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以分层应对差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效果研讨] 公共基础

[以分层应对差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效果研讨] 公共基础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07 07:51:03 点击:

以分层应对差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效果研讨

以分层应对差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效果研讨 一、高职院校生源差异化对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挑战 作为高等职业专科类院校,面对即将转型的600多所新 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入后的竞争与挑战,惟有不断提升质量, 才是生存与发展之道。而质量的不断提升,有赖于有效的实 质性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改革。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公共基 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则具有长远的奠基性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和考核现状 有论者认为,这些年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考评由 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是延续高 中的做法,存在许多弊端,诸如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陈 旧偏狭、考试题型单调、只重考试组织不重视考试结果反馈 等等 [1 ],这既不适合目前坐在高职院校基础课课堂里水 平差异极大的学生学习,也无助于担任基础课程教学重任的 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以高等数学为例,对这些问题 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实施现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 种类型,均令人担忧。

1. “压缩饼干”型 2. 教、考“两张皮” 近几年很多学校考虑到了生源的变化情况,开展了分层 次教学,但评价制度却未同步改革,即考试形式还是统一试 卷、统一评价标准,其实质就是拿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根源是避免被指“不公平”。这种教考“两张皮” 现象,降低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挫伤了一部分同学学 习的积极性。

3. 基础课“无用”则删 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生产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与 生产的对接,增加了大量实习实训课时,大幅度压缩基础课, 有的主管领导甚至认为“基础课无用”,采取实用主义的方 法,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一删了事。显然,无论是对普通 教育还是对专门教育,数学教育都是教育的起点。不少科学 家都认为,数学是一把钥匙,只有通过这把钥匙,才能打开 理解世界、理解世界发展的窗口。21世纪是科技发展引领社 会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科学,就必须以数学为先。所以我们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基础课,否则在这种思想引导下把高 职院校办得更像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后劲产生不良影响。

4. 以选修的名义避难就易 有的院校将基础课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兴趣选学基础课,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最终放弃了那些 难学难考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的学习,选择那些容易通过 考试的基础课程,致使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挑 战性和激励性,为这部分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应对当下生源差异化挑战的对策及其反思 从国内相关文献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面对日益凸显的 生源差异化现象,纷纷采取各种对策以解决这一突出矛盾。1. 分层分类教学 分层分类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业差异和个体发展目标差 异的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分层教学一般有两 种模式,即“班内分层”(隐性分层)和“走班式分层”(显 性分层) [2 ]。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比 较普遍地采取了分层、分类教学的策略。在分层教学方面, 大致要考虑“学生分层”、“目标匹配”、“分层施教”和 层次化的“考核测试与评价”这么几个基本环节 [3 ]。有 的还提出要考虑“作业分层”和“个别辅导跟进” [4 ]。

分类教学,则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某一专业(或相 近专业群)就学生某门课程进行补充教学;
二是对同一门公 共基础课程的要求,因专业或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不同 [3 ]。这些做法对生源差异化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由于大 多与考试考核方式缺少配合,其效果受到影响。

2. 多样化考核评价 3. 上述对策的理论基础之合理性的反思 论述分层分类教学的许多研究者,提到了“最近发展区”、 “掌握学习法”和“多元智能”等国外相关教育理论,却极 少提到“因材施教”这一古训,真有些数典忘祖之嫌。在引 用了上述外国教育理论观点的文章中,对这些理论的解读也 难免断章取义或者误读泛用。比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 面,更少指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差异化现象而采用分层教 学或分层考核,用维氏最近发展区理论远不如用孔子的“因 材施教”来得贴切。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般多在基 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应用,一是强调人 的智能可以有多种组合类型,且每种组合之间不存在高下之 分,二是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其特长的方面切入,更能促进学 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即使不考虑这一理论适 用对象上的年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和 考核分层化的解释力度也是不足的,因为高职生表现在公共 基础课上的差异,主要是水平差异而非类型差异。

美国学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主要针对30名左右 学生的群体教学效果不及1:1个别教学而提出,也主要在基 础教育领域适用。布氏理论针对以往“学生有学得好的,有 学得差的”和“有学得快的,有学得慢的”两种主张的不足, 提出“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学 得很好”的观点。在这里,时间可以有多少之分、速度可以 有快慢之别、提供帮助的方式更要因人而异,这些隐含在“掌 握学习”理论中的思想因子,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尝试 差异化教学和分层式考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关于分层次考核内容选择原则的思考 高职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以 及思想政治课等公共基础课程,总体上看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因而一般要坚持“必 需、够用”的基本原则。然而,学生所学专业在课程目标、 内容和性质上的差异,学生学习相关基础课程所必需的知识、 技能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又应当成为我们选择具体考 核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性要求。

下面以高等数学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内容的 选取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 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 质和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以及用辨证的、复杂的眼光看待事物和 问题的态度等等;
二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 基础;
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成为不断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人。因而,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考核内容应围绕上述目标来选取,尤其要注重如下原则性要 求:
1. 考核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 由于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的 确定,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主观决定的,而是由依赖于学生已 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来决定。教学内容难度过高,会超 出学生的接受能力,难度过低,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并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考核试题的选取应与学 生现有水平相匹配。比如高等数学课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适当补充一些高中知识,以补上他们数学知识链上断掉的“链环”。在考核高等数学“极限”部分的内容时,这部分 学生就不要出证明极限等类型题,只要求会计算函数极限即 可。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加入适当的极限证明题,以提 高其抽象思维能力。

