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来源:档案 时间:2019-08-16 08:21:37 点击: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篇一: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 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 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于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 作为礼物,送给虞公,要求借道让我军通过,估计那个贪恋财宝的虞公会同意为 我们借道。”晋献公说:“这名马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 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样吗!” 晋献公明白这是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带着.名马和美玉去见虞公。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千万不要答应晋军借道 的要求,说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果虢国灭亡, 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这里的“辅”是指面颊,“车”是指牙车骨。面颊和牙车 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 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 叫“唇齿相依”。

可惜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 信了晋国的阴谋欺骗,不但答应“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一同去打虢国。

宫之奇预料祖国将亡,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晋 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一个时期,虞公还是毫不戒备。

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亡了,虞公被俘,屈地产的名马 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启示: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 弃其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弃其 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弱小的势力相依为命应该联合对 抗外敌.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没有了一个,另一个必定会惨败。只有相 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远。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篇二:才占八斗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 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操在世 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 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 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 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 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 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 对他都有很高评价。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 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 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 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 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 简称“八斗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用尽陈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 和“七步之才”两句成语合并起来,称为“七步八斗”,以形容诗才的敏捷和高超。

启示: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就像故事里的曹 植一样,他早起的作品是文词富丽的。他的父亲曹操去世后,一切都不同了,曹 植后期的作品表现的就是揭露现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懂得选择适合 我们的环境,要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篇三: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他靠着王太后 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 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 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 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 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 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 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 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 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 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 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 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 死。

启示:故事里的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靠山所 以更加胡作非为,我想大家都是非常讨厌这种人的吧!所以千万不要做这种人, 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这类人。也希望小朋友们在坚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 一气呵成,不要犹犹豫豫的。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篇四:颠倒黑白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 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 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 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 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 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 便相互勾结,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 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 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聩至极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 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 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损 失严重。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 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襄王即位以后,更加糊涂昏庸,对靳尚和子兰言听计从, 进一步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不久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楚国的都城),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 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 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 诗篇中。在着名的《九章·怀沙》里,他写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上 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进行了愤怒的鞭挞和控 诉。不久,屈原写下了最后一篇绝命诗《惜往日》,便纵身跳进滚滚的汨罗江, 自沉而死。

启示:当屈原看到秦军进犯,国都失陷时,他选择了死。他想以死来 惊醒昏庸的贵族,唤醒沉睡的国人。然而,屈原的死并没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国 还是亡了。楚国统治者昏聩无能,不善纳忠言注定了这样的结局。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价值,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你 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篇五:路不拾遗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邯郸大名、馆陶一带), 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裳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十分着急。这时候, 有人劝慰他说:
“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丢衣裳的人半信半疑。他心里想: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

于是他转身回去,果真找到了他丢失的衣裳。启示:路不拾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做到路不拾遗,整个社会会越 来越和谐。所以说小朋友要培养好的品质,路不拾遗,捡到东西要物归原主,为 建设和谐国家也做一份贡献哟! 看过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大全的还看了:
1.历史的成语典故大全 2.成语故事大全及启示 3.历史成语典故和出处大全 4.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5.历史成语的典故大全 6.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出处大全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