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 魏源是谁啊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 魏源是谁啊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0-06 07:52:27 点击: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 摘 要:魏源国家观对当代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的启示研究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魏 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睁眼看世界”, 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观点。

他特别重视爱国人士问题,提出应重视爱国人士的发展,从 观念上改变爱国人士培养的目标,从理论上更新教育内容, 特别是重视爱国人士的道德培养,提出从实践中改革教育制 度的主张,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人士体系。虽然这个概念 在当时没有被人意识到,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史 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 一定的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4)32-0269-02 大到民族小到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华民族的梦想。从历史上 看: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居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先 列。数据说明,到19世纪初期,在经济总量方面,中国名列 前茅,与19末期的美国旗鼓相当。但在近代史上,在西方列 强的铁蹄践踏下,中华民族惨遭深重苦难、中国人民活得毫 无尊严,国人也从此开始追寻“中国梦”。对每个中国人来 说,我们应该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以及必 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 个中国人的梦。”它是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新中 国建立后的摸索、中华民族的近代屈辱史、华夏文明的历史 长河的深刻总结进而得出的结论。“中国梦”的形成过程就 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为梦想努力拼搏的过程,“要实现民族 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让中华民族通过科技和壮强国家的梦 成真,这两个梦是根本,同时也是先导。”而培育大量既有 才华又有德行的杰出热爱祖国的人才是科技强国和教育兴 国理念的根本。不仅要重视培养爱国人士的科学精神,也要 重视爱国人士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以这个角度看:“中国梦” 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大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是为了提高其必需的政治理论 水平,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法纪观念,塑 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但是由于没有足够合理地编写教材,没 有科学地进行相关科目的教学课程安排设置以及教学形式 和计划的不当,没有很好地引领学生理解大学爱国主义理论 课的思想要领,没能很好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和法律道德导向 功能。所以说,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的大 背景下,结合当前的“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从爱国 人士强国、科教兴国的角度思考,如何真确有效地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的效果是一个亟须解决刻不容缓的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转型时期关于大学爱国主义 教育的效果,掌握相关的实证资料,科学评价当前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 我国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学生主体性差异;教育模式固定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 高;凸显出自我中心问题,行为选择更加实际等等。

因此,本文将契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做出思考,往教 育过程本身细化问题和寻找着落点,选择从爱国主义教育的 教学实践过程角度出发,就晓国家之知、践爱国之行两个方 面来论证魏源国家观对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作 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领域研究做出初步探索,并借此以求 抛砖引玉。

一、晓国家之知——对当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 示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缺乏对青年身心发展水 平、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时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 度,采取大一统的标准化教学,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很难内 化为学生行为的内在标准。如统一在大学开设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过于深 奥和抽象,在实践中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去要求和衡 量学生的言行举止,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 兴趣和信心。学生受累于应付考试,只好死记硬背老师课堂教授的教学内容,无法主动地接纳难以内化为其自身的爱国 思想素养和行为动机。

正因为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让“应然”目标代 替了“实然”目标,造成教育目标与生活实际疏远,导致它 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让人烦躁的说教和灌输。实践环节的薄弱, 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其“经世致用”的本有 价值被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爱国主义教育是植根于生活当 中的,一旦离开了生活,就没有了灵魂,非但不能实现爱国 主义教育的目标,反而还会使其失去存在的价值。换句话来 说爱国主义教育只注重表面,不切实际,从而导致一系列的 问题的出现,比如目标不够明确,内容抽象化等等。这些都 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有效解答现实问题, 存在“解题低效”的弊端。

(二)改进策略 大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相对于其他学科相比,学科的知识 性并不是那么突出,大学爱国主义课不能和其他学科那样过 于强调知识与定理的掌握,而是应该致力于学生优秀品格和 良好教养的形成,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因为它 更注重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 生命的教育,致使教学脱离了生活,教学形式化、机械化。

大道无形,却存在于日常伦理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终极 目标是人的生命的完善与发展。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 素质教育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改变传统的“双基”为主的教学目标,确立了新的课程目标,使爱国主义教育真 正成为“经世致用”的教育。

魏源爱国人士培育的德才兼备理念,对改变目前大学普 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这就要 求我们在大学教学中坚持知识的爱国主义和思想相结合的 原则,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我们 应以科学的知识教给学生文化,而且在教育教学内容的内在 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做 出明智的,知识和思想有机地结合教学。大学爱国主义课可 选取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 起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践爱国之行——对当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 示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单纯的以“传道”为主,盲目积累知识、缺乏实践性的爱国 主义教育课程,实践训练和实践学习得不到践行,爱国主义 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变革。今天的政 治教师仍然是教学方式,一本书,一支钢笔,最后一口气, 改革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吸引力、影响力。结果就是:学生 被塑造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实上,爱国主义 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实践性是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突出特征,它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 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学生自己在各种社会 活动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主体,进行自我教育。在活 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但就目前的爱国主 义教学而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过度保护,对学生的实践性 活动进行预先安排、统筹包办,使得学生的“实践性”课程 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这就 必然导致社会规范要求难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更 难将内部的思想道德要求外化为道德行为。

魏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学习理论及启示。他很重视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反对“出世与知识”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主张通过“学习”和“线”,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意味着在 实践中取得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只被证明是成功的。这种思想 已经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的理论知识,应用在道 德教育领域,主张实践作为德育评价标准。

(二)改进策略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爱国主义课兼具理 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学内容既要与学生分享理论知识和 理论观点,又要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相联系,深入到学 生的思想当中。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科特点和提高爱国主 义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目标,教学中老师要恪守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确立信念、 锻炼意志和规范行为这一不断重复的过程,加之不断总结经验上才能形成。

魏源在寻求救国之路的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了爱国人士 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于此基础上,魏源从爱国人士的培养、 使用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其国家观,在爱国人士培养的思想 上,恪守“经世致用”的原则;内容上注重“德才兼备”的 方针;途径上坚持“知行合一”的方法。时至今日,魏源的 爱国人士理念仍有可取之处,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都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魏源.魏源全集:第十二册[M].长沙:岳麓书社, 2004. [3]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8:2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