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高校历史教学中原始资料运用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教育的思考

[高校历史教学中原始资料运用的若干思考] 对高校教育的思考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0-08 07:49:16 点击:

高校历史教学中原始资料运用的若干思考

高校历史教学中原始资料运用的若干思考 《行动计划》)要求:“高等学校要追踪国际学术发展 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历 史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按照《行动计划》的 要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 力,承担起塑造民族精神、提高社会认同方面的责任。目前,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著较多,但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课程设置、 教材编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他们的论著开阔了高 校历史学发展的思路,但往往较为宏观,追求面面俱到,鲜 有深入地阐释某一方面的论文发表。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在 本科教学中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运用课程论和教育学的相 关知识,着力考察原始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以期 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探讨历史学教学创新问题,得出一些有 益的认识。

一、 高校本科历史专业课程内容涉及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 学三个一级学科,共有70 多个学分。传统上,教师在教授 具体课程时十分重视讲授法教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 更多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讲授法虽然具有 简捷和高效的优点,却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授之以鱼”的角色,并没有做到 “授之以渔”,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 堂封闭、沉闷,缺乏开放性、创新性和个性。在各高校不断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背景下,不少学者 已经认识到讲授法的不足,试图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 程设置以及专业前景等多方面寻找解决方案,先后提出了不 少可贵的见解,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但许多新方法所取得 的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史学家马克垚颇为无奈地指出:“有 时老师启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可是还是讨论 不起来,弄得兴然索味。”[1]为了找到该问题的症结所 在,笔者从任职以来,经常以小型问卷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 查。从反馈的结果看,上述问题主要是由学生兴趣和课程内 容两个原因造成的。

从学习兴趣方面来看,历史专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所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 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认可历史学的“钱途”,过于担 忧未来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而消磨了学习热情。这是现阶 段历史学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在目前整个社会商业化色彩 日趋浓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历史专 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重在培养全民的正确历史价值观, 虽然不存在被裁撤的问题,但因为缺乏有效创收渠道,“在 高校中持续弱化和边缘化,进而影响到师生的精神状态”, [2]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缺乏信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了深入研究的兴趣。目前,历史专业已然成为高考填报志愿 的“冷门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不超过30%。历史学 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所幸,现实困境并没有完全掩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 的兴趣。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帮 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的功用和价值,使他们逐步加强对历史 学的认同感,最终形成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访谈中 发现,随着学生学习程度加深,80%以上的学生认为历史学 比较有趣,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的学科;
只有10%左右的学 生认为历史学较为枯燥,但尚未发现学生对历史学毫无兴趣 的案例出现。由此可见,历史学本身的魅力可以抵消掉“钱 途”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诚然,要彻底解决该问题,需 要从社会层面重视历史学的学科价值,加大对历史学等基础 学科的支持力度。但在目前情况下,历史学教师应从教学方 面实现创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的认可和兴趣。从教学内容 上看,历史课堂缺乏生机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知识层面,传统 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 这与历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在学习历史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历史脉 络复杂、思路不够清晰,导致知识点难记、难背”。当被问 及哪一门专业课最难时,70%的研究生和90%的本科生认为是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5%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 代史,而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这种状况与他 们的历史知识储备有密切关系。中小学期间,学生已经系统 学习过中国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因此,在大学期间再学习相 关内容时便“轻车熟路”。相比之下,他们在本科阶段才开始全面学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知 识框架,因而普遍认为该门课程最难。不过,经过本科期间 的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认为该课程最难的学生比例已 经有明显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知识难易程度而非学 习兴趣是目前影响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需要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克服。另一方面,学生 对历史学的兴趣也与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显 得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对学生的访 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堂充斥着背景、意义和评价等 说教性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多年来史学研究的精华内 容,但缺乏推理过程,导致代入感较差,使学生失去了思考 归纳并与教师进行讨论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 进行突破,让历史更加贴近现实,提高历史教学内容的趣味 性。

