都将其译为“Prelude"是很恰当的。笔者认为词牌 既是宋词的特色,就应该作为一个文化意象传译给外国读者。

参考文献:
[1]方艺洁. 浅谈许渊冲“三美”论的古典诗歌翻译— —以《鹿柴》的不同英译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5,17:
101-102. [2]孔祥立. “三美”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 标准——以许渊冲《葬花吟》英译为例[J]. 唐由师范学院 学报,2008,04:12-15. [3]李栖. “三美论”、“三似论”理论下的阿拉伯语 俗语谚语翻译机制分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07:62-63+107. [4]陆璐,姚剑鹏. 从“三美论”角度浅析许渊冲对叠 词的翻译——以《元曲三百首》为例[J]. 宁波工程学院学 报,2014,03:55-59. [5] 刘千玲. 浅析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许渊冲英 译唐诗《登高》赏析[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03:76-77.[6]刘文婷. 从“三美论”视角浅析中国古代青楼诗人 诗词翻译——以柳如是诗词为例[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1,04:79-83. [7]沈国荣. 基于许渊冲“三美论”拓展民族文学翻译 空间[J]. 贵州民族研究,2015,01:119-122. [8] 谭碧华,陈月红. 从“三美”论角度析英文电影片 名的翻译[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03:103-105. [9] 王西强.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 中的得失[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S3:328-333. [10]夏荥. “诗歌翻译三美论”再现——谈杨宪益译《葬 花吟》[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8:215-21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