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一堂具有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描写课_引领的含义

一堂具有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描写课_引领的含义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0-15 08:02:22 点击:

一堂具有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描写课

一堂具有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描写课 【摘要】这是一节优质的外貌描写课,以任务型写作搭 台,习作训练唱戏,在写作课型上作了大胆的探索;
一个训 练点,三次写作,两次反思,课的结构设计精巧,富有深意;

在教学内容上,从教技巧转向教策略,培养的是“学会学习” 的核心知识。

2016年12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浙派名师”班、浙江 义乌市教研室、浙师大附属小学围绕着“语用·核心素养” 目标,联合举行教研活动,其中有一线教师与大学教师的“同 课异构”,内容皆为“外貌描写”,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教 授在六(1)班上了一节写作课。

这堂课有三个主步骤。在第一个主步骤,任老师让学生 以他为描写对象,“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 简洁的文字概括”。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概括出老师的外貌 特征是:“高”“瘦”“老”,接着,围绕这三个特征,任 老师要求学生写得具体、生动,适当地运用比喻,写出自己 的感觉。第一次写作完成后,任老师话锋一转,故意说要拿 学生写的去征婚,给自己找个老伴,巧妙过渡到第二个主步 骤,学生主动讨论第一次外貌描写与征婚广告里的外貌描写 的距离,得出征婚广告需要多用褒义词,于是,任老师亮出 第二次写作的要求,请学生在写得准确、具体、生动的基础 上,结合征婚所需的写作要求“要用褒义词,看了让人舒服”, 讨论并修改;
在第二次写作任务完成后,任老师又故意说要拿学生的作品留着将来做寻人启事用,再一次巧妙地过渡到 第三个主步骤。学生积极讨论后得出结论,征婚用的外貌描 写不适合用来寻人,因为寻人启事“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 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围绕这个结论,学生进行了第三次外貌描写。在课的收尾环 节,任老师领着学生反思,为什么对同一个人所进行的三组 外貌描写,差别会这么大?归根结底,写什么,怎么写,是 由“功用”和“读者”决定的。最后,任老师布置了一个真 实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替老师做一个完整的征婚广告设计方 案,要求“有图,有文,有点子,有想法,有程序,有实施 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

这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任务型写作搭台,习作训练唱戏 中小学写作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任务型写作、习作训练 和随笔写作。任务型写作也叫真实写作,根据真实或拟真的 情境进行合乎特定目的、特定读者的写作,习作训练则以掌 握具体的写作知识或技巧为目的,随笔写作是为了个性的养 成和语言的积累。任为新老师的这堂课,就写作形式而言, 是任务型写作搭台,习作训练唱戏。什么意思呢?任务型写 作在这里是个平台,教师通过两次任务型写作(征婚广告中 的外貌描写和寻人启事中的外貌描写),目的是对学生进行 描写训练,传授给学生一个重要的写作策略:写作要有读者 意识和目的意识,因为读者和目的决定了写作的内容、形式乃至语言风格,并且,将这个策略落实到具体的外貌描写中。

从整堂课的设计而言,任务型写作搭台,习作训练唱戏, 形式非常新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形式创新具有重要 的引领价值,为未来中小学写作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示范 与参考。因为就任务型写作来说,要完成写作、指导、评价, 现有的一二节写作课课时比较紧张。打个比方来说,任务型 写作就像开车去接送一个明确的对象,把人安全接到送走, 就是完成任务,我们称之为实战或实战演练;
而习作训练, 就像驾校的场地训练,以分解性的具体技巧为训练内容,比 如倒车、停车或直角转弯。任务型写作虽然是写作教改的大 趋势,但是,鉴于课堂教学的条件以及写作本身的复杂性, 简便灵活的习作训练仍然是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就像一个新手司机在真实上路前,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 倒车或变道的具体技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正如一 个从不给学生讲倒车复杂性的教练不是好教练,一个不给学 生讲写作技巧运用复杂性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写作技巧的 训练如果离开真实化的情境,讲所谓的“纯技巧”,既有违 写作的本质,又使技巧的运用走向机械或浮夸。所以,在课 堂上,如何将任务型写作和扎实有效的习作训练结合起来, 在真实化情境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一堂课上得充 实饱满又生动有效,任为新老师给出了漂亮的示范。