通过上述研究便可发现,本科学生实际上对历史课的兴 趣是比较浓厚的。纵使目前高校历史学科面临着来自社会环 境及内容创新方面的困境,但这都不能消减历史学自身所具 有的魅力。在目前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条件下,高校历史教 师应着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充分发掘历史学的趣味性,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的信心。因此,在现阶段现有条件下,如 何找到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 根据问卷调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认为,通过加强原始 资料运用可以有效克服某些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将历史的“内容”而非史学研究的“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将有助于 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 原始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是由历史学的性质 决定的。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具 有不可复原的特点,只能“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3] 史学研究者要做到“论从史出”,首先需要掌握准确而翔实 的史料,才能深入探究历史现象,继而运用历史思维对“历 史事实”进行建构,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历史认识。这样的 研究方法既符合历史知识形成的基本规律,也适用于历史教 学。学生只有将知识建立在史料基础上,才能深入思索历史 事件,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形成正确的史学观念。

传统上,我们将历史学的史料区分为原始资料和二手史 料。其中,原始资料主要是指“那些被当时的人们写下来的 文献或是他们创造的历史文明,换言之,是那些直接的行为 参与者或目击者所创造出来的文献或文化遗存”。[4]其 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历史文献、历史遗存、图像资料、口 述资料等。对于高校历史教学来说,每一种原始资料都有其 独特的利用价值和不足之处。

历史遗存主要是以非文献形式存在的历史证据,包括历 史遗址、历史建筑、生产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反映了当时 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历史研究的“活化石”。这类资料可信度高,呈现形式较为鲜活,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素 材。但其缺点是分布较为分散,较难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实 际体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图片和影音的形式呈献在课堂 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鲜活”的特点。图像资料 主要是“人类留下的带有图像性质的可视的遗迹”,[5] 包括各种画像、雕塑、摄影照片、电影电视画面、时装玩偶、 工艺品、奖章和纪念章等,甚至包括地图和建筑等。[6] 图像资料具有比文献资料更直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重现 了历史的真实场景,将历史瞬间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因此 有学者认为“摄影之类的图像从来不是历史证据,它们本身 就是历史性的”。[7]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图像资料的重要 性,大英博物馆便收藏了大量拍摄于19~20世纪的图像影音 资料供史学研究者参考。山东画报出版社以“观照百多年来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主题出版的《老照片》,也起到了“定 格历史,收藏记忆”的作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和 思路。但图像资料也有局限性,由于受到拍摄器材性能的限 制,早期的图像资料往往模糊不清,降低了该资料的质量。

同时,图像资料只是一个历史片段,容易造假,需要研究者 进行大量的考辩,否则就会断章取义或误读,进而得出错误 的结论。

口述资料是一种“通过录音设备来收集和分析 口头流传的历史资料的研究方法,其主要价值在于说明 和确定没有留下文献资料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生活习惯,记述普通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历史”。[8]这类原始资 料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因主要记录“王侯将相”等社会上层 人士的缺陷,注重记录下层文化,且修饰成分较少,成为一 种存在形式新颖的原始资料。但该类资料可信度并不高,受 访者可能因为防备心理、思路不清,或者受到错误引导等原 因而没有表述真实的想法,因而只能当成传统原始资料的必 要补充。

正确分析各种原始资料的类别、优缺点和使用方法,是 高校历史教学中合理使用原始资料的前提。结合目前我国高 校历史教学的现实,讲授法虽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 创造力,却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讲授大量的知识,避免学生在 学术上走弯路,因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

如果在讲授式授课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大量具有理论性和直 观性的历史遗存和口述资料,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历史学是一门处理史料的学科,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史 料的阶段,高校历史教学也是如此。高校历史教学运用史料 的本质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其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因此,利用原始资料进行教学旨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这要求教师变“讲授者”为“引导者”,打破学生的思维惰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往往要求教 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四个 部分:
(一)原始资料的收集与选择 原始资料是历史的直接参与者或目击者创造出来的文 化遗存,因此,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借助原始资料, 学生可以认识历史知识的来源,重构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 正确的历史思维。但原始资料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可谓“汗 牛充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原始资料 进行收集、选择和整理,以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参考使用。在 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应力求全面准确。教师在收集原始资 料时,除参考目前已经出版的高校教学参考书外,还应进行 更加广泛的搜集,尽量多地占有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为 课堂教学选取尽可能多的素材。只有每一个观点建立在多个 原始资料基础之上,才能呈现出一个多维的历史过程,改变 以往课堂上因主要讲解历史背景、结果和意义,而导致学生 被迫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 的兴趣,形成系统的知识。在原始资料的选择方面,应保持 客观公正,坚持史料批判精神。史料本身并不能直接揭示历 史真相,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批判,才能发现真实的历 史。史料批判分为外部批判和内部批判。外部批判主要是排 除史料的错误成分,增强史料的可信性;
内部批判解决史料 的理解问题,找到更符合历史逻辑的理解方式,[10]把握好原始资料的质量问题。因此,教师应挑选典型的一手资料, 真实地展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有意选择一些不确切、不 完整或者立场有偏颇的资料,作为反例提供给学生,加强学 生对真实史料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在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应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 以最符合教学目的的方式将各类原始资料呈献给学生。教师 应对文献资料进行节选,对图片影音类原始资料进行剪接。

