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公安演讲稿 > 【初中语文教科书生态道德观综述】初中语文教科书

【初中语文教科书生态道德观综述】初中语文教科书

来源:公安演讲稿 时间:2019-11-12 08:43:55 点击:

初中语文教科书生态道德观综述

初中语文教科书生态道德观综述 一、未能深入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针对当代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风行,自私冷漠日渐蔓延, 空虚寂寞深入骨髓的时代特征,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如何 寻回精神的家园?如何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所有这些当 代人特有的心理失衡和精神危机都未能在教材中展现,更谈 不上探讨和解决了。教科书中有关“人与自然”领域的生态 德育资源中,涉及“自然万物的精神启迪”的内容非常少, 而且除了《紫藤萝瀑布》等寥寥几篇鼓舞学生关注生活、关 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以外,其他几篇相关选文都以 颂扬革命精神、献身精神为主,与当代初中生的精神生活相 去较远。笔者以为,其中的一些选文可以让学生自由抒发内 心感受,反观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用“心”去感受自然 万物的精神,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中获得提升自我精神境 界的启迪。如八年级下册的课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 启迪,可以是积极、正直、博爱、执着、克己、包容等精神 上的追求,而不一定是教师教学参考书的分析:为我们塑造 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 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以上的主题界定很难触及 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阻遏了他们自主理解、自由联系、 自发反思的精神提升途径。教科书中还蕴含着一些隐性的相 关教育内容,但往往被忽视,教材编写和教师参考书教法提 示中也没能予以“点拨”,其德育价值尚待挖掘。如《皇帝的新装》的首句:“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 亮,他不惜把它所有的钱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 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 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此句中描述的“皇帝”与当今社会大 量的重物质轻文化、重外在荣誉轻内在精神的“物质人”很 相似,完全可以设计有深度、有启迪性的练习题或讨论题, 让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进行精神剖析和反思自省。但遗憾 的是,这完全被忽略了。

二、不够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材中的生态德育资源极少来源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有较大的脱节,与以有效地 指导他们的日常消费方式、娱乐方式、饮食方式等,难免使 生态德育变得遥不可及。如《动物世界》单元介绍了松鼠、 松树金龟子、大熊猫和黔之驴,进行了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 活动,却没有提及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宠物”,指导学 生对待宠物的态度和方式。再如教材中大量选文涉及自然景 色、童年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回忆等,却不能贴近中学生真实 的、可触摸的生活。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大多远离乡土, 与城市建筑、电脑电视、超市麦当劳为伴,真正需要的是了 解在选购玩具、食品、服装时的生态标准,在日常的学习、 娱乐、交往等行为习惯上的生态敏感性,而这些除了八年级 下册中的写作“绿色食品”以外,全套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

另外,贴近生活需要正视而不是回避或歪曲社会现实,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引导学 生在社会实践、公共生活环境中,多因素多角度地认识生态 危机的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从而更加理性、有效地思考和 行动。而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以阳台里飞进一只鸽子而决 定先不封阳台为切入点,展开对人类物质文明与大自然及人 类的精神世界日益分离的相关阐述,虽然主题鲜明而深刻, 但其切入点不典型,难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 鸣。其可商榷处在于:其一,阳台成为鸽子等鸟类的安身之 所很少见,更何况12层楼的阳台。其二,保护鸟类与封阳台 之类维护个人安全的措施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保护生物应该 从更可行的、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描述,比如在小区里开 发种植园,在树上安置鸟窝等。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 中应注重生态道德观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必要填补,从而 进行更加全面、切实的生态道德观渗透,从培养初中生的生 态道德素养入手,着眼于培养未来公民的生态思维方式,进 而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态道德水平。

