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德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路径|德治和法治

德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路径|德治和法治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1-25 07:53:50 点击:

德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路径

德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路径 [摘要]高校的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是实现大学生 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方 略实现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了对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结 合的必要性以及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 析,提出了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德治;法治 在当代社会,我们都知道一个“善治”的国家都是德法 兼用,在刚开完不久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我党又进一步强调 了无论治理国家还是治理社会都要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相结合,并且确切地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 去。高校作为国家主要发展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 推进高校的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显得特别重要。

一、高校的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也促 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上升, 但是大学生的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越发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 教育和德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长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倡导的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 进,当今的社会主要任务就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每个人的发展又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就是要促进高等学府中人的全面发展。

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和法治精神的提高,即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使大 学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个人的全 面发展,不仅要有法治精神,更加要有道德的情怀,才能是 一个合格的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样一批具有良好的法 律素养和和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高校学生进入社会,也能够 强有力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道德和法律在治理国家和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道德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来完成的,即自己约束 自己、听从内心的一种自我教育,同时也受社会习俗和宗教 信仰的影响以及身边人的潜移默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 德水平不断提升。而法律主要是通过“他律”来完成的,即 国家通过明确的相关条文,使人们听从的一种管理方法,让 人们学会遵法守法,培养人们法律的意识和思维。当道德和 法律两种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于个体时,法律的“他律”将会 转换为道德的“自律”。道德教育能够使人们自觉向善,法 治教育能够使人们自我约束,它们二者的有效结合,是人类 为了更好生存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只有当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时,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在高校实施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成一个 整体,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将二者融合的方式、原则审慎的加 以思考,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起 来,注意调整他律和自律的关系,发现和发展新的教育方法, 使高校的道德教育与治国方略步调一致,协调发展,相互促 进,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的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现状及主要问题 德与法的教育在融合中应以课程为载体,相辅相成,但 是在具体的处理上仅仅是将两者机械的相加,过于片面和简 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德 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对以前的思想道德修养和 法律基础课程的整合创新。从历史总结的经验来看,法治和 德治是分不开的,它们互为补充,二者缺一不可。在当下社 会,已经有很多被大多数人所承认的道德规范被写入法律条 文中,由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成为人们应尽的义务。这些法 律条文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特别是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以及家庭道德这三个方面,都有相对应的法律来规定人们所 遵守的道德规范,这些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都得到了体现。当前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没有较 好地处理法律道德的关系。现在的任课教师都具有较高的道 德素养,但对法律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对法律和道德之间的 相互关系考虑的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在教育学生时没有把德 治和法治教育融合起来,使得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依然处于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两张皮”的教育模式, 使这门课没有真正的融合,仅仅是简单的拼凑。对于这种教 育方式,学生们是不能够准确地把握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辩证 关系,结果在他们走向社会,自己处理问题时,不能够全面 的分析,容易片面化和简单化,甚至出现以德量法或重法轻 德的现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现的是积极健康向 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自从改革开放,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国际形势也不断变化,市 场经济以自身的魅力充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利益关系和分 配方式多种多样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 创新和自强意识,但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在有些学生认为,在这个时代利益最大化,道德以及法律观 念的缺失,不仅缺少着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而且能做出违背 道德以法律规范的事,民族意识淡薄,崇洋媚外现象严重。

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实现两者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进而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在对大 学生的进行教育时应认真贯彻党在十八大四届二中全会中 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即对大学生要把德治教 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三、高校的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 (一)培养德与法知识兼备的师资力量教师是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真正实施者,其专业 素养和能力对高校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结合至关重要,所 以要想实现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德法兼备的师资力量必不 可少。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同时具有这两部分 知识背景的人占少数,专业化的整合研究师资队伍尚未建立, 因此融合所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需要调整。一方面需要完善 师资结构,引进专业的人才进入该队伍。所以,当高校引进 该学科的人才时,一定要注重有法治教育及道德教育学科背 景的人,在教师道德质量、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 全面的考察,保障把适合的教师引进来。另一方面,开展专 业的教师培训。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的 人才,补足教师的短处,发扬教师的长处,相互学习,提高 教学,使他们能够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把他们建设成 一支能够将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

(二)整合教学资源 德治和法治融合的过程中,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这一环节 做不到位的话,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效果就会大打折 扣。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科学技 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充 分发挥学校的物质资源的作用,建立专项的研究经费,例如 建立电子阅览室,案例模拟室以及大型的电子报刊阅读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建立,既能够使学生时刻关注国家 发展动态以及平时贴近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和法律案例,又有 利于打破学生的感官平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 极主动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将法治教育和德治教 育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它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 还是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校园中要时刻营造 着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积极举办学生们感兴趣的具有 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例如模拟法庭,知识竞赛,辩论赛等。

营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广大学生形成良 好的道德风尚和法治意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加强实践在德治与法治教育结合中的作用 我们强调知行合一,有了在课堂中的接受知识的环节, 相应的就应该有走出课堂实践的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 的延伸和拓展。在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同时,老师们应该 充分的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甚至是接触现实社会, 让真实发生的案例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中,充 分发挥实践在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结合中的作用。例如开展 志愿者社区服务以及法制宣传活动,这些通过身体力行的公 益实践,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也 不断提升。另外,教师们可以根据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举行一 些演讲以及交流,分成小组,让大家们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更深一步的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最后,给学生发放实质性的奖励,一方面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们下次参与的热情,同时 更进一步加深理论联系实际在德治与法治教育结合中的作 用。

参考文献: [1]周艳敏.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促进大学生 全面发展[J].北京教育,2016(4). [2]张文博.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有效结合[J].法制博览,2017(1). [3]马振洲.大学生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路径研 究[J].西南石油大学,2016(6). [4]吕薇平.大学生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的 探讨[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 治教育新探索[C].2012. [5]方媛.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6). [6]戴秀丽,王晓静.高校德育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 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7(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