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布置语用作业,促进词语内化】形容布置的词语

【布置语用作业,促进词语内化】形容布置的词语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0-10 08:23:47 点击:

布置语用作业 促进词语内化

布置语用作业 促进词语内化 闲暇聊天时,经常可以听见家长或教师埋怨孩子死脑 筋,不懂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活用,写出的文章干瘪无生机。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其一,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 停留在机械记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其二,语文作业 设计带有盲目性,缺乏适宜的练习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 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表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 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正确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能力。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作业也应以 “语用”为核心,为学生创设一个运用与展示的平台。

一、积累与理解同步,吸纳语言 语言的习得总是从积累开始。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了 解意思,是运用的根基。基本功打牢了,才能厚积薄发。为 此,可以这样设计作业,检测学生对字词的精准把握。

例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迫不急待 ②惊恐万壮③不可思义 ④世外桃源 例2:下面词语中的“举”字与“举国上下”的“举”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举一反三?摇?摇②举足轻重?摇?摇③举棋不 定?摇?摇④举世闻名 例1通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书写,例2通过检查对字 词意思的把握,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增强对语言内涵 的领悟力,让理解深刻地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二、积累与体悟圆融,贮存语言 小学生的语言习得大部分来自课堂,并从字词开始。死 记硬背的词语若得不到有效运用,终究会成为库存中的一个 被遗忘的死角。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悟义品情,对词语的印象 才会深刻。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设计语言转换的阶梯, 引导学生把词语与阅读理解相互圆融,拾级而上,把词语变 成一笔鲜活的语言库存。

1. 词语盘点,理解与概括相融。有些文章,只要抽取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组合在一块 儿,就有可能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文本的这一特点,在 作业设计中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供与课文内容或文本中心 有紧密联系的一组词语,让学生利用它们理出课文的主要内 容。这既是对课文内容概括的练习,又是一次贮存词语的良 机。

如,《幸福在哪里》(北师大版五下)这篇课文含有大 量优美的词语。其间,“心满意足”写出三个孩子清理水沟 后的心情,“面面相觑”的原因在于不大理解智慧女儿说的 话,“各奔前程”道出听从智慧女儿的建议去寻找幸福,“领 悟”表明了通过实践领悟幸福的真谛。这些词语就是每部分 内容的文眼,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可 以这样设计作业:“请围绕‘心满意足’‘面面相觑’‘各 奔前程’‘领悟’等,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把理解词语与概括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词 语意思的内化。

2. 精挑细选,积累与感悟圆融。

这次,我来到了草原,这里______,而并不茫茫,这里 的小丘______。(填写表示颜色的词)②走了许久,我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______的小河。(填写带有比喻的词) ③骏马疾驰,______,热情好客的主人们到几十里外迎接我 们。(填写描写衣着的词语)④来到蒙古包,大家互相问候, 互相敬酒,一起表演节目。⑤夕阳西下,谁也不肯分开,真 是“____________!”(填一句诗) 这道题着重引导学生从大脑库存中搜寻相关的知识储 备,以回顾内容的形式促进对词语或诗句的感悟。

三、积累与运用交融,表达语言 学习词语如同学习驾驶,倘若只得理论,不轻易尝试, 终究纸上谈兵。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在练习中揣 摩,才能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创设具 体的“语用”情境,诱导学生去“驾车”练习,才能熟能生 巧,信手拈来。

1. 集词选填,促进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 化的关键在于运用。学生对刚收入库存的新词还存在陌生感, 运用起来自然不能灵活自如。设计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 选填词语,能起“扶”的作用。(1)选择最恰当的成语句子填入句子中的括号。

老师讲的故事太有意思了,我们听得( )。

津津有味 不可思议 气急败坏 惊恐万状 (2)根据段落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叹为观止 不离不弃 炎黄子孙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永春的漆篮却是“竹篮 打水水不空”。瞧,工匠们先用几根细如琴弦的竹篾编织成 篮,再用桐油灰涂抹,最后精心绘上( )的描金图案。一 个个( )的工艺品,无不令人( )。它,展示的家乡情结, 深深融入所有( )血脉之中,已经成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 结。

(3)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①日子就像翻山越岭的江水一去不复返。②学校的兴趣小组真是眼花缭乱,令人欣喜鼓舞。

③我们听了陈老师小时候练字的故事,受益匪浅。

④在“抗震救灾”的动员会上,校长发表了镇定自若的 讲话。

这三题链接生活创设具体语境,落实学以致用的原则。

只有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才能恰如其分地甄别、遴选。这 样把积累与运用合二为一,为学生日后的写作运用提供了典 范。学生把这些“消极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反复运用,自 然就会内化为“语用”能力。

2. 串词写话,提升能力。

语言有意境,词语也有温度。有些看似纷乱、毫不关联 的词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准词语中的契合点,大胆构思, 想象画面,也就能形成一段有内在逻辑的文字,让人产生无 穷的想象。记得多年前,不少教师羡慕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的 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让作文增色。

那是因为笔者有妙招:每学完一篇或一组课文,笔者都会让 学生找出好词摘录,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写一个小片段。

学生刚练笔时有点难,笔者让他们从用一个词写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用多个词写片段。如,用《种一片太阳花》(北师 大版四下)中的“郁郁葱葱、密密麻麻、斑斓多姿、经久不 衰、生机勃勃”等词描绘一幅春季百花盛开的画卷;
用《草 帽计》(北师大版四下)中的“汗流浃背、镇定自若、面面 相觑、莫名其妙、神机妙算、喜出望外”等词描写自己熟悉 的一个电视镜头或游戏画面;
用《小镇的早晨》(北师大版 三上)中的“鲜嫩嫩、水灵灵、金灿灿、红彤彤、白花花、 滑溜溜”等再现菜市场的场面;
用《你一定会听见的》(北 师大版三上)一文中“哗啦哗啦、叮叮当当、咔嚓咔嚓、啾 啾啾”等词描写清晨醒来时听到的声音景象……这样,把积 累与运用巧妙结合,促进学生展开想象,还怕他们笔下不生 花吗? 四、积累与辨析结合,鉴赏语言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有些句子的字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犹如点睛 之笔。教师也可借作业让学生反刍用词的精妙。

1. 揣摩色彩,感受温度。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是课标对第 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让学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和享受审美愉悦。由此,可以这样设题,引 领学生感受词语的温度。

例如,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是( ) (1)地震了,大家排着队井然有序地走出教室。

(2)在风雪中,每一朵梅花都傲然挺立,鲜亮夺目。

(3)圆圆的沙粒想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真是异想天 开。

(4)每个周末,他都去养老院尽心尽力地帮助孤寡老 人。

2. 关注表达,赏析特色。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独具特色。比如,运用修辞手法让句 子增色,或采用超乎寻常的组合方式强调情感。在教学中, 我们常对这些句子多留个“心眼”,揣摩它的表达特色。反 其道而行之,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造”出颇具特色的句 子。例如,下列句子画线处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老人头发斑白,衣着朴素,______,______,留给 我的印象着实太深了。

(1)谈吐风趣 学识渊博 (2)谈吐风趣 渊博的学识 (3)谈吐渊博 学识风趣 (4)风趣的谈吐 渊博的学识 在练习中,学生不仅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提供的词语作 出判断,还要分析揣摩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筛选,寻求锦上 添花的选项。

3. 品析精准,感受魅力。

总而言之,设计作业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 以“理解”为准则,以“运用”为基点,以“鉴赏”图增值,设计灵活巧妙的题型,才能让学生达到积累、内化、活用的 目的,真正把文本的“消极语言”转换成学生的“积极语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