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对策研究]高校精神

[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对策研究]高校精神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30 07:52:55 点击:

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对策研究

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对策研究 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是教育发展和行业发展的 需要,也是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明确要求。要加强金融 人才服务精神培养,就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第 二课堂内化品质作用,放大第三课堂的扩散效果。

摘 要:
金融人才;
服务精神;
服务学习;
对策 服务精神是指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的服务人员本能的、 发自内心的习惯服务他人,由此产生了个人对生命价值、社 会、人类和人生观的积极态度。

一、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的意义 1.加强服务精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加强服务精神教育是弥补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途径。从家 庭到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知性的培养,相对忽视了素 质的修习和价值观的养成。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来临的"独生 子女时代",独生子女往往相对更加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 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也不利 于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走向外部社会往往也 不懂得尊重别人;
独生子女还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的意识, 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这 些性格特质都不利于服务精神的养成,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尽 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教育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制造业的精髓在于物的改造和标准化,服务业 的精髓则在于人的个性化需要的满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 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呈现出从"工业 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 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业正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作为金融业构成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金 融人才肩负着为客户服务的重任,在金融运行状况、金融经 营绩效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金融业竞争的核心归 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会出现高 水平的管理,才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服务精神是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明确要求 "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 会和中国保监会)负责金融行业的监管。"一行三会"均在职 业操守指引中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服务精神方面的明确要求。

如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指引》[1]中明确提出保险从业人员要"为客户提供 热情、周到和优质的专业服务","忠诚服务,不侵害所属机 构利益";
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 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2]中明确指出"不得从事与所服务 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基金托管银行的合法利益相冲突的活 动";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 守指引》[3]也要求"从业人员应做到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最初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金融理财 标准委员会引进的国际金融理财师,在对其考核体系中设置 了更加清晰的制度与职业道德课程--《CFP(国际金融理财 师)执业操作准则》[4]、《CFP职业道德准则》和《CFP纪 律处分原则条例和程序》,明确要求"金融理财师按照统一 的标准服务","金融理财师应当诚实公平地提供服务"等。

二、高校加强金融人才服务精神培养的对策 1.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最 基础、普遍的手段,是大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凸显服务精神的培 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讲授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强调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专业胜任"、"恪尽职守"对于从业者和金融机构的重要 意义;
在讲授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可以强调金融从业 人员在自律方面的更高要求;
在讲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时可以强调金融法规对"保守秘密"、"客观公正"的特殊要求。

这种结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易于开展启发式教学,从而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是激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价值。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的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服务精神培养内容。如人 际关系学、管理心理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公关 礼仪课程则直接讲授了服务礼仪。一些高校已经做了诸多探 索,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开设了《服务管理课程》、《服务 营销学》。

三是探索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在国内,已有少数高校开 始学习借鉴、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南开大学、华侨大学较早 的设立了服务学习课程。云南大学自2006年7月启动了"服务 -学习项目",尝试探索不同的服务学习模式,如与社区相结 合的服务学习模式、与现有课程相结合的服务学习模式。汕 头大学则明确将服务学习列为打造独特奉献文化的人才培 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开展服务学习课程时,要与普通 的志愿服务活动做严格的区分。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都是有 组织、有计划的服务,都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都没有从服务中取得金钱或物质回报的目的。

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服务动机上,前者可以是自愿参 加的,也可能是课程要求或学校组织的,而后者则完全基于 个人自愿参加,这是由志愿服务活动本质决定的;
在服务目 的上,前者是基于互惠的,学校要培育学生,学生要自我成 长,社区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形成共赢的服务目 标,而后者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自己的参与,促进社区的和 谐发展;
在与知识学习的相关性上,前者将满足社区发展和 学生成长列为同等重要的目标,将知识学习延伸到了社区发展中,两者相互促进,努力实现互惠,而后者则把服务成果 作为唯一目标。

2.深化第二课堂内化品质作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补充, 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表明,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 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更有意义。志愿者、社会实践、社会工 作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服务他人的机会,促其 在服务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把服务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加强志愿服务与服务精神的深度融合。多年来大学生志 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充分说明,志愿服务本身就是教育人、引 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从实践中 优化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 观,还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 好地服务社会。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 志愿者已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 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加强实习实训与服务品质的深度融合。高校一般都有专 业实践或实习的要求,很多高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 地。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中,学生耳濡目染以纪律、礼仪、 忠诚、敬业、合作、责任、服务、创新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并在各实习岗位中践行,对服务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加强社会工作与服务精神的深度融合。担任学生干部、 参与各类校园组织是大学生特别喜欢的锻炼途径,这可以让 他们在实践中达到服务他人、增长才干的目的。社会工作中 哪怕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都牵涉特定的人和事,他们必须通 过不断的沟通、协调,将服务意识化为实际行动--深入到学 生当中,了解同学们的需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需, 使服务精神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3.放大第三课堂的扩散效果 网络资源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发挥着更 加重要的作用,并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在高校,基于网络的 教学平台被称为"第三课堂"。国际很多知名高校早已利用网 络这所"没有围墙的开放性大学"开设了课程,近两年在国内 走俏的网络公开课就是典型代表。网络课堂的本质其实是基 于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叉串连的功能,为所 有有心学习、进修、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我能力的学生开 辟一个新的知识传播空间。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生,甚至可以 把异域名校的名师名课"摆渡"到自己的学习资源中,随时随 地链接网络进行学习。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服务精神,亦要充 分考虑到这一点,发挥网络的无限制性,让学生们随时随地 可以学习,可以更加主动的学习,体现他们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代理(经纪、公估)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Z].北京: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4.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 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Z].北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2006.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 人员职业操守指引[Z].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2009.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CFP执 业操作准则[Z].北京: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 准委员,2005. [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