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高中古诗词鉴赏20首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的规范意识

高中古诗词鉴赏20首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的规范意识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23 07:57:28 点击: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的规范意识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的规范意识 一、知识储备 解答高考古诗词题,必须明确诗歌归类,掌握相关术语。

如果把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多层次分类、归类, 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诗歌要点进行分析。例如区分古体诗和 近体诗,如果是近体诗,那么它的颔联和颈联可能就是考查 重点;
再区分它是写景诗或叙事诗,如果是写景诗就要归纳 其中意象、概括意境,如果是叙事诗就提炼其中事实;
再进 一步区分其主题,是羁旅、怀古、归隐等内容,直到最后透 析其中每一个词句。

欣赏古诗词,当然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目前,很多 考生的困惑是能够感知一首诗的意思,表达的时候却是有口 道不出。

首先结构方面的很多词语出现在题干中,如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上阕,下阕等,要快速确定其在诗中所代表的 具体内容。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有考生因分不出“颔联”和 “颈联”的意思造成解题错误的例子。更让人迷惑的一个词 语是“诗眼”,当试题要求指出一首诗的“诗眼”并分析的 时候,很多考生胡乱猜测。诗眼是作品中的传神之笔,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 一字为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另一种是统 领全篇诗词的句子或词语,如“好雨知时节”的“好雨”, 整首诗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它展开。

在作用方面,题干上的表现艺术、表现角度、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等意思都很接近,需要考生对该诗的抒 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内容全方位思考。

表达意境的词语相对抽象,需要搜集积累。如:华美壮 丽、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丽高旷、寂静肃穆、宁静幽深、 雄浑开阔、恢弘高远、朦胧渺远、空灵高远、苍凉阔大、清 新明丽、清幽宁静、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荒凉破败、生机 盎然、温馨可人等。

表达感情的词语丰富多彩,表达需要准确到位。如:愉 悦、闲适、仰慕、向往、激动;
悲伤、伤感、孤寂、痛苦、 苦闷、抑郁、无奈;
同情、悔恨、愤慨、不屑、不满等。

感情基调和感情是有区别的,一般有低沉、高昂、雄浑、 豪放、沉郁、伤感、悲愤、明快、淡远、旷达、慷慨激昂等。

表达语言风格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刚健雄奇、婉约缠绵、幽默 诙谐、简练生动等。

二、要注意古人和今人的心理差异 时代和语境的变迁,注定了古人与今人的追求志趣大相 径庭,古人的忠君勤王、羁旅思乡、伤春悲秋、清高孤傲、 吊古伤今,很难与今天的学生产生共鸣。如果用今天的眼光 看古人,会觉得他们很奇怪。所以,要注意到这些古今差异, 在心理上先进入角色,认同古人。

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中用了很 多感情低沉的词语:寂寞、黄昏、独自愁、群芳妒等,把梅 花塑造成一个“苦主”的形象。

今天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可能的疑惑是:冬去春来, 一树梅花闪耀开放,本来是让人愉悦的事情,诗人看到此景 为什么是满腹愁情?如果梅花代表着清高孤傲,那么诗人为 什么要标榜这种清高孤傲?清高孤傲到底是一种好的还是 一种坏的品质?可以说,今天的人已经不大可能再和陆游有同样的情怀, 要想理解诗人和诗歌,就要把自己回归到产生这首诗的时代 和语境当中,正视古今心里差异,找到共鸣之处,才能理解 诗歌本身的价值所在。

“孤芳自赏”在今天是一个贬义词,谁被人说成是孤芳 自赏简直是一种羞辱。但我们要想到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 花,是陆游标格孤高、坚贞自守的象征,它决不争宠邀媚、 阿谀逢迎,纵然“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是“香如故”。陆 游那种历经坎坷绝不降低人格,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绝不能把它和今天语境中的 “孤芳自赏”划等号。

同样,没有经历过人生失意和旅途劳顿的人,可能会把 古诗当中的霜叶、鸿雁、新月当作新鲜和好奇的东西;
没有 目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的人,也不会领会到山水田园给身心 疲惫的人带来的轻松愉快。古诗词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 经验,而更应该是精神的指南。

