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事 > 传统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思索:传统和现代结合

传统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思索:传统和现代结合

来源:人事 时间:2019-11-07 07:56:05 点击:

传统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思索

传统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思索 传统音乐和教育的结合思索范文 我国的传统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 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它们种类繁 多、曲目丰富,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不 仅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传统文化教育的 重要载体。传统音乐的教育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发挥着重要 作用:首先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爱国 热情与民族主义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中国传统美学“中和大雅”的审美 特征与当今国策之思想精髓“和谐”,如出一辙,学生在对 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加强自身修养,还能逐渐 领会“和谐”的丰富思想内容与厚重底蕴,从而充分发掘其 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海是一个内陆省份,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 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文化艺术的教育较之其它地区略显逊色, 而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传统音乐教育则更有待 于进一步加强。目前,我省三所高校中,只有青海师范大学 音乐系和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民族声乐表演专业开设有与 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诸如:民族音乐概论、中国传统音乐、 经典中国传统音乐鉴赏等课程。通过对本省中国传统音乐教 育的现状的个案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基础音乐理论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落后;

三、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安排不切实际;

四、对传统音乐教育普及程度不够,缺乏本土音乐教育。

笔者结合本省教学实际与数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个人见解。

一、夯实基础,加强基础音乐理论知识 由于地域与入学分数线等因素的影响,我省音乐学专业 部分学生基础理论薄弱,基础知识匮乏。教师在讲解民族歌 曲时,少数学生居然把一些流行歌曲当作民歌;
再如教师讲 解民族器乐时,有些学生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相混淆。针 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的讲 解,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地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讲授,并且将《中国音乐史》、《中 国音乐形态学》、《中国乐理》、《音乐结构学》、《田野 调查与论文写作》等课程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 解,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现象及其规律。

二、广采博收,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 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许多人认为“离现实太远,土得掉 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为学好该门课程的前提条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改进教 学技术与教学方法:
1.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讲授式:指教师运用口头 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传 统音乐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

鉴赏式:指教师运用音像设备,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 学生通过听觉系统来感悟音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等各 种高级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作为民间 歌曲、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等教学内容的讲授中。

实践式: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涉及专业技术较强, 如在讲解民族器乐部分时,教师对自己不熟悉的乐器的演奏 技巧不能作深入细致的讲解,从而影响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 解。教师可鼓励学生将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带进课 堂,进行现场演奏,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 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教师讲解山歌时,可让青海、甘肃的学生演唱“花儿”、 “少年”;
陕西的学生演唱“信天游”;
四川的学生演唱“四 川山歌”等,学生通过演唱与聆听,引发思考与启示,充分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式:由于音乐的模糊性、不确 定性,音乐想象的空间是无限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同一部作 品,每个人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应让学生反复感受音 乐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自己的理解、感受畅所 欲言,然后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在热烈的讨论中加深 对音乐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 群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以上授课模式, 也可将这几种授课模式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 媒体则是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为一体的教学辅助设备, 具有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特点,它可将学生的聆听与观察 密切联系,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它的运用突破了时间、空 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 和环境,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传统音乐的多元化, 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艺术特征等,而且具有 丰富的人文背景,就拿民歌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 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渗透于音乐中,在教 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开拓思维、展开想象。再如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渔舟唱晚》 时,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制成幻灯片,并针对这些幻灯片增 加电影中表现“荡桨归舟,渔歌飞扬”的热烈情绪。此种场 景片段,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既有听的又有看的, 兴致盎然。

三、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增加本土音乐教育 200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我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文件。文件的出 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历史、民族、风土人情等艺术化的再现,也是当地特色 文化的重要表现。我省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人口 众多,其中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全省总人口的40%以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与 渗透,形成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的音乐,如 汉族的“少年”旋律优美、婉转动听,藏族的“拉依”、“勒”, 节奏明快、音域宽广,回族、撒拉族的“宴席曲”曲调流畅、 善于抒情。我们应结合我省实际增加本土音乐教育,这不仅 有利于突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形成较强的地方优势,同时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 标。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学生进行田野采风活动;

2.邀请当地比较杰出的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3.教师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域民间音乐课题研 究;

4.邀请本省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进行专题讲座;
5. 鼓励学生参与当地各种民间音乐活动。总之,田野是民族音 乐的基础,实践性的教学是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 通过以上措施,让学生走到田野中去,多听、多看、亲自参 与,增加他们对本土音乐的感性认知。四、因材施教,增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省高校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并根据 学生的实际,制订出一套既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又注重实践 能力培养,规范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在具体教学实践 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兴趣爱好、 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 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制订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内容 与教学方法;
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 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每个 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因势利导,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与普及程度 目前,我省三所高校讲授传统音乐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师 几乎都不是音乐学传统音乐或民族音乐方向毕业的学生,大 多由音乐教育方向的教师兼任,专业性不强。因此我们必须 加大此专业师资的培养力度,可通过引进人才与选派教师培 训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改进。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不仅是音 乐学院或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且也应是普通高 等院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根据《在普通高等 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 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除向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与 中国传统音乐相关课程外,全省三所高校均在本校开设《经 典传统音乐赏析》等公共艺术选修课,但由于公共选修课的 性质所限,学生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与爱好,对该门课程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普及程度不高,普及面不广。因此我们要 因势利导,以两个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通过设 立艺术教育中心、各类艺术社团、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挖掘 社会资源、邀请著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走进校园等各种举措, 加大传统音乐教育的普及力度。中国传统音乐历经千年,而 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更 好地发挥传统音乐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