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_浦东中小学教研组

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_浦东中小学教研组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08 07:51:51 点击:

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是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已然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取向。

基础教育阶段,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 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为了学校而 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其二,在学校中进行教师专业发 展的培训;
其三,基于学校的现实问题需要而进行教师专业 发展的培训。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阐述校本研修在 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的重要作用,讨论目前学校教研组建设的 现实困境及突破方法。

一、价值判断:教研组的作用分析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主要载体,利用教研组这一载体, 发挥自主研修与同伴互助的作用,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 的研究,一课多研、同课异备、异课同备;
可以对教学专题 进行深层的解读,分析教材编排意图,分析练习设计缘由, 把握教学重难点、关键点;
可以进行课题研究,进行研究性 教学工作,培养学习反思与合作研究的习惯。所以从教师专 业发展的角度看,教研组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教 师发展共同体。

1.性质分析:教研组是教师发展共同体。

(1)教研组姓“教”。教研组是教育领域的特定组织, 跟教研组有关的人、事均离不开“教”字。教研组的活动主 体是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研究者。教研组的一切活动均围绕“教”字展开:对学科课程的研读是明晰“为什么教”, 对课程载体教材的解读是审视“教什么”,对学生学情的剖 析以及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深度研究探讨的是“怎么 教”。所以说教研组是学科专业导向的实践性组织,有很强 的专业性,没有“教”,就没有接着的“研”,更不用说学 生的发展了。

(2)教研组姓“研”。教研组是教学研究性基层组织, 它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认识和 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并付诸实施。它研究学 科课程、教材教法、学生学情,对“教”的目标、载体、策 略、对象、现状等进行研究。立足课堂,关注全体,以学定 教,以研促学。教学程序的拟定、教学策略的选择等都建立 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科学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研组姓“组”。教研组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 章制度建立起来、进行集体教学研究的学校基层组织,是一 个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发展、讲求整体绩效的教师 团队。在教研组内,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分享教学经验、交 流教科研成果。彼此之间平等沟通、有效交流、资源共享、 责任共担,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强调 成员的协作发展,通过同伴互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 员个体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研组在学校发展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专业地位。它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快 捷通道,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打造优秀 教师团队、建设学习型学校的主要途径。在正常的组织运行 中发挥着以下专业职能:一是研究功能。主要研究课程理念、 教材教法、学生学情、学习方法等。二是指导功能。主要指 导青年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根 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在课堂上实施 预案及根据生成调整预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等。三 是培养功能。通过辐射指导培养老教师的专业自信,通过研 究示范激发中年骨干教师的专业追求,通过学习实践促进青 年教师专业技能的形成。教研组滋养着每位学科教师,为他 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四是服务功能。教师的专业发展 及学科的特色活动,成就教师个人的同时,也成就学生、成 就学校,教研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校的发展,为 学校长远发展谋福利献计策。五是管理功能。教研组作为学 校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承担管理本组教师、提升本学 科教学质量的重任。

2.辨辞析义: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校本研修,顾名思义,是以“校”为“本”的研究、学 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研修将教 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 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 员共同参加,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 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 略。在“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改进个人的专业行为,修 正个体狭隘的专业认识,最终提升个人的专业修为。

(1)校本研修改进教师的专业行为。传统的教师教学 行为,主要以教师个人为中心开展教学,“一个人”领着“一 群人”努力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夯扎实,眼中除了本班学 生的成绩再无其他风景,与其他教师的交往也是可有可无。

而校本研修,提倡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保持同事之间 的“同伴互助”,并注重纵向的“专业引领”,通过与教师 自我的对话、与同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

(2)校本研修修正教师的专业认识。学校建立以校为 本的研修制度,努力为教师发展寻求专业支撑,积极建设学 习型教研组织,营造校本研修氛围。耳濡目染与身体力行中, 教师会逐步修正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再把教育教学狭隘地看 作为了生存的职业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为了理想的职业生活 方式,工作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 质量标准,而是提升自己、成长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师生共赢”。

(3)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校本研修的主要 方法是校本行动研究,它首先需要对学科教学层面或班级层 面、教师个人层面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共性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后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开展集体备课、 课例研究、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等活动,并通过总结与反思 等概括经验、行为跟进。在研修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 力、组织实施能力、激励评价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沟通合 作能力、反思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事实判断:教研组建设的现状 从教研组的性质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来看,它是 属于专业化、学术性、研究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学校课 程实施的专业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就笔 者对某区域学校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教研组建设面临着令人 担忧的发展状况。

