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来源:典礼 时间:2019-08-03 15:44:06 点击: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篇一:李密牛角挂书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 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 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 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 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 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 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 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 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 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伕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 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 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 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 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 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 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 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 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 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 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 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 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 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 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 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 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 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 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 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 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 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 李密还是被抓住了。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 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 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 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 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 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 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 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篇二:文成公主进吐蕃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 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 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蕃音bō),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

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 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 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 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

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 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 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 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 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 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 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 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 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 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 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 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 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 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 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 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 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 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 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 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 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 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 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 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 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 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 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 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 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 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 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篇三:说实话的高允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 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 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 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 士人,担任各地郡守。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 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 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 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 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没有什么顾虑,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费用,把 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 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

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这一来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 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 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 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太子居住的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 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见 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 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 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 太武帝转过头对太子说:“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还严重,怎么能饶 恕呢” 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我 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 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 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 为了想救我的命。其实太子并没问过我,我也没跟他说起过这些话。”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来审问。崔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什么也答 不上来。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

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太武帝派人一再 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高允进宫对太武帝说:“我不知道崔浩还犯了什么罪。如果仅仅是为 了写国史,触犯朝廷,也不该判死罪。” 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后 来太子再三恳求,太武帝气消了,才把他放了。

事后,太子埋怨高允说:“一个人应该见机行事。我替你告饶,你怎 么反而去触怒皇上。我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害怕。”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 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 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 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和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但是 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 杀几千个人呢。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死;过了一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 这就是宋孝武帝。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