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卫生演讲稿 > 优秀文化精神与创建大学文化教育的模式:什么精神

优秀文化精神与创建大学文化教育的模式:什么精神

来源:卫生演讲稿 时间:2019-11-06 07:57:44 点击:

优秀文化精神与创建大学文化教育的模式

优秀文化精神与创建大学文化教育的模式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工程文化教育模式的统一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华文 化”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 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 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 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 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 良的文化。”钱穆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 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2.高校工程文化教育模式工程文化,是指工程人群共 同体(工程决策者、投资者、工程师与工人等)各成员之间在 工程活动中所体现的共同语言、共同风格与共同的办事方法 (包括工程理念、决策程序、设计规范、生产条例、建造方 法、操作守则、劳动纪律、安全措施、审美取向、环保目标、 质量标准、行为规范等),它反映了工程与自然、社会、人 的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高校工程文化教育要致力于 培养学生从业价值观、人生信念、理想、思维方式等,使工 程文化教育范式从关注有形的、外在的因素转向关注隐性的、 深藏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化因素。最终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 “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目的。工程文化教育 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一定教育 模式来实现。所谓教育模式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形式,即教育模式是由一定课 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时间、空间方面的特定组 合方式。工程文化教育的实质是文化育人。因此,充分挖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探索高校工程教育的有 效路径,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是 目前摆在工科院校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高校工程文化教育的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工程文化教 育最终要培养的是优秀的工程师,当工程师们在面对工程利 益与社会利益,或者说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利益问题时,他 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来对待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费孝通先 生所指出的:“一个人感情的发展,会受到文化的规定,即 感情定向。”因此说,以什么样的文化做底蕴进行教育,必 将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感情发展方向。作为工程教育,本身就 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有的专业教育。作为一种创新 的工程教育,工程文化教育从知识目标发展到知识、能力、 素质三维目标,必然要求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辩证统一中的 基础作用。这种人文科学所传递的文化,必将影响和规定着 大学生的感情发展。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不可旁贷地成为 工程文化教育模式的基础。

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点,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 式的操作路径 1.“以人为本”是工程文化教育思想的根本工程文化教育要以人为本,既要注重工程科学知识体系的学习,更要 注重工程文化的陶冶。在解决工程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之上, 更加关注人与工程的和谐、工程与自然的和谐,把工程放到 人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工程,让学 生感受工程文化。工程师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状况,对工 程的设计、建设、实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即所谓的工程 的人本意识。工程师把自然科学与工程组合起来作为推动社 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 精神,坚持社会正义和可持续发展观,坚守工程伦理准则, 学会在工程活动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增强工程责 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多角度、多渠道构建工程文化教育内容及形式一是 通过定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堂或不定期举办文化学术讲 座,增加学生的工程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人文情怀, 提升职业道德。二是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和创新教育系列 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工程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实践能力 强、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三是 通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现专业发展、技术进步、业绩积累、 精神传承的历史过程,营造与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有条件 的高校可以尝试建设工程文化博物馆,使学生从中受到工程 文化的熏陶,提高工程专业素质和工程专业能力。四是通过 举办由学生参与制作的各类工程文化作品展览,提前使学生 感受工程文化的真谛,学到从事工程职业需要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五是将中国传统文 化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 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多学科、多门类构建工程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因而高等工程院校的 课程目标应为培养优秀的工程师而确立。因此,工程院校要 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组织课程体系,课程教育要为实 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中,一个突出的核心问题就是:工 程教育的课程应体现出工程的本质,而不是完备的学科。因 为,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第一目标是造就掌握工程科学技 术的“人”,而不是展示学科的知识。为此,立足于中国的 文化积淀,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伪存真,选择符合当前 实际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优秀文化,实现工程文化教育和传 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统一,是当前工程院校应该破解的难题。

这就要求工程院校在开设课程时不仅要有自然科学课程与 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传统的经典文化素质课程,并开设新 兴的如工程哲学、工程伦理、工程生态、工程美学等工程文 化教育课程。此外,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发挥教师资源的 优势,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中国传 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4.重体验、重感悟是工程文化评价体系的核心通过工 程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形成选修课、讲座、社团、文艺活 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 品格。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重检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 体验和感悟,摒弃单纯以知识的积累作为考评的唯一标准。

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侧重于学贵力行的评 价标准。通过采取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体会的形式,加强学生 之间学习的交流,以此把握学生的学习收获。

三、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 1.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中国高校文化 育人的目标高等教育肩负着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重任,这有赖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而工程文化 教育则是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实施一种科学 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 建校百年大会上特别强调的“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是一致的。

2.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有利于推动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 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解、学习中国文化 的重要性,有许多国外学生渴望到中国留学深造。中国高校 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国外合作院校积极宣传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并尽早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

3.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国高校未来 竞争力众所周知,高校属于社会系统中的文化领域,要想提 高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应该注重对外的社会性和对内的学术性。未来的中国高校若想在国际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 地,所应具有的核心力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这就需要构建 高校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精神,而这种文化传统是离不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