1.教研组的行政化倾向在增强。

教研组本应是教学研究与业务指导组织,对教师的日常 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梳理、指导与校正,是教师专业提高与师 德升华的重要土壤。然而,目前教研组的组织属性悄然发生 着变异,非行政性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在增强,应有的业务研 究功能正逐渐弱化。据调研,很多学校的教研组职责只是教 学管理和上情下达,具体做着安排学科质量调研、组织校级 公开课、检查教学五认真等管理工作。但在专业发展方面, 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没有突出的研究主题,没有系列的研 究内容,已慢慢异化为事务性组织,机械地完成各项条条框 框的工作。事务处理多,业务研究少;
管理色彩变浓,学科 特质减淡。2.教研组自身特有的专业功能逐渐弱化。

教研组是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 教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但目前教研组自身的专业功能在逐 渐弱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常规事务多,探索实际问题少;

二是统一安排多,考虑教师实际需求少;
三是关注经验较多, 反思性的教学改进实践较少;
四是组长和少数教师讲得多, 成员彼此交流的机会较少;
五是短期内任务性活动较多,组 内教研目标往往局限于协助同事更好地完成公开课。重视自 上而下的执行,忽视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教研组整体功能 弱化,很少开展团体专业性活动,教师专业研讨、经验分享 成为奢望,专业成长基本失去组织支持。

3.教师的学科专业归属感在逐步减弱。

教研组组织属性的变异、自身功能的弱化,让教师专业 发展失去了学科土壤的滋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归属感在逐步 减弱。于是,教研组活动成了被动参与的任务,所谓的集体 备课就是一个人写好教案,其他人共用;
听课活动就是执教 老师一个人的“倾情演出”;
评课更是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遑论观点交锋和碰撞了。成员关注的是公开课是否上了、说 课稿是否写了、自我诊断书是否填了、听课记录是否全了、 过程性资料是否有了等问题。成员之间缺乏真正的合作,所 谓的合作仅限于日常性的、指令性的工作联系,很少有出于 自愿的并且有组织的合作。

三、问题之源:现实状态的归因分析“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
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 源”。要想摆脱上述现状,必得先追其根、溯其源。导致教 研组校本研修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校层面看:缺乏校本研修的理念。

校本研修的理念既包括校长的培训理念,也包括教师的 培训理念。校长的培训理念是影响校本研修效果的关键因素, 校长对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校教师 的认识,校长对校本研修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也直接制约着 校本研修的实施效果。学校领导对校本研修的理念认识不清, 导致对教研组的建设重视不足,对教研组缺乏系统规划和针 对性指导,缺少规范的制度保障、细化的考核要求和结果认 定,尤其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团队打造。教师是校本研 修的主人,学校却没有通过营造研修氛围、制定相关举措、 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研修观念,激发其提高自身 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欲望。校本研修文化的缺失导致教师 研修方向迷茫、研修行为的消极。所以说校长与教师的研修 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整体效 果的发挥。

2.从教研组层面看:缺乏学科领袖的引领。

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学习型的合作团队, 需要学科领袖的专业引领。然而目前教研组长的队伍建设不 容乐观。据笔者对某县级市的三十几所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 调研情况看,有二十多所乡镇中心校没有大市级拔尖人才,学校在教研组长的选用上是“矮子里头拔将军”。对选出的 教研组长也缺乏专门的指导与培训,导致教研组长专业水平 不高。教研组长缺乏系统性思维,对教师专业指导的虚化和 教研内容的泛化使学科教研攻关能力不断减弱,教研组专业 活动处于“青菜煮萝卜”的低水平重复状态。个别大规模学 校教研组长虽然本身业务能力很强,但学校在教研组管理上 过分专权,教研组长缺乏专业自尊,导致整个学校没有形成 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机制,教研组长更多时候扮演的是 上传下达的“信息工具”,工作陷于消极应付状态,教研组 专业功能明显萎缩。

3.从教师层面看:缺乏专业共同发展的动力。

教师中有两类现象特别严重,一类是经验主义者“重复 昨天的故事”,注重眼前的教学质量,忽视自身的内涵提升, 原地踏步吃老本。对教研组及专业发展认识上存在误区、工 作上疲于应付、专业上缺少对话、发展上缺乏规划,由于经 验主义更愿意挤出一切时间进班教学、布置批改作业,而不 愿意花时间探索客观规律,寻找提升效益的科学方法。还有 一类是“围城中的孤胆英雄”,强化个人的专业奋斗,弱化 团队的集体向上,貌合神离假合作。由于教学竞争很激烈, 一些教师不愿意过多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拿出来与其他教 师分享,本位主义严重。成员之间缺乏心理相融的环境,也 缺乏专业共同发展的动力。