随后,按照不同类型原始资料的内在逻辑性进行重新排列组 合,将不同的历史片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

(二)教学过程 原始资料教学适合采用探究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需要 学生在上课之前便对教材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期开 始时把教学大纲发给学生,留给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的时 间。进入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以传统的观点为切入点,运用 大量史料进行反驳,激发学生对旧问题的思考,接着将历史 过程环环展开,形成新的观念。原始资料必须结合教材内容 使用。否则,“缺乏想象力、不做准备地使用档案资料,要 比不做准备地使用教科书和听写本更缺乏创造性。”[11] 教师需要把史料与讲课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合理地插入到 PPT 课件或教案中。篇幅较长的史料也可以打印出来,作为 延伸性阅读内容分发给学生使用。借助这些史料,教师可以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带动学生快速进入 思考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一部分教学内容用于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 的独立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也应积极 备课,重点收集国内外学者对原始资料的解读和评论,为解 答学生的疑问做准备。当每个讨论专题结束时,教师应进行 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将琐碎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 整体的认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防止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并非混乱的课堂秩序,在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有意只选取趣味性 强的内容进行讲解,这并非正确运用原始资料的方法。

(三)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和探索历史遗存资料。历史 遗存种类较多,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即都凝结着人类的智慧 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兴衰荣辱的标志,体现出世界的文化 多样性和普遍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目前,我国高 校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固然与教育经费短缺、 学生管理缺乏力度等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教育理念的落后有 较大的关系。欧美高校的历史专业较为重视实地考察,要求 历史学专业学生必须进行考古学技能实训,以提高学生对实 物史料的研习。以英国为例,各高校鼓励历史系学生走出课 堂,通过参观著名历史遗迹来感知历史,通过运用实物史料 提高运用历史证据的能力。“英国许多优秀的历史教师现在 都花大量的时间来设计与历史遗迹考察有关的教学内容,以 便使历史知识更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12]国内高校的历史系也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历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 究能力当成一项重要素质进行培养。目前,在我国高校办学 经费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特点,历史学 系有必要加大对学生科研和教学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鼓励 学生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这样,学生便有机会感受科研 工作的基本流程,直观体会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提高其整合实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他们进行历 史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拓展历史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课后辅导与指导 原始资料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阅读史学资料和论著的 热情。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该如 何在课外时间向教师询问疑问。该问题需要通过两方面的努 力解决。一方面,高校历史学教师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把教 学从课堂延伸到课下,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在教室停留一段 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在平时,教师也保持通讯工具畅通, 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学术问题。课后辅导虽然占用了教 师的非教学时间,但却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也体现 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历史学教师在指 导学生科研和教学项目时,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把理论知识放到课外。大学生创新项目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 成,选择考察对象、史料的收集和采纳也需要教师给予充分 指导。教师只有将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传授给学生,才能补 足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我探 索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垚.大学历史教学浅谈[J].历史教学,2001 (01). [2]王灿,王佑江.近十年高校历史教育研究综述[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3]崔玉淑.历史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史料[J]. 课程教学研究,2013(27). [4]朱孝远.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1. [5]丰华琴.历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图像物语[C].江苏 省世界史学会第17届年会论文集,2014. [6]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8. [7]曹意强.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 与误区[J].新美术,2004(02). [8]曲钦岳.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M].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89. [9]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朱孝远.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1. [11]蒂姆·洛马斯.论史料教学[J].叶小兵,译.历 史教学,1998(02). [12]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学科 教育,2001(08). [13]转引自梁中芳.探讨式教学全过程考核——关于 世界现代史教学考试改革的一点思考[C].江苏省世界史学 会第17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