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改革 > 【食品安全本科论文优秀范文分享(共6篇)】食品安全怎么写

【食品安全本科论文优秀范文分享(共6篇)】食品安全怎么写

来源:改革 时间:2019-11-18 08:15:06 点击:

食品安全本科论文优秀范文分享(共6篇)

食品安全本科论文优秀范文分享(共6篇) 第1篇: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讨 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切身利益相关者。根据《小康》杂志2012年做的 一项调查,食品安全跃居我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之首,65.8%的受访者表示了对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仅仅反映“吃”的问 题,更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公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是重要的食品 安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食品安全状态。消费者食安满意度和监管信 任度,是食品安全保障政策体系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食安管制措施的重要 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容乐观的食品安全现状已经引起许多地方政府和一些学者对 食品安全满意度问题的高度重视。开展有关消费者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调查,能 深入微观主体了解宏观问题,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现状的满意度有个整体把握,在 此基础上探索消费者食品安满意度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杰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仅为46.44, 采用因子分析提取了生产加工、有害物质、安全监管、品牌认证、食品质量等5 个影响食品安全满意度的指标,并指出了有针对性的路径选择。BülentErgnül等 评估了居住在土耳其曼萨尼城市中心600个消费者主要食品安全关注和食品消费 习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建议。王常伟等利用对上海、无 锡等地的随机调查数据,发现消费者对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并不理想, 部分消费者对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改善并不认同,对食品安全未来的预期也比较悲 观。JeanKinsey等研究表明从历史上看,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对他们在杂货店 购买的食品安全性充满信心;
然而,这一比例2007年降至66%,其中只有11%的 人完全自信。Brewer等发现消费者最担心监管问题,而且随着对食品安全状况评 价的降低和担忧程度的提升而提高了对监管问题的关注。尽管消费者越来越关注 监管问题,但对投入更多的餐饮和生产设施检查员的优先资助并不高。Jannke等 研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乐观评价和悲观评价都来自于对 监管者的信任与否。Henson等认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随着公共和私人监管模式 之间日益复杂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众压力能成为政 府行动背后的根本驱动力。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为对某一地区某些特定人群或者某种特定 食品或者食品消费地点的满意度,缺乏对覆盖全国较大范围内的,涉及多类型消费者的,普遍意义上的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的一系列的测度和因素探索。在我国 近期一系列的食品领域改革的新背景下,对食品安全消费者满意度探讨具有更强 的现实意义,能反映最新的食品安全状况,凸显最新的问题,提供新形势下的更 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调查研究概况 此次调查共覆盖全国的山东、四川、湖南、吉林、江苏、福建、河南、 内蒙古、江西、湖北等10个省、自治区,在每个省、自治区随机选择2个乡镇, 每个乡镇随机发放问卷110份,共发放2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63份,有效 率9832%。问卷是在大量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下,在进行小范围的预调 查后,对其进行一系列调整后的正式调查。

受访者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在2163个受访者中,男性和女性占 比分别为50.16%和49.84%,比例适中;
随机选取的样本大致符合中国人口年龄 结构分布规律;
家庭人数为3人的比例最高,占43.78%;
受访者学历层次整体较 高,本科的比例最高,这与样本选取为城市消费者以及中国日益提高的教育状况 和人民日益提升的国民素质水平相符;
受访者个人年收入分布相对分散,家庭年 收入分布均匀。样本的随机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整体状况与分析 在2163名受访者中,18.50%的受访者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非 常不满意”,34.11%的受访者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不满意”,有27.98%的 受访者表示“一般”,而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受访者分别占16.64%和2.77%。

这表明受访者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现出中等偏下的满意度,与王常伟等的研 究结果一致。

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趋势与过去相比尚未得到有效好转,这个结果和 王常伟等的发现一致。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许由于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 题越来越关注,诉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及媒体信息公开 程度的提高,很多潜在的不安全行为及事件逐步被曝光,使消费者感觉到我国的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虽然政府进行了一 系列的改革,但可能由于政策实施的地域性和起效的时滞性,目前并没有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趋势的悲观看法,但这也许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得到改善。

要想使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除了政府、企业、社 会等各方的努力,还需要每个消费者的参与,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消费 者还是需要提升信心,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去。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波及全球性,不仅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包 括发达国家还有国际知名品牌亦不可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困扰。但由于发达国家在 食品安全管制、法律环境、认证体系等方面都更加完善,因此,消费者对其食品 安全的信任度要高于我国。消费者对不同有机认证标签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别, 对欧盟有机标签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为巴西有机标签,之后为日本有机标签和 中国有机标签。无论对于产地、起源,还是品牌,消费者更偏好来自国外尤其是 发达国家的产品。消费者表现出对知名品牌的强烈偏好,且产地与品牌的偏好次 序都表明,我国消费者更偏好“洋奶粉”。一系列现象和研究都表明消费者对发达 国家的食品安全信任度和满意度都高于国内。在具体调查中,717%的消费者认 为发达国家的食品更安全,217%的认为差不多,仅有6.6%的消费者认为我国的 食品较为安全,这和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