四、方法之境:教研组建设的改进对策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指出组织活力的两大来源是 合作与变革。要想改变教研组建设的现实状况,必须积极寻 求校本研修的改进对策,创建研究型合作团队,走教研组建 设的创新路径。

(一)创建研究型合作团队 1.重视“团队之首”教研组长的选聘和指导。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关键,它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 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

教研组长的角色必须具备以下五种基本素质:一是具备一位 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

二是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组织不同年龄、 不同职称、不同职务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沟通本教研组与 学科教研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兄弟学校教研组的关系, 协调与年级组、备课组、其他学科教研组间的工作。三是具 备熟知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的素质。熟知学科教师成长的规 律、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和学校优势学科形成的规律。

四是具备较强的学科研究素质。善于分析、归纳、总结教研 组建设的问题、经验和规律,并以课例或课题的形式组织全 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五是具备比较强的课程改革的素质。

能进行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善学 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能进行课堂教学的引领, 让“四基”“四能”“四维”目标真正在课堂中实现。学校 要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指导,树立教研组长的专业权威,形成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机制。

2.唤醒教研组每位成员的专业成长意识。

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让专业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第一,要让每位教师明确专业成长的标准,认识到个体的专 业成长是职业使命使然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帮助教师形成正 确的专业价值观,可以开展阅读引领、定期为教师推荐专业 好文、不定期组织各类阅读活动;
可以开展专业成长专题研 讨活动,例如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如何实现教师 职业幸福”等专题讨论,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激活教师专 业自我发展的意识,树立专业发展的理想。第二,要引导教 师制定自主发展的专业规划,激发教师教研内驱力。教师个 人发展规划的制定体现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是 对专业理想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它能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完 成目标,为教师提供不断上升和发展的内驱力量。第三,要 积极搭建教师教与研的实践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适 合的温度和土壤,只有给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为教师 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

第四,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个体评价和教 研组捆绑式评价相结合,设立教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等 表彰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 在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 及时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

(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由教研组长带领的研究型合作团队,还要走教研组建设 的创新之路。

1.在教研组内部制度建设上创新,求一个“细”字。

制度能够规范、约束和引导群体的行为,制度的改变本 质上是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基于教研组实际需要,教研组 内部要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建设备课主讲制度、听评课制度、 资源共享制度、师徒带教制度、读书交流制度、资源积累建 设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六有”必不可少:有切实可行的 计划、有目标明确的主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设计、有研讨 过程性资料的丰富积累、有行动跟进的研讨课与教学补偿、 有阶段性的书面总结与效果评估。学校要加强对教研组工作 的过程性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教研组工作制度,落实教研 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评价,重视 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用制度的规范与落实为教师专业发 展保驾护航。

2.在教研组教研路径上创新,求一个“实”字。

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推介共享、专题研究和课题 研究等路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集体备课。课堂教 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教材是教师 特别关心的问题。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理当成为教 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课例研究。课例的类型 有团队协作的公开课、教学改进的研讨课、凸显技能的竞赛 课、立足考核的汇报课、经验分享的展示课。课例研究的过程:制订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主题;
教师备 课,自我研究教材、查找资料、研究学情、初定教学案;
同 伴互助,倾听他人意见,寻求帮助,完善方案;
试教,反思, 修改,再教;
讨论,争辩,形成共识,书面总结。(3)推 介共享。开展以推荐介绍文章、书籍或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专 题教研活动,好处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同 专业群体的同伴相遇和对话。(4)专题研究。围绕学科教 学中某个典型和普遍的问题,以专题为单位,形成整体思考, 发挥集体智慧,研究讨论,力争有所突破。比如小学数学数 量关系教学的研究、苏教版教材探索规律专题研究、解决问 题的策略研究等。(5)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 点和热点问题,确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研究 课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 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教研,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 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 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3.在教研组研修内容与方式上创新,求一个“适”字。

针对不同年龄教师设计不同发展层次的研修活动,分类 要求、分层递进、分别发展。青年教师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 能的学习、巩固为主,集中精力钻研教材、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逐步走向成熟。中年教师以知识更新为主,发挥自身优 势,进一步锤炼教学艺术,从事教学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老年教师以传授经验、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 为主,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 的技术与艺术,使青年教师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老 带新,培养后备力量;
同时,以严谨的专业精神身体力行, 带动整个学校的研究氛围。作为学校层面,也要从研修方式 上创新,积极寻求适合校情的研修方式。比如本区域内的一 些小规模学校,与就近的同质或异质兄弟学校形成校际教研 共同体,利用固定活动日或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问题 共议、经验交流的研修活动,以达到较好的研修效果。

总之,教研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应是促进教师的 专业成长,用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从 而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晓雷.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2]徐伯钧.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述评[J].教 育研究,2016(0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