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卫生演讲稿 >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经验不足的改进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经验不足的改进措施

来源:卫生演讲稿 时间:2019-10-21 07:52:48 点击: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 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

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从我国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高职和 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大部分定位在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报关、生 产等高级管理方向。而占35%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仓储理货方向的中级操作管理人 才培养较少,尤其是多式联运管理方向更少。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出职业素质 高、应用能力强、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 理学院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知识传授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 为核心,同时注重素质的提高,将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物流 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教学特色 (一)以国际物流方向为特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地方 经济发展,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 流业战略为导向,聚焦国际物流特色方向,培养掌握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熟悉物 流业务知识、具备物流企业管理和全球化运作管理能力的物流管理领域高级应用 型创新人才。课程设置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服务于先进制造业,课程设 置覆盖国际物流方向。在教学中,本专业设有国际物流、国际结算、海关实务、 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以及针对学科前沿、行业动态的相关课 程。专业教学紧密依托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多供职于专业物流公司,尤其是国 际物流公司,以及各类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担任物流经理助理、物流操作 员、单证员等工作职位,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同时也反映出以国际物流方向 为专业特色的成效。

(二)专业以实践为特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在 校企合作基础上,定位于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构成 了物流管理培养计划制定中的鲜明特色。

1、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本专业实施“专业平台”加“实习模块”的教学培 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了学科基础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构架,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基地。一是与上海环众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共建综合物流实验室;
二是与 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自动化仓储实验设备。

综合物流实验室主要硬件设备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中心、 RFID、智能库存管理smart-bin等,主要软件有仓储管理系统、分拣作业管理系统、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固件库存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本实验室能够模拟现 代生产型企业在产品的存储、运输和销售过程的一般情况。期间邀请具有专业实 践经验的上海环众物流咨询公司的培训师和柏中工业固定器国际贸易(上海)有 限公司的项目工程师配合专业教师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指导仓储配送模拟实习, 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物流系统仿 真实验室主要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环境和半实物模型来构建实验室硬件环境。

主要软件有高级计划排程系统软件(APS)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软件(RaLC) 物流运输仿真软件、企业ERP软件等管理软件。本实验室能够模拟物流企业日常 运作的阶段性调整、突发事件处理、每日作业预演等管理决策支持需求。物流系 统仿真实验室自建成以来,多名教师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不断开展创新性教学实践, 已为多门课程开发了系列实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为促进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推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实现培养目标。本专业形成了“校 企合一”的主讲团队,组建了“专兼结合”的专家队伍;
建立了“双职互动”的中青 年教师培养模式,中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专家来校交流等举措已 成为常态。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瞄准地 方产业发展的业态,贴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经过十余年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 学物流管理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外标杆物流专业相比,在教学观念、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专业发展与标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外高等教 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开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要缩小与国内外高 等教育的差距,高等院校必须扩大开放力度、开阔视野、突破瓶颈,走对外开放、 加强合作与交流之路,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实现转型发展、打造精品专业、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外标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差距,需要在发展中学习、借鉴、吸收国 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在与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交往、融 合中加速发展、加速创新、加快提高,加大专业发展集约化程度。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纷纷开始尝试新 形式,提出了“双轨制培养”、“柔性复合化培训体系”、“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

其中,上海海事大学以“地方性、应用型、港航性”的办学定位和物流管理系“能 力型、创新型、务实型”的培养目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具有较强的 企业物流管理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等相 关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取得良好成效,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因 此,努力缩小专业与标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存在的差距,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 多元化程度应成为本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

(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方面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当前大学生培养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问题在高 等院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阶段,本应该是个体思维最活跃时期,然而受应 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桎梏,大学生更善于背诵而非思考;
更善于被动学习,而非 主动学习;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学习主动性欠缺。学生在学术上循规蹈矩、 思维枯竭,导致无力创造,习惯接受,一如既往地阻碍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习惯 了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课堂讨论等互动教学形式,在实际 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因此,如何使学生转变观念、 从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自动的学习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亟待 解决的一个问题。