2.2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监管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时处 理事件能力”和“政府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二者的满意度(比较满意和非常 满意)较高,对“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执法力度”的满意度最低,而对“政 府政策、法律法规对保障食品安全有效性”和“政府与社会团体的食品安全宣传引 导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

2.3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因素的探索 相比以往学者研究中发现的消费者一味把食品安全责任归咎于政府 的主观情绪化观点,此次调查结果体现了消费者对政府工作有了较高的认知度, 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客观理性的认识。

政府的新闻报道对受访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较高的信任也意味 着更高的责任。同时也不应忽视网络的力量,尤其是新兴的微信、微博等自媒体 平台,发挥它们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管作用。而相对来说,消费者对生产企业的 声明信任度就太低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信誉还有待加强。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企业(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法》也被解读为明确或者强化了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另一种观点认为, 企业是逐利者,会想尽办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要存在降低成本的方法,他们 就会采用,除非有强大的反向力量阻止他们这样去做,这种力量只能来自政府。

到底谁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不同学者观点有异。因此,在调查消费者认为加 强食品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手段这一问题时,最后出现这种结果就能够得到解释。

受访者对食品安全中舆论监督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受访者食品安全中舆论监督的满意度总体为一般,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所占比 例都较小。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性监管不发达。在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发挥社会性监管的作用,提高公 众参与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共同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和食品安全水平。

3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根据对山东、四川、湖南等10省份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城 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整体状况显示为中等偏下的满意度,我 国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并不理想。近些年虽然部分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改 革,但由于改革仅在试点进行,覆盖面积小,政策效果有一定的时滞性,又或者 消费者心理预期提升,所以导致心理落差。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大部分城市消费 者认为相比往年食品安全趋势尚未得到有效好转甚至有变差的趋势,而且城市消 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信心程度仍然较低迷。从空间上来看,城市消费者对我国本 国食品的品牌、认证、标签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高。

其次,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监管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城市消费 者对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与 执法力度,政府与社会团体的食品安全宣传引导能力,政府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 认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时处理事件的能力这5方面均持有中等偏下的 满意度,其中对“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执法力度”的满意度最低。食品安全 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在提升政府监管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满意度的过 程中,还应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

最后,在影响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因素探索方面,受访者认 为“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和“农兽药残留超标”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城市消费者认为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追求利润,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信息不对称下,厂商有机可乘”和“政府监管不到位”。当出 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受访者对政府的新闻媒体报道最为信任。城市消费者对政府 的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网络等社会舆论监督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监督都持一般的 满意度。消费者、企业、政府可以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重点关注、提升和监管 这几个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监管效率,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 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

总之,政府要注重从源头开始,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完善法律标准制 定。制定较为详细的食品安全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人员责任体系,强化 食品安全监管执行力度,保障各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确保无论横向还是 纵向监管,都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可大力推行可追溯食品,通过品牌、食品安全 认证以及企业信息公开等手段,传递安全信号,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能性。

在投诉举报方面,不仅通过例如电话等传统方式进行维权、监督,更可以利用微 博、微信等新媒体,或者开发新的手机APP,随时监督随手拍,使投诉举报更加 方便快捷有实效。对于违法事故的事后处理,不仅要及时严厉追责相关企业、监 管人员等一系列相关人员,更要加强舆论宣传。一方面政府不能为私利纵容包庇, 另一方面要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净化舆论氛围,不要让一些言过其 实、夸大其词、危言耸听的言论使消费者“因噎废食”,受尽负面消息的消极影响。

总之,从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和对政府治理监管的满意度来看,我国食品安全 的保障工作面临较高的诉求,部分消费者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现状表现 出一般偏低的满意度,这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压力与动力。

作者:赵媛媛等 第2篇: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校食堂作为一类特殊的餐饮单位,服 务对象特殊、开餐时间集中、就餐人数多、经营环境相对封闭,安全性关系到广 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如何才能科学 高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降低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分析法等研究工具,结合当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 现状,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现状大多数研究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形成了三次浪潮,即:行为规范 (Practices),危害性分析(HACCP)和风险分析(Riskanalysis){1}。(1)行 为规范,包括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 程序(SSOP)等一系列为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而作出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企 业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2)危害性分析,主要是指HACCP (HazardAnalysisofCriticalControlPoints)的提出和应用,是一种科学、合理、针 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过程控制的预防性体系,包含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 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制、确定控制措施、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 件和记录保持系统七个步骤{2}。(3)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即指 食品中危害产生某种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和该影响的严重性{3}。“风险分析” 由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和风险交流 (RiskCommunication)三部分组成{3}。

