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关于学生玩手机上瘾的心理行为分析及调整_学生心理

关于学生玩手机上瘾的心理行为分析及调整_学生心理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17 07:51:50 点击:

关于学生玩手机上瘾的心理行为分析及调整

关于学生玩手机上瘾的心理行为分析及调整 摘 要:时下,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着一个 占领者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完善的手机服 务,让人有眼花缭乱、欲罢不能之感。然而当我们在感叹生 活的快捷、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 问题——手机正以燎原之势进入学校。学生课间不玩了,全 改低头族了;
中午、晚上不按时休息了,抱着手机能一个姿 势不变好几个小时。于是,学生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成绩 直线下降等种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正视这个问 题。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8-010-01 0 一、手机上网对学生的危害 为什么玩手机会上瘾?为什么它能让孩子甚至很多成 年人都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旦被手机 控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现在的学生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 学生用手机作弊,玩手机游戏,上自习课听歌看电影,聊QQ、 微信,看有诱惑性的电子图书,点击各种网站,网上购物等 等。可以说一机在手,别无他求。长此以往,学生身体越来 越弱,精神越来越低迷,白天睡大觉,晚上熬到天亮。媒体 上经常可以看到极端的例子,有些学生,为了跟父母要钱买 手机,弑父弑母;
有些学生,上网玩游戏几天几夜不合眼, 最后导致猝死。原因就是长时间打游戏的人,虽然表面上看 起来一切如常,但其实调动的是身体的先天之气,一旦能量 耗尽,生命就会突然终结。当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 手机上,沉迷于此而不能自拔时,他们获得了虚假的满足感 和成就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尽管手机只是营造了一个虚幻的 世界,但他们宁可活在梦里,也不愿意醒来! 二、家长的态度 根据我们的观察,家长对孩子手机上网的态度主要分两 种。

比较清醒的家长看到了手机的危害,会严厉禁止孩子玩 手机,但很多孩子尝过了手机的“甜头”,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机会,背着家长偷偷地玩。久而久之,学生撒谎成性,家长要么被牵着鼻子走,要么长时间 被蒙在鼓里。家长“煞费苦心、望眼欲穿”,学生表面一套, 背后一套。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的。

糊涂的家长则完全意识不到手机的害处。一些家长认为 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个够,“孩子玩够了自然就不玩了。” 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吗?恐怕有点生活经历的人都会给出否 定的答案。我们须明白,手机及游戏的设计者都是高智商人 群,他们最懂得操纵人心,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润。那些 游戏之类对学生,尤其是男生,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学生 玩一个月、两个月都没问题,让一个玩手机上瘾的学生离开 手机是很难的。如果不能将精力转移出来,学生求学的热情 就不可能高。更夸张的是,一些家长认为玩手机可以开发孩 子的智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因此不但不反对,还给 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手机成为了这些孩子逃避现实世界的 “精神庇护所”,而家长们对此基本上无计可施。

可见,一旦被手机控制,孩子会本能地自动与现实世界 隔离,本来是学习、成长的最好年龄,却把时间和能量白白 浪费在虚幻的世界里,对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和帮助。因此, 对于孩子玩手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三、老师的常见处理方式 大部分老师都比家长更清楚手机的危害,但在遇到此类 情况时,老师的做法大多是要么硬性要求,提前制定规则, 禁带手机,其效果跟前面提到的清醒家长的做法一样,学生 明里不带,暗里找一切机会玩。要么是“批评教育+惩罚”, 但孩子并不会从内心真正认同手机的危害,只是被迫接受老 师的观念,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之后有机会又会偷偷地玩 手机。可见,如果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结果就是“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治标不治本的“锯箭杆”方式 不仅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也会对其他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堵不住,如何疏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对学生手机上瘾的问题,强 行堵是不起作用的,只会引发更多问题,只有当河道自己通 畅无比,一切才会呈现精彩。

要让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学业上,我们必须让 学生自己建立坚固的“河堤”,这河堤就是理性的思考能力, 是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呢?首先是老师要从内心接受孩子玩手机这个已成事实的结果,只有接受了才有解 决问题的意向和智慧。其次,要帮助孩子真正从内心意识到 手机带给自己的坏处,当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通过理 性的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

对于手机上瘾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通过“静 心”的方式来反思以下问题:你为什么会被手机控制?自己 玩手机前后各方面的状态有什么不一样?你希望自己成为 什么样的人?玩手机的行为与你的目标是否一致?要让学 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只是被各种各样 的问题障碍住了,静心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清并去除这些 障碍,让自己的智慧呈现出来。其次,玩手机是被自己的本 性所控制,这是庸人的行为。做庸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舒服, 但是要承担的后果却非常严重。追求进步则恰好相反,表面 上看起来很辛苦,需要不断地严格训练自己,但却可以帮助 自己变得优秀、获得智慧,从而活得清醒、自由。

在此过程中,老师每天都要对孩子加以指导,引导他们 反思得更加深入和透彻,这些是改变学生内因的方法。按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就感的需要,男 生更是如此。所以,老师要在日常的运动、做事中磨练学生, 帮助他们不断地挑战和突破自己,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要着 重培养他们的向上意识和价值意识,老师可以通过电影课、(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电影)阅读课(名人传记等)等课程 形式帮助学生分析人生,建立积极至上的人生理念,找准人 生的方向。让他们明白一个有追求的人一定是愿意严格训练 自己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逐渐脱离一些“低级趣味”, 步入正途。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