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城建 > 什么叫做课接地气_品德课教学要接地气

什么叫做课接地气_品德课教学要接地气

来源:城建 时间:2019-10-31 08:12:39 点击:

品德课教学要接地气

品德课教学要接地气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李运风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脱离学生心理 发展实际、忽视学生生活背景的现象,提出了小学品德课要 “接地气”的建议,即转变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方式,文章 阐述了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完善品德课教 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观点,这些观点和建议对 小学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周礼?考工记》说,“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 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接地气”就是说天地事物应 接地中之气,要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只有地气和天气相接, 才有春华秋实、才有风雪雨露的景致,才会出现生机盎然的 自然状态。联系到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不得不说,我们的 品德课教学同样要“接地气”,即品德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 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健 康成长。这样的品德课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有 效的课堂,才是“接地气”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 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 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心理需要,了解其 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品德与社会课 程标准》也指出,“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品德课教学的“接地气”就是要“走进学 生”。

“走进学生”,具体说就是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 的心灵。如何才能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探 索。

一、教师的身子要“俯下来” 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良 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 合课程。这一性质决定了品德课教师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教育目标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和掌握学 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在此基础上方能有的放矢地开展 教学活动,而教师“俯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沟 通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入地懂得孩子,进而又针对性地设 计教学。

二、教学的内容要“亲起来” 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小学品德课的课 程内容生活化的特点很突出,其编排的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 生活,从伦理道德到健康教育,从社会发展到国情教育,无 一不与学生的生活建立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 采集和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学 生生活事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使 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如在教学三 年级上册《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的服务设施、它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小区有 哪些新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 设施?小区里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邻里之间是怎样相处 的?你是这样看待这些变化和邻里之间的关系的?你从居 住的小区感受到哪些幸福?这些问题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 活,取材于学生真实的感受,所以讨论起来就会变得热烈, 同时这些内容也与教材的要求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 动,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在不断改善、公众设施要自觉爱护、 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等道理。

课程整合是课程建设发展的趋势,小学品德课所具备的 学科优势,为教师探索实施学科整合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品 德课的教学中,可以把品德课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等综合能 力。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中有《迷人的金秋》一课, 就可以和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互相整合。语文学科的 课文内容为品德课提供了有关秋天的丰富的知识信息,同时 语文课的课件又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教学辅助。让我们来 看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你发现秋天里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 交流一下。

生:我从《秋天到》这首儿歌中知道秋天树叶都变黄了, 从树上一片一片落下来,像许多蝴蝶一样,很美丽。

生:我们学过的《四季歌》中介绍到,不是所有的叶子到了秋天都变成黄色的,枫树的叶子是变成红色的,还有些 树叶是绿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的树, 我们把它称为“常青树”。

生:在《月月都有花》这首儿歌中,我知道秋天开的花 有菊花、桂花、芙蓉花。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教师播 放录像) 师:秋天里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那些变化以外,还有 哪些植物发生了变化? 生:还有小草变黄了,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块黄色的地毯。

......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发现,学生关于秋天植物变化的信 息都是从语文课本中获得的,这种知识由语文学科向品德学 科的迁移就是一种整合,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 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在这里,学科间的 整合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的设计要“活起来”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设计要“体现儿童与 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品德与生活);

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品德与社 会)”,教学活动要“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 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品德与生活);
体现学生生 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 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 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社会)”。因此,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活起来”,这种“活”体现在教学设计 的实践性、开放性。

所谓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就是要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生 活实际,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校外因素,由课本延伸到生 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创造 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 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让学生主持一天的家务以体验父母 持家的辛劳,让学生当一次交警以感受有序交通的重要,让 学生走进田野以品味农民劳动的甘苦,走入工厂以体会工艺 的细致等等,在这种与生活、社会的近距离的接触中,提升 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品德和心态。

品德课教学是最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我们提倡开放 式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品德课的教学不拘泥于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也不限于品德课教学仅基于课堂、基于品德课本身, 而是应将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与节庆活动、与家庭、社 区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共育的课堂教学体系,汇 成教育合力,使品德课教学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学的评价要“多起来”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业情况和改进教师教学的有效方式,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 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从认知和操行相统一、 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 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简单地说,评价方式越多样化, 越贴近学生,就越有效果,所以品德课的评价也要“接地气”。

多元的、全方位的、多样化的评价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教师记录式评价。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 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这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 调整自己的教学。许多学校采用的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形式, 就是一种记录式评价。

2.学生自评式评价。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针对学习、交往、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培养学生 的自我评价意识,继而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调整自己的行 为。

3.学生互评式评价。学生是非常重视同伴评价的,学 生之间的互评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律和他律意识,从而 起到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教育效果。

4.校外拓展式评价。家长主要是评价学生参与家庭活 动的表现,其他人员主要评价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实践的评价。

如有些学校所尝试的“假日德育作业”等评价方式,就是一 种校外拓展式评价方式。

5.书面测试式评价。这种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上述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品德课的评价更为 全面,同时也提高了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道德品 质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