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1-23 07:48:45 点击: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分 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鹿邑县分校 姓 名:梁 如 冰 学 号:1641001254306 指导教师:张 光 明 完稿日期:2018年5月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梁如冰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 不断深入,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 要任务,文学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 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 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联系语境,品味词语,挖掘语言的深层意蕴,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让文学作品成为语文教育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 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 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文学教育即学校、家庭 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均属于 文学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教育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 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 合素质、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 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及潜移默化 地培养语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文学教育的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 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 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 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 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 出了批评,许多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 标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新 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帮助中 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认读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文学教育新理念。

二、文学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表现出其独特特点,主要表现有:
1、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多义性与不确定性特点。语文主要由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组成,其教材内容也多以丰富多彩的文学 作品为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文学修养的高低事关对文学作品艺术判断的高低与优劣。

可见,文学教育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奠定了语文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性。

2、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叙 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又要引导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文学教育则是在对语文教材内容阅读与理解基础上,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 思想意识的拓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悟人生,为后期进 入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
首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而文学作为一门语 言艺术,开展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是一门博大 精深的语言艺术,并且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文学发展的兴衰关系到语言文学 的兴衰,对于语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细腻、 优美、微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足以引起读者欣赏与共鸣。因此,加强语文教学 中文学教育,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其次,对于文学来说,其具有显著的认识功能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世界与自我 的认知过程,并且其内容承载着人类先进文明的历史。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不但 是鉴赏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而且也是自我构建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可见,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精神 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在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与发展具有明确 规定,而由于文学作品自身具有审美特性,这使得实施文学教育成为语文美育教 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塑造美的心灵,唤醒沉睡的潜能,发展想象力和创 造力,达到人的个性和谐而完美的发展。由此可见,文学教育可以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提高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只有真正发挥文 学教育的启智、育德、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才能有效实施语文教育。目前,文学教 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备受各国母语教育的推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 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品格修养的影响 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文学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精神奠基。新课程标准 理念下,如何改进语文课程教学,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 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 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 造性思维能力等。各种定位的观点中,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居多,这 也与新课程标准传达的精神一致。文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学史基础知识、文学 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文学形象的一般方法及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增强民族精神底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抒发和谐世界 之人类的美好理想,尤其在人文素养培养上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1、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对文学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也有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 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 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学作品比以前有所增加。

(2003年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72%)语文课本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教师教书育 人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借。教材上的这些文学作品对语文教师提 出了新的要求DD通过学习教材上的文学作品和正确引读名著,提高中学生的文 学鉴赏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 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 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2、提高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文学教育是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 人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 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文学是历史的一面明镜,是生 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 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由于它的引人入胜的形象和动人心弦的情感内涵,对 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所以文学教育应 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 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教“,陷入了 一种模式化的泥潭,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些概念性的、僵化的形式。教师在课 堂上,无非是讲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家风格、基本常识、中心内容、主题 思想、结构形式、情与景的关系、表现手法 分析 思想内容,分析艺术形式等等, 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塑造)……表达(提示、表 现、抒发、赞美、批判)……”,我们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用(这些常识性、 技术性的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是说不能用 这些呆板的内容去代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师不应该在“教”的过程 中给作品贴上“标签”,再教学生“辨认”,因为这些毕竟还不是文学教育的深层次 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教学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而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加 的东西硬塞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文学 教育在构建学生精神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能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长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就会在文学思 想、文学知识、文学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文学教育通过作品所表 现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 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兴致,去 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一个人物 人性的形成,人格的完美,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像中国的《诗经》, 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雄传说,都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基本上反映这个时代的 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哲学、科学文化等,它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缩影。

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具体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 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言为心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个 性、情采和审美特质的真实反映,是他们的思想结晶和灵魂雕塑。屈原的忠贞耿 介,陶潜的冲虚高远,鲁迅的冷眉热肠,钱钟书的幽默博学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 中。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显现,寄寓着他们美好 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念。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时候,作品中的人物命运 和种种生活情景,必然会引起他们美好的或丑恶的、悲惨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觉, 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能 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向 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

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点上深化和升华了自我本性。正因如此,古今中 外的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很重视运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五、提高文学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前成熟,在许多方面有赖于教师 引导、教育和良好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感情最纯真、记忆力最好、对 世界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阶段,是思维活跃的时期,学生应该在此时学到最美的文化 和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孤立的从记叙、说明、议论类的语言运用中 去学习语言,这种收获是有限的,也是枯燥的。其实, 学生完全可以在文学这 个感情释放的空间里去了解、掌握、运用这些语言文字。汉语是最富有美学色彩 的语言,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更是优美怡人的,它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 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好蓝本。远如《诗经》《离骚》、先秦两汉散文辞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近及现当代的鲁郭茅、巴老曹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 都代表语言艺术的高峰,值得我们去揣摩运用。学习这些作品,有利于听说读写 能力的提高,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有许 多优秀的应用性文章就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如《祭十二郎文》、《谏太宗十思疏》 等。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优美的文学意境,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 写作技巧和生动的语言形象,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进行 文学教学时应摒弃定格好了的框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再想像、再创造的空间。

提供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 就要充分把握文学教育的特点,利用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实现其 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情感熏陶、审美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健全学生的人格,大胆放手,让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传统的文学教育理念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学习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的课程 理念要求教师主动辅助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除了承担向学生传授 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理论和技巧,使之娴熟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较有艺术味 地传达个体生命的各种见地的责任之外,更要肩负起对学生灵魂的洗礼和跃升的 重任。

注释: [1]骆怡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07,(8):2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