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德育论文大学生_大学生德育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德育论文大学生_大学生德育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0-06 07:52:38 点击:

大学生德育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大学生德育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理解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 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 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从 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的 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道德建设 收稿日期:2014-03-23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 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 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道德规范是具体的, 每一种道德规范只是针对一类行为所做出的规定。在信息社 会中,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整个信息 活动中信息加工者、传递者、使用者相互之间各种行为规范 的总和,而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 信息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包括了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中 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 抵制信息犯罪等内容。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1.网络使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 使得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 涌入,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新的冲击。

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并非都是可取的,有一些西方腐朽 思想像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由于不少大学生缺 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面对这些腐朽思想时难以鉴别和判断, 无法做出取舍,有的学生甚至全盘接受,这些腐朽思想腐蚀 了大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另外, 各种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宣扬色情、暴力、邪教等内容的网络 垃圾也乘机在网上兴风作浪, 它们对党和政府进行攻击,对 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丑化,对现实社会进行对抗,这些都会 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容易使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 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网 络道德建设的任务极为紧迫,我们应该利用社会主导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

2.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 约束的环境,网络信息良莠并存,而大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 力还不成熟,正处在逐渐养成的重要阶段,有一些大学生自 我免疫力不强,网络上多元化的信息他们难以鉴别,很容易 受到影响,在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导致网上行为 的道德失范,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没有外在 舆论和传统习惯约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会变得迟钝,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容易慢慢消解, 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3. 网络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个 人素质人格等都产生了影响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的交流具有匿名性,虚拟的 人和现实的人,网络中的虚拟人人格可以无限制性,现实生 活中的人人格具有约束性,使大学生往往处于人格与交往情 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大学生涉世 未深,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极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 格发展错位,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网络改 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 网络社会,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而在现实 生活中却不愿与人交流,对家庭成员间、同学间、朋友间面 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感情联系淡薄,长此以往,导致大学 生与人交往技能缺乏,情商逐渐降低,个人的责任意识淡化。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策略 1. 从大学生本身来讲,大学生要自律 (1)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 网络道德认识水平和网络道德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对一些优 秀网络道德的学习,像一些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的学习,将外在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主动转化为自身的网络道德信念 和追求。大学生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提高个人修 养,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清 善恶、懂得美丑,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 诱惑,在内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2)不断反思、修正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大学 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做自我剖析,严格地分析自己,在 实践中常思己过,不断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 不足,对比科学的网络道德要求,不断改正自己,从而改造 和完善自我,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

(3)培养良好的自觉性。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 特点,这就要求网络行为主体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 从最基本的网络行为做起,不管任何事情,都不能放松对自 己的道德要求,更不能肆意妄为。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做到在别人看不见时一样不 做坏事,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2、从高等学校方面来讲,要充分发挥学校在道德建设 中的主要作用 (1)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高校要从提高大 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出发,把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 想道德修养课程结合起来, 要有理论的传授与讨论, 让学生 了解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等;
也要对具体的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剖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
也要有对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评价。

对网上的不道德行为给予曝光,宣扬优秀网络道德典范。联 系大学生的实际,满足大学生需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 道德。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判 断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社会的 差距,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 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 大学生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预防上 网成瘾、信息焦虑和性格孤僻等,对于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 “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咨询工作,帮助这些 学生心理调适,做好治疗工作,使他们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的 学习生活,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校园网建设 力度。校园文化以集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良好 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并能很好地适应整个社会,校园文化的这些教育优势能够抑 制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给予学生较完整的道德观念,从而 能正确地选择网络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 园文化活动,也可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缩短上网的时间, 以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各种不良信息进行过滤, 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加快网络新闻的规范化进程。

(5)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

除了公共社会道德的约束外,高校应当制定出具体明确 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督促大学生养 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指导大学生学习如《校园计算机网 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已经形 成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对不良的网络行为不仅要进行伦理劝 诫,还要和相关的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网络行为道 德进行考核,并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有效地减少大学 生网络失范的行为。

3、从社会方面来讲,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 (1)加快网络立法。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 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得法律在规范网络行为中尤为重要,要 建立健全网络立法,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 展,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对于网络管 理的一些漏洞加以修补,网络信息的发布要规范化,健全网 络信息的审查和监管机制,制定相关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 等,加强对网络法律的宣传,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运 用法律手段来杜绝网络犯罪。

(2)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舆论对形成人们 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传扬 好人好事、德行善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惩恶扬善、 扶正驱邪,对于失范行为进行谴责、鞭挞,人人自律,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形 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3)净化网络环境。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犯罪和不道德 行为,除了法律手段以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网络 信息的监管,在技术上,研制、开发新的网络技术,引进国 外先进的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隔离色情、暴力、 封建迷信和反动言论等不良信息,远离网络垃圾文化。对于 各大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尤其是网络电影、游戏网站要加 大监管力度,国家要组建专门机构,加强其道德文化建设, 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从而保证整个监管体系的完善。对学 校周边地区的网络环境进行重点清理,坚决取缔“黑网吧”、 “黄网吧”及“地下网吧”,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 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 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用先 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
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心理指导、校 园文化活动等手段,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 化氛围;
加强网络的科学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在 网络的环境下,思想道德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梅英.教育与网络道德问题谈[J].云南财贸学 院学报,2003,(6). [2]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3]吴秋红,廖岸催.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 [J].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6). [4]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 道德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5,(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