2. 考核内容重点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衔接 3. 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高等数学课并非专业课的附属物,高等数学与专业课应 各有其独立性,又互为所用。完全按照专业课的需要来设置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会导致高等数 学教学内容上的零散或知识点的过窄,破坏高等数学的系统 性和完整性,有些学校过分强调与专业课“无缝衔接”,这 是短视的。所以高等数学考核内容的确定也要有前瞻性,习 题的设置要有些拓展题和发散思维方面的试题。要树立掌握 系统、坚实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石的观念,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现实学习的需要,也 要考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打 下一个较为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注意在数学课程中渗 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的内容,以提升高职生面向未来的 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考核内容的确定,既 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要结合专业课对基础课的需 求,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设计好基础课考核 内容和考核重点是做好分层次考核的基石。五、分层次考核程序及步骤的优化 1. 分层次教学是分层化考核的重要前提 由于生源层次的多元化,入学初就要做好分层次教学, 如何科学准确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就非常关键,入学初的 分班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多班的专业如何分好层次,单班 的专业如何分好层次,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分层来制定教学 计划、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我院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 区分了三个层次,一层次是高考理科班录取的学生;
二层次 是高考文科录取和单招录取成绩好的学生;
三层次是对口高 职和部分单招学生。一层次学生从知识角度就是属于基础较 好、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学习基础知识处于领先的梯队。

二层次学生属于基础中等,新知识学习接受一般,基础知识 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群体。三层次是属于基础较差的群体, 接受基础基本理论困难,学习处于落后的群体,也是产生不 及格成绩的主要群体。当然每个群体的分配也不是绝对的, 在参考高考成绩的同时还参考了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学院为 了避免成绩的不公平和为评奖学金提供较科学的标准,对各 层次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了适当修正。如期末参加各层次试 卷成绩:一层次的分数在0~100之间;
二层次的分数在0~ 90之间;
三层次的分数在0~80之间,这也体现了公平公正, 量体裁衣、各取所需的原则。

2. 做好学生心理抚慰和解释说明工作 在分层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因为“分层次考核”,一方面要做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又要不挫伤少部分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低层 次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尽量减少自卑消极的情绪。在分层 次时,除了主要以高考成绩和入学摸底考试外,还要广泛地 征求班主任及学生本人的意见,让学生进行客观自我评估, 作为具体分层次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分层次不是 一成不变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确认,可以申请参加 上一层次考试,如果在高层次的学生不努力,根据平时考核, 教师也可以将其降为低层次,也是一种警示和激励。

3. 建立好各层次的题库 建立与学生分层相适应的试题库是必要的,要有效地做 好分层次考核与评价,首先就应解决分层次练习问题。使每 个层次的学生对各层次的要求有明确了解,这有利于低层次 学生向上一层次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 院高等数学试题库有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知识的直接运 用和基础知识练习,是所有学生的必做题;
第二阶梯为基础 综合题,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要达到的水平;
第三阶 梯为拓展性综合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主要针对第三层次 学生。这样既能使低层次的学生有机会练习上一层次的习题, 又能使高层次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奠 定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开学之初就建好 各层次的考试题库,一是为学生选择层次提供参考,二是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练习提供平台。期末建立考试题库要注意科学化、规范化。

4. 分层次考核要融入教学全过程 高考的功能是选拔,注重的是结果。而高职院校课程考 核的功能是促进学习,是形成性评价,应避免期末突击考试, 这就要把考核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我院高等数学课,近年来 将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由30%调整为50%,其中课堂笔 记和预习占成绩15%,这项考核有利于学生平时养成课上记 录和课下预习的好习惯;
课堂回答问题15%,这有利于调动 学生课上积极思考;
平时测验10%,则便于掌握每个学生阶 段学习的情况。由于平时考核分数较高,考核时要注意考核 的公开透明,力争做到科学、公正、公平。为了使考核少出 误差,每门课程设两名课代表,协助教师做好成绩考核工作。

一个课代表主要负责课堂上的过程考核,如提问、讨论发言、 课堂练习等,另一个课代表负责课下辅导、作业收取、复习 预习情况的检查等。实践证明虽然数学课比较抽象难学,但 把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后,学生明确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期末成绩优秀率也显著提高。

5. 分层次考核的动态管理 分层次考核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能上能下的,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对于那些入学之初虽然基础较差,但 由于刻苦努力后由后进变先进的,是很有必要对他们的层级 进行调整的,以实现分层次考试“奖优罚劣”目标的要求,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个别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也形成学习压力,营造“后进赶先进”的学习气氛。我院通过 几年来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 显提高,大部分同学都能努力由“低层”向“高层”靠,不 合格学生明显减少。

分层次评价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 和细心 [5 ],然而,既然是对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高职生 都有益处的举措,就值得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许 元.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7-50. [2]王昭君,甘 雄.分层教学的意蕴与实现可能[J].现 代教育科学,2012,(2):53-54. [3]张田林,唐 迪,洪 欣.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分层、 分类教学探索[J].江苏高教,2013,(2):138-139. [4]傅沈文,黄军辉.高职专业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研究 与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7-70. [5]张澧生,肖 珊,赵克勤.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 精细化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3):84-8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