虽然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够适应学校与 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学业,并顺利毕业,但如何清晰学生的专业认知、加强学 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本专业教学团队在近三年中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开设历史较短,1994 年北京物资学院开办了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
2004年北京交通大学成为 国家首批正式批准的有权授予物流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单位;
国内物流专业博士 的培养也仅十余年历史。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对 本行业的了解将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质量。要适应物流专业的进一步发 展、缩小与国内外一流物流专业的差距,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 强。1、“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是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本 专业具有丰富物流知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与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要 求相比仍然相对不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虽然本专业近年来已陆续送出部 分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但要缩小与国内外一流物流专业的差距,高水平的 “双师型”教师仍然相对不足。

2、本学科领域内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缺乏。虽然专业师资队 伍能够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需要,但仍缺少领域内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 响力的学者。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名度,必须要吸引具有国际背景的专家学者来 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要面向世界,向世界开放,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到本 专业任教,引进国外学科的前沿成果,引进先进的课程和教材,进一步加强专业 的学术底蕴。

四、改进措施 (一)积极对标,进一步缩小与物流专业领先院校的差距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科研活动为优化 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直接进入教学过程的机制包括:一是 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设立教案评估制度,并与教学考核相结 合;
二是尝试建立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 材,同样辅之以相应的考核、评估和奖励;
三是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的 工作机制,开设反映学术前沿的选修课;
四是支持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指 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
五是探索 科研团队进入课堂开展集中授课方式,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但前提 是以团队的科研成果为教学内容。

2、建立科研实践制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实践制度的建立可 以从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探索建立所有科研项目向高年级学生开放制度,实 现科研活动与知识学习的对接。具体可以设计两个层面的制度,首先保障一部分 有研究能力的学生直接进入课题组开展紧密型的科研工作;
其次对大部分学生而 言是辅助型参与,参与方式可以是文献查阅与整理、旁听科研团队的讨论。第二, 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科研活动相对接制度,可以是学生的课外科技立项研究 的项目直接来源于教师课题,也可以是将教师科研内容的一部分交由学生去独立 研究并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建立与完善在校内全覆盖的各级各类课外科技竞赛体系。

(二)拓展专业内涵,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物流管理专业课积极采取以 下措施,力图帮助学生强化专业认知、激发学习主动性:
1、通过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自主性。本专业通过专业动 员、专家论坛和座谈、专业实践、专业现状调研等各项措施,积极探索加强学生 学习主动性的途径。如,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的专业动员会,通过高年级学生的座 谈、专业教师的沟通、行业专家的报告、物流企业的宣讲会等形式,帮助大一新 生尽早建立清晰的专业认知,进而明确学习目的。

2、校企共建,加大专业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使学 生从实践角度了解一门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主性。通过校企共建,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加强和企业沟通,探讨合理的培 养模式,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在企业 的实践,让学生接触专业,并养成踏实的学习、工作作风。

3、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寻求更加 广泛和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短期海外交流生等项目,把走出去 和引进来相结合,创造更多的本专业学生和海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培养跨文化沟 通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今后在全球化商务环境中的适应能 力;
通过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同时聘请海外教授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国 际视野;
充分利用上海外资企业众多的优势,聘请高素质的外籍物流管理方面的 职业经理人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参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三)健全人才梯度,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可进一步 采取“引进、培养、外聘”等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层 次人才,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学者和博士毕业生。

加强国内外人才引进建设,积极引进、聘用国内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

2、扩大教师“培养、进修”范围。将一批高学历、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的青 年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以增加教师实践知识、实践能 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利用校际交流、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源,选派教师出国(境) 进修学习。3、加大“外聘”力度。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现有专业师资结构、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聘任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型师资。未来5年,专 业将加大外聘力度,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行业精英,加大“校企合作 教学”力度,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者:赵程程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