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中职工匠精神 [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中职工匠精神 [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0-06 07:48:10 点击:

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当前,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要 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 高技能型人才。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中 国智造”,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培育工匠精 神,造就“大国工匠”,中职学校责无旁贷。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 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服务崇尚极致完美、对人 生追求止于至善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之于工匠个体,主要 表现为专注、耐心、执著、创新与奉献等优良素质;
工匠精 神之于产品和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精益求精、追求 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等独特品质。工匠精神的核心是 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1] 我们可以从专业水平、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 等四个层面来认知工匠精神。

一是“尚于巧”,即追求技艺之巧,是工匠努力追求的 精神品质,是工匠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是工匠精神的魂。“工 必尚巧”,“巧”是工匠的代名词,能被称为工匠的人一定是心灵手巧的人。“巧”在本质上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质, 即在熟练、娴熟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不拘泥于 传统,蕴涵在工匠身上的那种求新的精神品质。历史上,鲁 班之所以被后人尊奉为祖师爷,就是因为他发明创造了曲尺、 墨斗、刨子等器物。

二是“精于工”,即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的精致细腻, 是传统工匠精神的“钙”。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即指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象牙、骨器时仔细认真、 反复琢磨。这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 致的精神品质造就了中华文明。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工艺品 以其精湛的技艺远销欧亚,因此被誉称“丝绸之国”“陶瓷 之都”;
战国编钟极其精致,可以做到“圆者中规,方者中 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
马 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丝缕极细,用料2. 6平方米,而重 仅49克,可谓“薄如蝉冀”“轻若烟雾”,是世界上最轻的 素纱蝉衣;
著名的苏州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而著称 于世,被称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些背后都凝聚着 中国工匠追求精细的精神品质。

三是“匠于心”,即耐心、专注、执著的工匠心境,敬 业、精业、乐业,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崇尚极致的职业操 守。这样的工匠会对每个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地做到极致,矢志不渝地追求一种完美至善的理想状态,没有最好,只有 更好。他们拥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崇尚宁静致远的精神 境界,并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四是“品于行”,即工匠有止于至善的高尚品行。对技 艺和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并不是高明工匠的唯一目的。《庄 子·养生主》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 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老然响然,奏刀蟾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梁惠王赞叹他精湛的技艺, 而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 牛这一典型例子说明,工匠虽然谋于物,精于工,但其深知 使用者非自身。为了让使用者获得“快快”的“到位感”, “爽爽”的“舒适感”,“满满”的“成就感”,工匠会竭 尽所能,穷尽其术,这就把利他的情怀发挥到极致,即希望 通过手中的技艺领悟到“道”的真谛,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 超越。这种利他情怀,在人情世故趋冷的当下,弥足珍贵。

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研究专家斯潘塞(Spencer)提出的 人的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的素质分为特质、动机、自我概念、 知识与技能等五种基本素质。[2]其中,动机是指一个人对 某种事物持续渴望并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特质是指身体的特性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 的态度、价值观及自我印象;
知识是指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 业知识;
技能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上述 五个方面的素质特征组成了一个人整体的素质结构。斯潘塞 进一步将此素质结构以冰山模式(The iceberg model)加 以分析(见下图):
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看得见的,表层的、外显的个人特征, 漂浮在水上;
动机和特质更隐藏,位于人格结构的更深层, 自我概念位于二者之间。表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对容易改变, 可以通过培训促使其发展;
自我概念,如态度、价值观和自 信也可通过培训而得以改变,但这相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 困难;
核心的动机和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最深处,难以对其 进行培训和发展。内隐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 的关键因素。麦克利兰认为,水上冰山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基 准性素质,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 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准确区别开来;
水下冰山部分可以统称为 鉴别性素质,是区分优异者和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基于素质冰川模型理论,工匠精神之于工匠个体,显然 属于内隐特征的范畴,处于人格结构的最深处,难以对其进 行培训和发展。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一种“稀缺”的优秀品质 与精神资源,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应何以为之?第二,教学融入。强化职业素养的课程实施,要求由以 工作过程导向向以职业素养导向转型。要将职业素养整合到 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当中,并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要把 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教学 上确保从注重技能本位向注重素养本位的转型。教师在教学 中应带头践行工匠精神,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以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才能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实践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造, 只有将工匠精神和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学 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感受到它的价值。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双向育人平台,一方面构建“参与+ 体验+感悟”的工匠精神教育载体和平台,促进工匠精神与 岗位工作、技术活动等有机融合,并内化于学生心中;
另一 方面,利用这一平台邀请行业大师和优秀工匠走进校园,走 进课堂,选聘行业大师担任学校的顾问,遴选一批优秀工匠 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使学生在师父的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 中感受工匠精神,最终让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 外,还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企业 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第四,文化培育。要建立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 和制高点的校园文化[3],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企业文 化、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系统设计能很好体现工匠精神内涵 的特色校园文化;
另一方面,要利用这种文化软实力,向社 会宣传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以营造适宜“大国工匠”成 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方法创新。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 体和有效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产教整合的重要载 体,既有传统学徒制经验上的优势,又有现代教育的效率优 势,可以说,复兴“学徒制”这一古老制度的现代学徒制, 是重塑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的一剂良药,从根本上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较快培养工匠、技师的有 效途径。

依据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只有给中职学生以适宜的土壤、 舒适的生存环境和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努力成 为“大国工匠”,才能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根本 转变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4. [2]戴瑜.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以宁波为例[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的价值意蕴、 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 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171-17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