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委 >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价值路径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价值路径

来源:党委 时间:2019-11-14 08:20:44 点击: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 [摘要]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追求“无痕德育”,努 力淡化教育的痕迹。要追求无痕的品德教育,就需要设计出 有实效的课堂活动。首先,课堂活动应引发更多学生自觉自 愿的参与体验;其次,课堂活动应该是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 的欣赏性活动;再次,课堂活动应该成为丰富教育资源的伙 伴交流活动;最后,课堂活动应该成为真正影响生活的实践 性活动。

[关键词]品德教育;德育;品德课;教育价值 有人说,德育是盐,不能直接吃,必须把它放在饭菜里 才味道鲜美。这就告诉我们,被教育者发觉的说教型的德育 是苍白无效的。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追求“无痕德育”, 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 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小事情中,明白大道理。应 该说,经过几年的远程研修,大多数品德课教师都明白这个 理,并不断追求无痕德育的课堂实施,因此,“生活化”“实 践化”“游戏化”风靡品德课课堂,“活动”也成了写在教 学设计中,落实在课堂中的关键词。但是,在观看众多课堂 实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不明白活动背后指向的育人目标,不知道应该组织参与活动 的主人公做什么,不注意活动具体开展的细节,不举行活动 之后的讨论交流,不将活动感受自悟、内化、共享,导致活 动的实效性不强。一个有实效的课堂活动,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如下几点。

一、引发更多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体验 我们认为,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至少应 包括两个层面,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教育活 动的形式与过程,才能产生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在体验 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体验到的东西使我 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课堂上的体验 性活动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而不是以一两个学生的 体验来代替大多数。比如《喝水的学问》一课,教师带领全 班学生在课堂上徒手跳绳2分钟,学生又累又渴的时候,教 师不让学生喝水,告诉他们,活动之后要等一会再喝水,交 流一会关于喝水的知识之后,让学生自由地喝自己带来的水 或者饮料,然后就学生喝水或饮料的种类、数量等来引导学 生思考应该喝什么、喝多少、怎么喝等问题。这样的体验性 活动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地掌握了 喝水的学问。反之,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我们的身体》一 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设计了一个“整 理书包”的活动,让两个孩子上台,一个蒙着眼,一个背着 一只手,来整理书包,其他学生当观众,活动后让台上的两 个学生谈感受。这样的活动让课堂看起来整齐有序,但是除 了这两个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器官的重要。

如果把活动改为每个人“单手穿衣”,或者课后“盲人体验”, 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当然个个都有感悟。二、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欣赏性活动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技术走进品德课课堂,这可以让一些 比较抽象、学生接触较少的知识,化为可见、直观的知识, 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视无睹的一些 场景、人物、事件重点呈现,化动为静,渲染情境,陶冶情 操,还可以直接将一些影视广告、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接触社会。有位年轻教师 在执教《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结束时,为了提升学生对 中华汉字的喜爱与自豪之情,选择一首关于汉字的戏曲,让 学生欣赏。这位教师的想法,我非常能理解,戏曲,也是中 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用它来唱诵汉字,更有意义。但是,呈 现方式是如何呢?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副对联“端端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背景音乐是关于汉字的戏曲(说实话,我 是一句没听懂,因为对歌曲不熟悉,看学生的表情,也是茫 然,应该对这首歌曲也不熟悉),这位老师倒是陶醉其中, 兴之所至,还偶尔跟着唱几句,但是却并不完整地唱完。历 时5分钟,我看不到歌词,听不清旋律,甚至不能静静地聆 听,经常被老师自以为是的跟唱打断欣赏,无奈甚至烦躁的 情绪下,对中国的汉字原有的一点喜欢也被磨灭了。画家作 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渲染情境的歌曲视频,也应该在熟 与不熟之间。如果选择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就可以换 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歌词,当然,歌词要呈现在屏幕上,如 果歌词来自学生的创编就更好了,这样旧瓶新酒,旧曲新词,应该会打动学生。如果直接用某首歌曲,歌词也不用调整就 合适的话,那么就要在画面上下功夫。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我 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为了让学生再次对各行各业的人们 产生喜爱、敬佩之情,就选用歌曲《为了谁》,伴着“泥巴 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歌词,画面上逐步出现农民、 建筑工人、军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旁边还 加上不同的打动人心的文字“粉笔灰染白了你的鬓发”“你 的血泪为守护的祖国人民而流”,学生深深陶醉其中,有的 甚至泪流满面,下课铃响了,也不愿离开。所以,淡化教师 的存在感,猜测学生的感受,根据课程的需要,来静心设计 视频、画面、音乐、文字,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手 段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三、成为教育资源的伙伴交流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会生成很多有价值的 资源,而来自伙伴的经验,最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互为资源,分享经验 和成果。所以,当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搜集的资料时, 应该减少教师的大段说教,让个别学生的介绍成为影响同伴 的素材。一位教师教学《生活处处有规则》时,尤其注意搜 集资料和展示资料的方法的引导。因为预想到,大部分孩子 出示的资料,都是填写的教师提前设计的资料卡,说明自己 在哪里,发现了哪些规则。老师就提前安排了几个孩子,作 为小老师,与她共同“搭台唱戏”。一位女孩直接用彩笔绘制了自己搜集的各种标志,教师让她展示之后,马上肯定: “这样直接用图片来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看起来 更直观了。”另一位男孩上台后,将自己的资料放在展台上, 本人却不用看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的资料。教师马 上鼓励:“同学们,你们发现他的介绍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 同?”“用自己的话来交流资料,说明他已经将资料记在心 里了,真会学习!”老师甚至还安排了两个学生来表演自己 家庭的规则,告诉孩子,有的资料,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呈 现。当然,老师没有忘记自己―――师者的作用,她出示了 自己搜集的关于教师的一些规则,告诉学生,这是教师到校 园网上搜集的,校园里不仅仅有对学生的规则,也有对教师 的规则。这样的交流,既让课堂生动活泼,更让学生在其中 明白了很多搜集、呈现资料的方法,要比单独集中地教给方 法显得无痕、有效。

四、课堂真正影响生活的实践性活动 品德课课堂效果的最终检验不在课堂,而在课后。所以, 老师们大多都会在课程结束时,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但是, 这些实践性作业是否真正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够得 到有效落实?教师又该如何检测呢?有的老师仅仅是为了布 置而布置,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完整,看起来有往生活联系的 环节,但并没有真正考虑实效的问题。比如,《认识我们的 身体》一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随着《健 康歌》,师生一起做教师自编的简单的操,动一动头、胳膊,来学习保护身体器官。看起来热闹得很,课堂也显得完整。

其实,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器官,学校都编排了各种不同的 课间操,有广播操,有绳操,有球操,有毽操,有眼操,教 师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再另起炉灶编排一种操,直接引导学生 认识到这各种操,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器官,所以,都 要用心按标准做好。这样的引导,尽管朴实,但更容易走入 生活现实,如果学生能真正做到,会受益终身。告诉是落后 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为了真正让品德课 堂走向无痕,不仅仅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就可 以了,更要注意,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参与面, 道具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在课堂中的哪个时段等操作中的 细节;预设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如 何引导,导到什么层次合适;静心考虑活动之后提问什么问 题,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分享彼此感受。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教学的效果;细节决定教育的品位。设计好活动的 各种细节,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兴趣爱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水到渠成、潜移 默化地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地体验和感受,真正实现学生 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参考文献: [1]程振禄.对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 [2]孙彩平,赵伟黎.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之后―――深化小学德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新思路[J].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