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改革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的有效性|古今词义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的有效性|古今词义的差异

来源:改革 时间:2019-10-09 07:55:34 点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的有效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的有效性 语言学家伦纳 德·布隆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 说过:“外语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 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应的词或句子。”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这种不能对应或相去甚远,是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及语用意 义的混淆的重要原因。

“Black”(黑)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 但情况很不一样, 一般也不能对译。当代汉语里 的“黑” 在中国大陆有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 因而诸如“黑帮” 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 gang”而不是 “black gang”, 因为在英语里“black ”并无“反动”的意思;
“黑后台” 应译为“sinister backstage b oss ”, 而不是 “blackbackstage boss”。“白”在当代汉语里也象征反 动、顽固落后,英译时若直译为“ white”则令人费解,故 宜用意译。

如“白区”应译为“The Kuomintang—controlled Area”(国统区)。此外, “白”在汉语里还有纯净、徒 然、无用、轻视等等含意,在英译时都与“white ” 无关。

如“白开水”译为“plain boiled water ”;
“白搭”译 为“no use”;

“一穷二白”译为“poor and blank”等 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中国哲学讲求“虚”,中国文化注重“神似”,如国画 追求“托物寄意”, “物我两忘”,多模糊曲笔,以达到 形神兼备。而西方哲学讲“实”,西方文化讲究科学精确,如西洋油画十分注重描写对象的比例准确以给人真实的感 觉。这种文化气质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在颜色词中。英国是个 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差不大的国家,四季绿草如茵。

所 以在历史上英国毛纺工业很发达,以“sheep ”或“wool” (羊毛)作为形象喻体是不鲜见的。如“There is wool so whitebut a dyer can make it black"”(羊毛虽白,染之 则黑。这相当于汉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白” 在英语里与汉语的语用意义也有差距。“white lightdistrict ”在美国英语指纽约的不夜区 ,不能译为 “白灯区”;

“white slaver”实指逼良为娼的人,而不 是“白奴”;
“white war ”是指经济战,无硝烟的战争;

“in the white ”意为尚未完工;
“mark with a white stone” 不是用白石头做标记 ,而是“大书特书”等。

在英语中,某些颜色词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语用意义, 与该词和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联系相关。如在英语里常用 “claret”或“claret—red”来代表一种紫红色,“claret ” 实为英国很早以前从法国波尔多进口的一种著名红酒的名 称。又如中国人惯用的“米黄色”,英语里常以“creamy” 或 “butter—yellow”来表示。

因为在英国人生活中奶油 是非常普通的食物,犹如西北、中原一带的中国人常食用小 米。英语里还常用一些珠宝的颜色来指代一些具体的颜色。

这是因为在中世纪,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迅速发展,来自阿拉 伯、波斯等地的珍宝大量流入英国上流社会,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耀眼、迷人的色泽也随之溶入了英语相关的词语之中。

如“ rubby ”本义为红宝石,引申为“鲜红色”;

“supphire” 本义为蓝宝石,引申为“鲜蓝色”;
“amethyst ”本义为 紫晶石,引申为“鲜紫色”;
“coral”本义为珊瑚,引申 为“红色”;

“beryle”本义为绿柱石,引申为“绿色” 等等。

在跨文化交流中,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 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 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颜色词语的意义,包括许多微妙、 特定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 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