早在200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政府 就将风险分析的管理方法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日常管理之中。2011年10月,我国 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承担着我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 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任务,填补了我国缺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机 构的空白{4}。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尚停留在行为规范阶段, 甚至有的高校食堂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即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者凭借从业经验管 理食堂,无食品安全理念和管理意识,管理手段包括:传统的行政命令、思想教 育、群众运动等{5}。当然,也有少部分食品安全意识强,具有食品安全专业人 才的高校,能够应用风险分析成品检验和过程控制等管理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二、问题 不难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而高校食 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更是远远落后。

1.政府风险分析管理有待提高。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996年就将风险分 析理论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而我国则在13年后的2009年才逐步使用这一理论。

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风险管理正在试行,风险交 流依次完善,但仍存在问题。

首先,风险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很多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待专业评估。例如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研 究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率与中毒发生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有关, 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 率很小{6}。因此,政府可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就温湿度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 风险性做出评估,如果这种相关性一再被得到验证,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据此建 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制度。

其次,风险管理范围较窄,未能推广至生产者。我国的风险管理仅停 留在政府层面,过于依赖抽样和检验的成品管理模式已不适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发 展趋势;
同时,也与风险分析的过程管理理念不相适应。

第三,风险交流参与主体少。风险交流主要局限在政府部门。但实际 上,生产者之间,政府与生产者,政府与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乃至媒 体、专家与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都需要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机制的不健全, 一方面使得高校食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了解真正的风险点,另一方面,媒体 的误报夸大,以讹传讹的伪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消费者的过度紧张和恐慌,损害 政府和科学家的公信力,还有可能对行业造成经济打击。

2.政府监管理念未推广至高校食堂。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表明, 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的预防性源头监管、过程监管明显优于事倍功半的终端监管。

而现实状况是,政府开展了一定的风险分析管理工作,但在高校食堂层面,了解 “危害分析”、“风险分析”管理理念的食品安全管理者极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 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目前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 险交流工作大都与食品工业相关,与餐饮行业交叉少,无餐饮业,尤其是高校食 堂方面的案例分析,先进的理论理念“不接地气”,高校食堂不能运用其指导实际 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未将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宣传等推广至高校食堂, 高校食堂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自主运用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从而推动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在餐饮行业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3.食堂管理方法落后。首先,危害性分析片面。餐饮服务包含从农场 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有多个风险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购,采购环节累积了上 游种植养殖、包装运输、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因此,对采购环节的监控 尤为重要。但目前,大多高校食堂采购环节的把关仅停留在索票索证阶段,远远 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其次,快速检测能力低。有的高校食堂设立了化验室,但化验室仅能开展简单的理化检测及微生物检测,而微生物检测繁琐,耗时长,以细菌总数检 测为例,最短需要24小时,而大肠菌群检测最少需要72小时。但餐饮行业具有即 食性的特点,当化验结果出来,无论合不合格,就餐师生已经用餐完毕。如果不 合格,很有可能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就餐师生已经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因此, 原始的微生物检测只能作为食堂加工流程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参考,而不能 像食品加工企业一样,通过成品检验,不合格产品不予发货。因此,快速检测对 餐饮行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快速检测设备试剂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高校食堂 都会承担这笔支出。

最后,风险分析工作未开展。现有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危害 性分析的了解都比较片面,更不用说风险分析相关知识,同时更谈不上应用。

三、原因 1.生产者能动性未得到发挥。政府在将“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应用于食 品安全管理中时,未能重视生产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将“风险分析”的管理 理念融入高校食堂的日常生产经营之中。目前,我国“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仅在 政府监管层面得到运用,但说到底,食品生产的最直接的责任人是生产者,如何 引导督促生产者生产安全的食品,如何遏制惩罚生产者生产不安全的食品是政府 的职责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是不合时宜的,更为重要的是将 之推广至生产者,发挥生产者的能动性,让生产者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 患,进行风险管理,如此才能确保成品食品安全。因此,政府要找好定位,科学 设置管理思路和措施,提出要求,生产者执行,将监管力量放在源头,实施过程 控制。

2.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宣传缺乏。造成风险评估范围小,风险交流主 体参与少,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信息普及程度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培训宣传缺 乏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食品安全信息专业化强。在分工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专 业化已经成了重要的无知之源,“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重点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 而是要将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使大家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 题”{7}。

其次,政府推广和普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力度不够。对于高校食堂而言, 很少有有关危害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的培训宣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