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化学课堂的低碳生活教育_低碳生活课堂实录

化学课堂的低碳生活教育_低碳生活课堂实录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1-13 08:30:53 点击:

化学课堂的低碳生活教育

化学课堂的低碳生活教育 摘要: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而 要想解决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就必须寄望于逐步唤 醒和提升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出 现了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所以无论是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还是从高考的角度考量,教师都必须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 教育,重视低碳生活。

关键词:化学课堂;
环保教育 现行的化学课本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述环境问题,但是根 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教学 各个环节中。接下来,笔者结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案例, 来谈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精心准备实验,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唤起学生的 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课本里,特别说明了Cl2的制取必须在密闭 的环境下完成,这是因为Cl2具有较强的毒性。在Cl2、SO2、 浓H2SO4、HNO3等实验中,特别是分组比对实验中,如果学 生没有处理好实验尾气,而把它直接排放进入空气,就会污 染实验室内的空气,危害实验者的健康。因此,笔者建议, 教师可以改进实验装置等。如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NO时, 教师可以把实验步骤改为把1ml左右的稀硝酸加入放有一小 块铜丝的试管中,然后立即用带有两根导管(一根导管中间 用一橡皮管连接,在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
另一根导气管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的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 杯中)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此时,生成的无色气体是一氧 化氮NO。继续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让空气进入,可看到 无色的气体一氧化氮NO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打 开止水夹,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气体则通过导管,进 入NaOH溶液中。这样一来,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氮 NO、二氧化氮NO2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钠。

这个实验改进的灵感来源于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相 长的智慧结晶,而这一改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也纷纷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和过程,并设定了几种方 案,最后经过师生讨论,选定一个最优方案。在实验讨论的 过程中,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二、联系化工生产工艺,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 环保意识渗透 在教学制硝酸、硫酸、水泥以及冶炼钢铁等化工生产的 内容时,教师都可以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既有利于学生联系 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法制硫酸的实验会产生SO2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 体,甚至会引起支气管炎、气管炎等上呼吸系统的疾病。在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中,就有4000多人死于与SO2有关的 有害气体中。此外,SO2还会造成土壤、湖泊、河流的酸化, 致使植物及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不仅让可以学生了解到各类有毒气体的危害,而且意识 到有效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净化有毒气体的必要性。如在 溶解SO2的实验中,笔者使用氨水来完成实验,可生成亚硫 酸铵,制成生产氮肥的原料。这样一来,就能变废为宝,既 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充分利用了原料,同时还能进一步向学 生阐明:从化学角度来观察,世上的任何物质都是“宝”, 只有暂时未被利用的物质,没有不能利用的“废物”,一个 工厂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工厂的宝贵原料。

2.制水泥 在工业生产水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其危害众 所周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所有的工地全部停 止施工,周边工厂全部停业,就是为了降低粉尘的污染。现 在,大多数水泥厂都安装了除尘装置,回收粉尘、粉煤灰、 煤渣,然后利用回收废料混合制成建筑用的墙砖,实现了废 物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普通黏土砖的使用,保护了土地资源, 改善了环境。

3.炼铁和炼钢 在炼铁的过程中,高炉煤气内含有粉尘和一氧化碳CO等 有害物质。一氧化碳CO被人体吸入后,会与人体内的血红蛋 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可能导致人的神经和心血管等方面 的疾病,损伤人们的身体,甚至导致人死亡。因此,在高炉 煤气排空前,必须先除尘,回收一氧化碳CO气体。此外,冶 炼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含有氧化铁粉尘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所以必须净化、回收与综合利用,以防止其排入空气, 污染环境。如回收的氧化铁可以运用于炼钢,富含高热值的 一氧化碳CO可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

三、结合当前环境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成 为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了第二次环保浪潮。化学作为 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高考化学就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高考 化学试卷中,与石油、煤化工等相关的环境问题出现率高达 95%以上。如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就考查了臭 氧层被破坏的问题。随着高考新方案的改革逐步推进,化学 这类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考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重,所以教 师有必要把这类知识引入课堂,向学生普及。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 透过它到达地面,然后大量吸收后,地面长波又反射回地球 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目前,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CO2,所以人们必须采用新措施来控制温室效应的生成,致 力于削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找到新的可替代 能源,并且加大植树造林的面积,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能有效吸收短波紫外线,过滤掉99%以上的紫外 线,护佑着地表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而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就是氯氟烃。世界各国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做出 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为控制和淘汰破坏臭氧层的氟物质,各 国都鼓励人们使用无氟冰霜、代氯致冷剂等产品,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极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慢慢愈合。3.酸雨 现在,国际上公认,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降雪、浓雾 统称为酸雨。其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会 造成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及林木的生长;
②它流入河流湖 泊,会使沿线地表酸化,污染水源,危害渔业生产;
③它会 腐蚀建筑物、金属材料、文物等;
④它会影响人体健康。

四、结合新闻时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心新闻时事,了解与环境问题有 关的解决方案。如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 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 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教师可以借这则新闻,向学 生介绍哪些危险品会爆炸,其危害是什么等,从而引导学生 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 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环保意识,是当今 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透 环境保护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低碳文明 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2]梁春妹.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 大学,2012. [3]曾懋华,李美兰.化学教育对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 [J].化学教育,2013,(2). [4]陈军,顾娟红,薛良.低碳时代绿色化学与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5]杨林霞,汪丰云,王晓锋.低碳经济与化学教育[J]. 广东化工,2010,(11). [6]丁佩佩,陈红梅,王利军.构建低碳绿色基础化学实 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3). [7]丁国华,刘峥.“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理 念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8]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 境,2008,(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