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评课 聚焦评课视点彰显评课价值

评课 聚焦评课视点彰显评课价值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0-14 07:54:01 点击:

聚焦评课视点彰显评课价值

聚焦评课视点彰显评课价值 评课是主体依据一定的教学观和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 过程中客体的价值所作的判断活动,是促进教师教学、学生 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参与2016年度福建省基 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提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德 育功效的策略研究》,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实现学生德育内 化的有效途径,提炼出以“目标导学一自主探学一合作研学 一展示赏学一检测评学”为基本环节的思想品德“五学”课 堂教学模式。为了增强这一教学形式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 想品德“五学”课堂评课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建构有 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课堂教学评 价体系,评课时应聚焦以下视点。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贯通与达成 学习目标是“五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 的依据和规范性要求。学习目标是否正确制定并有效贯彻落 实,是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根本尺度,它直接影响整体教学策 略以及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

首先,看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 界定每一课的学习目标。由于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要求较 为笼统,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将其科学分解、细化并以 问题的形式呈现,做到层次分明、内容简约、具体可测,使 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九年级《思想 品德》“学会合理消费”时,将学习目标确定为:(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 什么?(2)我们应如何做到合理消费?(3)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应怎样进行绿色消费?这位教师依据“正确认识好奇心和 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本课课标要求、 “如何做到合理消费”的教材主干知识以及“消费经验欠缺, 生活上缺乏艰苦朴素精神”的学生实际三个方面来衡量、定 位学习目标,既明确具体,又可操作、检测。

其次,看是否合理整合三维目标。即看教师是否以知识 为依托,以能力为重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将 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 题之中,让知识的教学服务于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树 立及养成,从而实现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和课程的价值追求。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让学生谈阅读《两封 家书》后的感悟,并说说子女为什么要回报父母的爱。接着, 课堂在师生共唱歌曲《母亲》中掀起高潮,学生被父母的肺 腑之言和歌词深深打动。这样,伴随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就水到渠成,达到品德内化 的效果。

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以下倾向:一是只关注知 识目标,忽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造成目标本末倒 置;
二是制定的目标笼统、空泛,缺乏明晰的指向性;
三是 未能将学习目标贯通各教学环节,以致课堂不能全面落实学 习目标。二、教材的处理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师生要共同参与 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 教师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自觉构建知识框架;
另一 方面要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好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师生自身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深 入社会实践,通过体验、感悟、反思来拓展学习空间,增长 智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多彩的生活情趣”时,设置“情 趣大展台”活动,让爱好收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朱熹雕刻版 邮票、“中国梦”剪纸等收藏品,并介绍收藏的体会。这样 既开发了学生自身的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认识。

关注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一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即 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知识传授是否准确和科学;
教材 的重点、难点、关键是否抓住;
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挖掘和 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恰当。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学会 合理消费”时,让学生通过“乐乐家的消费账单”及乐乐在 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角色探究,将学生置于鲜活的生 活情景中去“感受生活现象——认识生活现象——解决生活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 活动化。

二看教师是否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是否对教学资源进 行筛选和艺术处理,优化教学资源组合,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要看教师是否将“德育点”即教材中具 有说服力和感人至深的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用“德育点” 来统率知识点,将两者有机融合,自然渗透;
是否将基础知 识与时事热点融会贯通,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弥补教材本 身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

三、动静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评课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正襟危坐、整齐 划一。思想品德“五学”课堂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 起来,教学方式多元化。为此,评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看课堂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是否注重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 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 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 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和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而无法在接受中实现。因 此,思想品德“五学”课堂倡导建立民主、开放、多元化的 教学形式,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网络。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的人身权利”主题探究时,组织开展 模拟法庭活动。庭审展示后,角色扮演者和旁听的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畅谈评议、交流体会,学生通过活动在实践中去感 受、体验、探索,从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2.看是否营造活而不乱、松而不散的和谐课堂。思想 品德“五学”课堂一方面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活起来,另一方面也要有纪律的约束,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动和静的关 系。

(1)看是否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有的教师由 于对“五学”模式理解不透彻,只关注形式的设计,重模式 轻内容,重活动轻体验,结果是“放而不能收”。如一位教 师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组织表演小品《家庭风波》, 表演占据了课堂大量的时间,而教师始终没有以问题为纽带 引领学生把活动上升为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为此,教师要 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让课堂动而有序,静而有思。

(2)看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新课程具有动态生 成性,有些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是预设的,但仍需要教师在课 堂上随机应变和即席设计,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的生成资 源,洞悉学生的心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判断出 学生的认知状态,及时变换教学策略,以保持教学双方的最 佳配合,使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四、学生问题意识与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 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又一要求。因此,思想品德“五学” 课堂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与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具体地说, 应注意达样几个问题。

1.看教师是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 堂敢不敢提出问题、会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取决于 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能否为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提供平等的机 会,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接受他人的场所。

2.看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解疑能力。亚里士多德说 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能否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 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已有生活 经验基础上与新知识互动和建构,从而生成新的知识、能力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思想品德“五 学”课堂要看教师是否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并思 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能力、 知识整合与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看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思想品德“五学” 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论证与评价 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的训练。当然,新课程鼓励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培养创造性 思维和创新精神,但并不等于让学生无视事物的客观性及真 理的存在。由于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教师在拓展学生思 维的同时,还应注意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引领他们向正确思 维方向发展。

总之,只有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视点,去分析、 透视思想品德“五学”课堂,才能对思想品德“五学”课的 优劣做出正确的判断,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彰显评 课的真正价值。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