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0-13 07:51:49 点击: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生态文明强调弘扬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

生态文明视阈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本质 要求,是实现教师个人成功的关键,是大学实现永续发展的 必然。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着浮躁焦虑、追名逐利、言行失 当等现实问题,实现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团队 合力,加强制度规范是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 平的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2015)12-0030-03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师德不仅决定与制约着教师 其他素质的存在与发展,也是提高教师其他素质的动力与源 泉。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 境,教师面对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日益加大,教师思想行 为中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师德建设显 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价值 1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 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师德,作为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 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和师德修养的民族, 历代圣哲先贤对师德内涵和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独到的 见解,并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世人楷模。生态文 明视阈下,师德内涵又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 道德意识等内容。倡导师德修养,不仅要从深厚的历史和文 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师德,而且还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师德 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 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

生态文明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主张弘扬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首先 自己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情感,然后在教书育人的过程 中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灌输相关理论,这也是对教师这一 职业的本质要求。

2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 生态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想实现个人 的成功和发展,必须首先保证自然界的永续发展。高校教师要实现个人成功,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高校 师资力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一定数量的 一流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就不能对学生产生引领终身的影响, 也不可能实现学校的永续发展。选择大学教师作为终生职业 的人,多多少少有一些理想情结,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努 力去教化人、培养人,在育人的同时,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而个人成功的关键就是高尚的人品。刘备说:“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三国志》)当代师生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 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 才能为学生信服,也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功。

3大学永续发展的必然 师德是一所学校教育方向和教育力量的决定因素,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 证,亦是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与取得社会有力支持的感召 力之所在。大力倡导师德修养,对于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思 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校教师队伍, 对于创建优良校风和教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 就千百万高素质合格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了,师德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建成一流的大学,能否实现永续发展,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 1宁静致远与浮躁焦虑 弘扬高尚师德需要清心寡欲的境界。而当今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诸葛亮说的“宁静致远”了,全 社会都存在着浮躁、焦虑的现象,各类人群都深受影响,大 学教师也不能免俗。食品安全、假冒伪劣、虚高房价、环境 污染、个人收入、交通事故等等都能让人们担心和焦虑;更 有许多人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 之所以会如此浮躁,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 急剧转型时期,人们面对的机会多,诱惑也多,加上媒体的 不恰当宣传,使人们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没有安全感。

一些高校教师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能够静下心来搞教学 和科研,在利益面前,一些教师不能够坚守师德底线。党和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 的这些问题,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的意见》,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又联合 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 意见》。《意见》指出:少数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 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 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反复强调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 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 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 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等,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当 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2箪食瓢饮与追名逐利 生态文明主张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倡 导节约能源资源、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古代文人墨客能够 做到虽身居陋室,箪食瓢饮,但却能够“惟德馨”。现在社 会中,却有一些教师背离了生态文明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 教书育人意识淡薄,将教书育人工作视为次要的谋生工作, 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争课题、做社会兼职中,通过这些途径 追求物质利益。一些资深教授不愿意上课,一些青年讲师无 心备课。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思想、 品德、行为、习惯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 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引导教师坚守高尚情操,“苟 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成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3正己修身与言行失当 正身修己就是要发挥自我教育作用,“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自我强化、自我修养,将师德 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进一步上升为个人的道德境 界,养成恪守师德规范的意识和习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 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 过程中,有些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提出让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这个目标实现后,“还没富的人”就会和“先富 的人”去比较,“还没富的人”就包括高校教师。虽然近些 年来高校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但在收入方面比公务员要低, 在受社会重视程度方面比中小学教师要低,在教学、科研中 付出的努力却比一般社会群体都高,由这些差距引起的不满 情绪在许多高校教师中都存在,这是发展中引起的问题。如 何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 律”的要求,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 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当前加强师德建设的困境之一。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出路 1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相结合高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 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给师德建设提出了新 的要求。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 水。”教师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担负着教书育人 的重任,必须有真才实学。处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知识 来源渠道广泛,知识种类五花八门,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 树立学术理想,通过不断学习和知识更新,使自己具有一桶 源源不断的“活水”。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可以有 效地促进教师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不断地反思和自我完善, 即将个人层面价值观与社会层面价值观结合发展。师德建设 不是一句空谈,它并非通过几次例行会议或是政治学习可以 建立的,而是应该在学习探索中、科研交流中、教学互动中 共同发展。教师要勇于和勤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探索 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要科学施教,使教育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 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一支教学 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 队伍,2012年,教育部在一批高校中设立了国家级教师教学 发展示范中心,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 教学咨询等活动,积极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提高教育教 学和科学研究水平,相互促进并实现学术、专业和道德的共 进。

2同侪互助,发挥团队合力 生态文明强调尊重世间万物的差别性,主张多样性的统 一,这就需要发挥团队合力的作用。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对 学校、学院工作不感兴趣,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和集体、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业务提高和评职晋 级上,把参与学校、学院工作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对领导 和同事的批评不能够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君子崇人之德, 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荀子·不苟》)教师的群体智慧与能力决定着学校发展 的潜力。同侪互助就是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是调 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 道德规范。教师必须融入到群体中,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 在交流互动中产生归属感,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以坦 诚的态度融入团队,在合作氛围中与同事协作,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3制度规范,不断传递正能量 良好境界的产生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保证,师德 建设必须以教师为中心,通过人本管理,为教师的和谐发展 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使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能有机结 合。教师职业虽然光荣而神圣,但教师本身也是普通人,有 普通人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要求教师“箪食瓢饮”是不现 实的,忽视高校教师的物质需求是不可取的。在开展师德建 设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师德规范的灌输、师德意识的渗透, 也要积极提高教师的待遇,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提升其 职业幸福感。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把师德建设同为教师排 忧解难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住房,子女入 托、入学,医疗,保险,进修提高等方面的困难,使他们没 有后顾之忧,将师德建设渗透在多为教职工做好事、做实事 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师德建设领域全局性、前瞻性、战略 性问题的理论研究。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各项规章制度, 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既体现人文关怀,也要加强引导、 检查、监督和惩戒。通过师德建设,不断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2:41—42. [2]蒋燕.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4]沈大雷,鲍冬生.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阶梯[N].中国 教育报,2013-05-25. [5]李红,阮浩.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探究[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3,(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