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改革 > 课程教学方法_机械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课程教学方法_机械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来源:改革 时间:2019-11-30 07:48:20 点击:

机械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机械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1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 为了便于对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满足 工程教育的要求,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理 论性强,需要良好的基础知识要想较好地学习过程流体机械 专业课程,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如流体力 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知识), 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要想在课 堂上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知识点,紧跟教师的备课思路, 就必须对这些现行课程有良好的认识和理解。专业性强,内 容复杂、繁多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机构原理、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动力学计算、 结构设计、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总体方案设计与选型等。

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涉及一门独立的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

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听课时似乎很难对教师讲授的知 识做出敏捷的反应,极大地影响课堂的互动气氛。知识点与 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 工程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其理论水平远高于实际,可用于指 导流体机械在企业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操作和运行,以及机器 的技术改造与新机型的开发。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课程的 学习,势必要学生开展一定的工程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让学生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2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鉴于传统教学的陋习和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导致 目前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基础知识 欠缺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些非常重要的 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由于学时短缺而被逐渐 砍掉。有的课程(如流体力学)虽在开设,但由于学时短或 为选修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学 习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时,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内能、焓、 熵等)都不知道,当涉及一些运用基础课程知识点来理解工 程问题时感到非常吃力。这就导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 法很难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出现死记 硬背、不善于理解应用的学习局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 教学环节薄弱似乎是工程教学的通病[7]。实践教学主要包 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必备环节,对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的 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工程性极强的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而言, 实践环节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实习 与实验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就本专业的实习而言,目前主要 集中于化工设备制造厂和化工产品生产车间的参观和学习, 基本上忽略了有关流体机械制造厂的参观和学习,导致学生 对流体机械没有感官认识。而且实验学时在不断缩减,目前仅开设往复压缩机示功图测试和高速转子静平衡两个实验。

离心泵汽蚀实验被砍掉,导致学生对离心泵主要性能得不到 很好的理解。2)毕业设计环节需要加强。鉴于一系列原因 (比如工程热力学知识的欠缺、有关流体机械书籍和标准的 缺乏),目前绝大多数毕业课题仅局限于化工设备设计,基 本上很少布置有关流体机械课程方面的毕业课题。这严重限 制了学生对流体机械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工程应用能力的 锻炼。课程评价存在问题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目前过程流 体机械课程评价基本上是“一锤定音”――期末考试,忽略 了大作业的训练和热点研究方向文献的阅读和总结。这种考 核方式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更 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也很难及时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和弥补。

3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法改革思路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工程教育也是如此。

大约二战时期,工程教育从工程实际技术教育过渡到工程科 学教育,这就要求涉及工程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 的调整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性的,类似“学徒式” 的教育,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 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仅适用于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 很难适应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工程教育方式。为此,发展了以 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学习式的教学方法,即将学生视为教师的角色[8]。学生能够从教学活动过程中隐性地获取 知识,而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开展有效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 角色界限模糊,二者有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即教师良好的 教学任务、学生有效的学习任务。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方 法的改革正是沿着该思路进行的。针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 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现阶段工程教育的目的,下面 从课程的准备、课程的讲授和课程效果评价三个阶段提出相 应的改革措施。课程准备首先,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这必然要求教师大量查 阅和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与过程流体机械有关的 国内外专著和书籍),弥补所选教材的缺点。查阅资料时, 教师必须注意角色的转换,查阅资料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 更生动地给学生讲解,而不是为了个人学习。教师通过大量 地阅读文献,将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组织和编排,以最合理的 顺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不是照 本宣科。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前期课程的学习 情况,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弥补存在的问题,避免影响 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在前 期课程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这样分组讨论学习时便于优良搭 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克服个人因前期课程学习不足而对 本课程知识点理解带来的障碍。再次,鉴于当前的教学方法, 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教师的讲解和订正 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制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对教师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要告知 学生:1)每节课要学的教学知识点;
2)理解知识点需具备 的基础知识;
3)学生需要查阅的书籍和准备的内容;
4)本 节课内容在课程中和工程实际中的重要程度。可以说,备课 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教学是否成功,因此,备课必须要做到 备内容、备学生和备方法。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教学的关键 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 单向传输为主的教学,而是教师根据备课时制订的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教学内容,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地思 考教师到底在讲或者要讲什么内容。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内 容积极主动地讨论,发现和记录教学存在的不足,便于课后 进一步的思考、改进和反馈。教师上课时应做到:1)上课 时,教师首先要给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

2)教师要给出每节课的“引子”,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 讨论,评价每组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
3)最后教师要给出 总结,要评价本节课程内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 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余隙容积” 这个概念,如果仅是书上给出的解释“活塞行至终端止点时 气缸剩余的容积”,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这部分空间是 怎么回事;
但如果将其与盖房子用到的“公摊面积”类比的 话,就很容易理解:二者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有害的,但是必 须具备的,只能尽力减小,却不能避免。课程评价教学活动的最终环节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评价,教师一 方面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发现和思考教 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反馈;
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时了 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课程 的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出发,绝不能是仅以考试为基准“一锤 定音”。为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1)对知识点理解的评价。通过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系 列反应,如面部表情、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 题,并给予及时的解释和补充;
另一方面通过作业、课程考 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便于教师 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和弥补不足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特别 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测试教师对内容 的理解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明 白师生间对知识点理解存在的偏差和分歧。教师应对学生的 问题积极反思,对教学内容给予重新编排和阐释,以便改进 教师本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训、大作业、课程设计乃 至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并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和分析,弥补 教学存在的问题。总之,教学评价是个连续的过程,合理的 教学评价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而不仅仅是 为了给学生一个“成绩”。

4教学改革对工程教育的促进简单的讲,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学生获得 的技能基本能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通过 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问和讨论,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交流技 术;
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讲解,学生具备了一定的 职业责任感;
3)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大作业的分组准备和讨 论,教学在团队内相互进行,学生改进和具备了一定的团队 合作精神;
4)通过“教”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 精选和重组,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拓宽了学生的 视野;
5)通过一定的工程训练,学生对待工程的态度和信 心发生积极的变化,增加了对工程设计过程的理解;
6)通 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理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具 备了终身学习的素养。

5结束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