三、要注意古今用语习惯的差异 阅读古诗词,遇到的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语言之“隔”,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古代诗人登高远眺、望月抒怀、游走江湖等生活,与今人渐行渐远。古诗词成型于农业 时代,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也非常陌生,尤其是生活中城 市里的孩子,很多人没有见过大雁,没有见过野草、霜露、 鹧鸪,也不知道月圆月缺和四季更替,很迷惑当官有什么不 好。生活经验的缺失,给解答古诗词带来很多困难。如阅读 清朝诗人万树的作品《望江怨·送别》(2014年高考广东卷) 时,就出现了很多误解。诗歌内容为:“春江渺,断送扁舟 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 红。怪人催去早。” 解题时,很多人把“一竿红”当作了具体的意象,又不 知其为何物,只好揣测它可能是一种花,这种花能寄托相思 之情。其实,“一竿红”是古人计时的一种方法,是说“红 日还有一根竹竿那么高”,表“时间尚早”的意思。这种计 时的方法与今天用各种计时装置确定到几点几分的方法相 差太远,还真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阅读此诗,首先看到标题是“送别”,可能要表达依依 惜别之情或对朋友的宽慰之情。本诗结尾“怪人催去早”, 能帮我们明确诗歌的主旨就是要表达惜别之情的。为什么 “怪人催去早”呢,就是因为“残照”“犹有一竿红”,顺 着这个语境,完全能够判断出“一竿红”的意思,原来是诗 人在这里埋怨时间尚早、分手太匆匆。理解了这个词语,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惜别之情的真挚和深刻。

所以,解题时遇到了古今差异明显的词语,要先整体理 解诗词内容,把握其主旨,并结合前后句,在一定的语境之 中去推定个别词语的意义。

四、解答古诗词问题需要具备规范意识 1. 精读题干。

阅读古诗之后,要精心研读题干,弄明白一个问题所包 含的内容。一个问题往往包括很多限制性的东西,与其说这 是给回答问题制造的困难,不如说这是给回答问题做出的提 示。如“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 用?请结合内容分析”,里面包含了答题对象(分析上阕景 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向(对全词的感情抒发),答题方 法(结合内容分析)。我们知道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就是情 景交融、抒情含蓄或乐景写哀情等,但是要明白它是对全词 的作用,那这个作用就要倾向于结构方面,一般的作用是感 情基调、做铺垫等,如果是对“下阕”的作用,可能是做铺 垫,但对全词来说只能是感情基调。答题时不能只空洞地说 作用,还要注意引述诗词内容,再加上简单分析才能满分。

解答诗歌最怕的是能读懂诗歌内容却读不懂下面设置的问题。如阅读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魏二》(2010年高考 江苏卷):“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 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内容并不难理解,是一首 送别诗,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下面的问题是: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 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作具体分析”,分析什么?很多人找不到答题对象, 就胡乱分析诗中的惜别之情。解题时,首先要弄明白答题对 象,看到题干中的“三、四两句诗”,还不是真正的答题对 象,只是一个答题的大致范围。后面引述的陆时雍一句评价 才是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代为之思,其情更远”,先解释 这句话:(王昌龄)代替魏二思考,诗中的感情显得更加深 远。再结合诗歌三、四句的内容,看看诗人是怎么替魏二思 考的,这两句使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分手之后,魏二 在遥远的潇湘之地,一个人坐在清冷的月光之下,猿声凄厉, 真是寂寞难耐。表现王昌龄对魏二在分手之后凄凉处境的担 忧,所以说“代为之思”。它有别于那些明写分手之痛的送 别诗,因此,显得深情悠远。

2. 注意联系诗词内容。阅读古诗词可以看到,后面的题干往往要求“结合诗歌 内容”。怎么才算“结合诗歌内容”?它一般指答案是对诗 歌内容的综合理解,再则就是答案中要有诗歌内容。

其一,字放句中看。

我们先来读宋代爱国词人张元幹一首《卜算子》(2015 年高考山东卷):“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 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 未醒,潮落秋江冷。”词下面的问题是:请对上片前两句中 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其二,句放篇中看。

3. 筛选概括,分条作答。

“结合诗歌内容”,避免不了要从诗词当中筛选有用的 内容来组成答案,但有些意境、心情、作用则需要依据题干 内容依次作答。回答时要注意条理。如阅读杜甫的《月圆》 (2015年高考天津卷):“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 发,万里共清辉。”问题设置: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 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题时,先结合注释在诗句中筛选出意象:孤月、楼、 寒江、扉、委波、席、空山、众星,再展开联想描述,最后 分条作答:①孤月当空,清辉满楼;
②月映寒江,影动柴扉;

③月洒江波,浮光跃金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