二、一个训练点,三次写作,两次反思 顾泠沅在总结于漪老师的专业发展经验时,将她的成长经验总结为“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于漪老师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文献,在裸读基础上设计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略参考文献,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修改教案;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课后反思,在实践基础 上再次备课。在三次备课中,有两次反思,第一次是二次备 课时,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更新知识与理念;
第二次是 教后,反思设计与现实的差距,改善教学行为。顾泠沅高度 肯定了于漪老师的这种成长模式。

与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任为新老师的这节课,也有相似的结构 ——“一个训练点,三次写作,两次反思”。一个训练点, 指“外貌描写”训练;
三次写作,第一次写作,是“去情境 化”的写作,“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进行纯 粹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写作,是任务型写作,教师创设了一 个征婚的情境,让学生对第一次外貌描写进行修改;
第三次 写作也是任务型写作,创设的是寻人的情境,对外貌描写进 行再一次的修改;
两次反思,第一次反思,是在第二次写作 时,学生反思去情境化和情境写作的差别,明白写什么和怎 么写取决于写给谁看,为谁而写,也就是目的与读者在写作 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次反思,是在第三次写作时,学生反思 两次情境写作的差别,体会到不同的写作目的与读者,对写 作的限制各不相同。笔者用下图来表示这堂课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贯穿始终的是人物描写训练,内在的逻辑是遵循了问题(或任务)解决的路径。三次写作,描写的 对象是一样的,就是任课教师的外貌描写,但是层级梯度不 一样。第一次写作和后面两次写作构成一个阶差,学生要解 决的问题是:怎样进行合目的性的描写,解决知识向实践的 迁移;
第二次写作和第三次写作构成一个类型差,学生要解 决的问题是:怎样根据目的调适写作内容,解决的是表达多 样性的问题。而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任务型写作的设计,两个 有着内在一致性(外貌描写)又有着不同语体风格的真实文 体(征婚广告与寻人启事)的写作,不露痕迹地刺激学生去 反思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意愿 ——学生想知道、想尝试。

“一个训练点,三次写作,两次反思”,任为新老师的 这堂课,一波三折,内部结构层次分明,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教学主线一以贯之,课上得跌宕生姿,妙趣横生,设计者的 巧思,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三、从教技巧到教策略 笔者听过几节人物描写的写作课,发现教学的套路大致 相同,基本上是“呈现目标(学习描写)一例文分析一总结 技巧一练习与展示”。其中,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练习巩 固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技巧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我们不妨称这类教学范式为“教技 巧”。在这种教学范式中,写作是去情境化的知识与技能的 操练,本质上同学员在场地训练驾驶技能是一样的,不足之处是,技巧的适用性差,不能保证学生根据真实的交际情境 灵活运用。技巧只是工具,我们都知道,手里纵然有十八般 武器,也可能被人打得落荒而逃,工具不等于强大,它只是 强大的可能。

而在任为新老师的这节课中.通过情境创设、对比反思、 小组讨论、修改展示等环节,教师成功地实现了写作教学内 容的转换:从技巧训练走向了策略的运用。

在英文中,技巧( technique),是最为具体的方法,而 策略( strategy)则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能动地运用技巧,它 包含运筹、决断、观察、分析、评估等一系列过程。简言之, 技巧是工具,策略则是如何使用工具。

任为新老师这堂课 的教学目的不在描写技巧的掌握,这从第一次写作的功能可 以看出。在第一次写作中,学生的确在进行常规的描写技巧 的练习,而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进阶练习,从简单描写到准 确具体再到生动传神。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次写作 仅仅是后两次写作的一个铺垫,是为后两次写作提供一个参 照物。在第二次写作时,学生反思了第一次写作中技巧运用 的问题,如“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 样写出去,看了给人感觉不好”,反思后,学生调适了技巧, 用了很多褒义词进行描写,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指出描写的失 真,引导学生注意外貌描写美化的分寸,学生再次进行尝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的行为链是创设情境、引起思 考、组织讨论、适时点拨、关注结果;
学生学习的行为链是反思、调适、修改,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在真实 的情境中加深了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体悟到写作技巧运用的 条件,这个过程,就是策略性知识获得的过程。

以上是这堂课最为突出的三个优点,当然,值得称道的 远不止这些,比如,任老师敢于拿自己当“模特”,调侃、 自嘲,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教学语言幽默风趣,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三次写作后 的课堂总结,言简意赅;
写作过程中的评价与点拨,精当管 用,富有启发性…… 这实在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