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经营所得预缴申报怎么申报_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

经营所得预缴申报怎么申报_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1-21 08:40:23 点击:

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

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 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英国商人美查等四人集 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立《申报》。《申报》创立初期,美查在《论本馆作报本 意》中以“新报之开馆卖报也,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但亦愿自伸其不全忘义 之怀也”之说确立了“义利兼顾”的办报方针。秉承这个原则,《申报》从报纸的 内容,发行,价格等方面与当时独占上海鳌头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展 开了激烈的竞争,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惟一的强敌挤跨。

从1872创刊到1949年停刊的77年时间里,《申报》虽几易其主(美查,席 子佩,史量才),经营状况有所起落反复,但总体上坚持了正确的经营策略:把 赢利做为办报的首要目的,“义利兼顾”;
在经营管理上,降低报纸成本,做好发 行工作,重视广告的经营,拓宽经营范围,陆续出版文艺期刊,时事画报,开办 书局;
在报纸内容上,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报道内容尽量适合中国读者的口 味,重视言论,注重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的刊载;
在价格上坚持走低价平民化的 原则。正是因为这些经营策略的指引,《申报》销量大增,从最初创刊时的600 份,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旧中国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销量最多的新闻 纸,成为中国官民重要的日常读物。据徐铸成的《报海旧闻》记载,在他幼年的 家乡,《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在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 包”,虽然递过来的报纸上赫然印着《新闻报》。由此可见《申报》在当时多么 深入人心。

《申报》并不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纸,但它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发 展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影响和销量最大的报纸,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我 们探究。综观《申报》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虽然创立于 19世界70年代,《申报》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营销思 想的萌芽,这些现代营销思想的萌芽极大地促进了《申报》的发展,促使其影响 和销售量不断扩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下《申报》的现代营销思想 雏形。

一.《申报》的市场定位思想萌芽 市场定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资深广告专家阿尔。赖斯(Al Ries)和杰克。

特鲁塔(Jack Tront )提出的新概念,随后又在他们所著的《广告攻心战略---品 牌定位》(1981年出版)一书中得到全面论述。市场定位这一新概念及其战略思 想提出后,很快被世界各地的营销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成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定位,主要指企业为其产品即品牌确定市场地位,即在 目标顾客心目中塑造特定品牌形象,使其产品具有一定特色,适合一定顾客的需 要和偏好,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

《申报》作为一种媒介,同样也是一种产品,也要塑造特定的品牌形象, 以区别于竞争者,也存在一个市场和产品定位的问题,即报纸的办报方针,报纸 针对什么样的读者和受众。

《申报》创刊前,上海有三种报纸:外文报,中文报,“邸报”。当时的外 文报多旨在宣传西方宗教思想或介绍西学,读者多为在华洋人和一些洋买办;
中 文报不过是外文报的中文版,象《华字日报》就是《德臣西报》的中文版,内容 多为译自外报,再加上一些洋行广告和船期消息等。读者仅限于买办阶级和少数 “高等华人”。“邸报”或“京报”虽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报纸,但它们属于官方文件 汇编,系由宫门之内传抄出来的政令谕旨,读者限于官僚士绅,与普通商贾和百 姓无缘。而上海自19世纪50年代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外商人大量云集上海,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广大市民百姓渴望了解时政, 众多商贾也希望从报纸上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而当时上海恰恰缺少一份针对中 国普通老百姓的商业报纸。正是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分析,美查以商人的敏锐眼光 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为《申报》找到了准确的定位:针对中国人的雅俗共赏 的大众化商业报纸。他在创刊号上的话体现了其对《申报》的定位思想及办报方 针“但其(中国古籍)内容荒诞无稽,只可作文人清淡之材,未能雅俗共赏。只 有现今报纸上所刊登之文章,叙述简而能祥,文字通俗,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 为工农商贾所通晓。” 为了贯彻《申报》的办报思想,美查在人事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他特 意聘请中国人做主笔,以发挥中国特色。先后受聘的有著名文人蒋芷湘,钱昕伯, 黄协埙等,他们都擅长吟诗作词,文字质朴而不俚俗,所做文章饱涵儒家思想, 适合中国的读者。在内容上,《申报》一改外文报和其他中文报纸侧重宣传基督 教思想的惯例,注意迎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新闻报 道注重猎奇性和趣味性,内容编排和文字风格都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 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报道兴办女学,阔人虐待婢女,监狱黑暗等情形, 反映禁止缠足之类的舆论”,一开始就立足为一般市民服务。

为了进一步做到雅俗共赏,《申报》在1876年3月30日出版通俗报纸《民报》,并为此报刊登启事说:“此报非文人雅士而设,只为妇孺佣工粗涉文字者 也。务使措词宁质而无文,论事宜显而勿晦。俾女流童稚贩夫工匠辈,皆得随时 循览而增见闻。” 从以上的史实可以看出,虽然离现代市场定位理论的诞生还有一个世纪的 时间,但《申报》创刊初期的经营活动在办报宗旨,人事聘用原则,内容等方面 无不体现着朴素的市场定位理念的萌芽。

二.《申报》的定价策略 现代营销学的核心理论是4P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其中价格策略 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后续的其他环节。营销学价格理论 强调要以自身的产品成本为基准,同时要考虑竞争者的价格因素。

在报纸的定价上,《申报》经营者走的是低价的路线。《申报》问世前, 《上海新报》是当时上海影响和销量最大的中文商业报纸,也是《申报》主要的 强劲竞争对手。《上海新报》采用进口的白报纸印刷,成本较高,零售价为每份 30文铜钱。《申报》一开始就定位为大众报纸,读者多为市井平民和商贾,所以 它从创刊起就制定了低位定价的策略。美查曾在《申报》上刊登题为《本馆自叙》 的文章说:“窃思新闻纸一事欲其行之广远,必先求其法之简,价之廉,而后买 者以其偿无多,定必争先快睹。”根据经营者的定价原则,《申报》不用进口白 报纸作为材料,而是采用廉价的毛太纸,大大降低了成本。《申报》最初定价为 每份8文铜钱,仅为《上海新报》的1/4,从而在价格上占据了绝大优势。在《申 报》价格强势的逼迫下,《上海新报》不得不把零售价降到和《申报》一样,亏 损与日俱增,终因不堪重负而倒闭。

《申报 》在定价方面另一个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核定不同的价格,根 据市场进行价格区隔。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起,《申报》每月售价为四角 五分。到1907年规定:外埠全年大洋五元四角。日本全年八元四角,其他外国全 年售洋十元八角。后从1908年9月起规定:本埠每份售大洋二分,本国境内全年 九元六角,日本与本国境内相同,外国全年十四元。

《申报》的定价策略还体现在它的广告定价上。创刊初期,《申报》的广 告量不大,特别是华商很少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针对这种情况,经营者把广告的 收费价格定得非常便宜;
为了吸引华商登广告,经营者将华商登广告的价格定为西人价格的四分之一。随着销路扩大,华商逐渐意识到广告的作用,他们在《申 报》上刊登的广告日渐增多。这时,经营者及时调整了广告价格,华商和西商价 格基本持平。1905年大改革后,中外广告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广告费的计算也 分为论前,后幅,长行三种。“论前(社论前面)广告一百字起码,多则以五十 字递加。每字取洋一分,较前增加一倍。后副长行二百字起码,多则以十字递加, 刊费照旧。”(《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这种根据广告的版面位置不同而区别 定价的做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