三、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态道德观渗透的实施策略 那么,初中语文教科书应如何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学生 的生态素质呢? (一)渗透生态道德的深层理念 目前,学校生态教育更多地停留在保护森林、爱护动物、 维护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知识与规范的传授上,局 限于浅层生态意识的培养,拘囿于纠正人类的错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法“虽然可以唤起一定的环境 危机意识,但这种环境危机意识往往是与人自身无涉的,一 旦与自己的生活欲求相矛盾,就自然让位于个人的生活欲求 了”。[2]因此,生态教育应挖掘生态问题的深层原因,从 人类行为的背后,即文化和道德上寻找“病根”,改变“过 时的价值观”,超越人性和时代的弱点,修正每个人内心的 深层价值,以深层理念指导生态行为。结合深层生态学的一 些其他口号,如“活着也让别人活(liveandletlive)”“让 河流自己流淌(lettheriverlive)”“手段俭朴,目标丰 富(simpleinmeans,richinend)”等,初中语文教科书应 倡导生态自然观、生态生存观和生态幸福观,引导学生不断 地深层发问、思考和寻求答案,认同一种更深层的理念,并 逐步完成思想方式上的转变。当学生具有了深层生态意识, 便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方式、对待万物 的方式,从内心产生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主动地爱护地球和 一切生命。

(二)立足宽广视角 (三)指向精神的提升 1.引导学生走出物质时代的怪圈,清除精神的蛀虫。现 代工业文明诱导人们以贪婪和欲望的眼光一味追求物质享 受,而抛弃了精神上的向往,这种“只在物质方面,而未同 时以相应程度在精神方面发展的文化,就像一艘不断加速航 行而舵机受损的船,它已失去控制并走向灾难”。[8]生态教育应引导学生走出时代的怪圈,清除精神的蛀虫,自觉地 抵制世俗的诱惑和腐蚀,制约无限度的欲望,摆脱时代的压 力和控制,重寻自由的精神。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生态道德 观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抛弃自我中心主义,克服自私冷漠 的“时代病”,唤起他们对他人、对生物、对各种生命体的 爱心和同情心,从狭隘的“小我”走向博爱的“大我”,从 完全利己走向“利大家”。其次,要引导学生抛弃实用主义, 克服贪婪嫉妒的“心魔”,帮助学生认识贪婪嫉妒对人对己 的严重危害,自觉进行道德自律,勤于反思内省,以豁达克 己的精神不断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要引导学生抛 弃享受主义,克服空虚无聊的“精神垃圾”。当一般的享受 性需要甚至挥霍性的享受型需要都得到了满足而又没有精 神支柱时,人们就会在空虚无聊中陷入迷茫,寻找自我摧毁 性的强烈刺激。这时,即便知道生态危机的毁灭性后果,为 了排遣空虚的情绪,他们也会把耗费地球资源当作忘却痛苦 的一种方法,永不满足地寻求物质上的消耗来取代心中的精 神目标丧失的失落感受。生态教育应帮助学生找到生活的意 义,锁定精神追求的方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努 力实现一种充满意义的、以世界为目标的行为。2.引导学生 建立人与自然的对话,找回精神的家园。现代社会的城市化 倾向和物质主义泛滥,使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完全人工化的环 境中,在世俗文化中丢失自由的精神,失去与自然接触沟通 的机会,忘却了无数世代以来形成的,与自然节律保持一致的人的深层节律。“但事实上,因为对真实性的渴求依然存 在,尽管人与人造世界的对话喧闹异常,可以让人暂离深层 节律,但它不能阻断这些节律。与自然和谐才能带来生命的 乐章”。[9]和成人相比,儿童更能够也更应该同地球生命 的潮汐涨落保持某种和谐的联系,他们从这种联系中“体验 到的快乐是原始的、质朴的、又是广泛的,那种得到满足的 机体的需要是如此的强烈,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很少是 精神健全的”[10]。因此,中学生态德育应帮助学生建立起 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对话中提高认知世界的深度、自我认识 的能力和精神回归的动力,重新找回人类精神的家园。首先, 生态道德观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以自然的方式依偎自然。

人类要抛弃功利的眼光,把自然物当作单纯的审美对象或精 神的寄托来加以欣赏和关注,以人的直觉来发现自然物与人 的心灵的共通之处,从而“把大自然视为陶冶性情的精神家 园,在广阔的自然天地里找到轻松愉快,以自然的纯真、朴 实、恬静与嘈杂、喧嚣的社会对立,以获得心灵上的休息和 安逸”[11]。其次,生态道德观应引导学生回归自然,以自 然为人类精神的复归之所。社会的人不断发现自然自身的运 行规律与人生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一历程使人在对自然和自 我的双向观照中产生相似性联想,乃至于使人的心理活动及 精神状态同自然的生长挂起钩来,达到自然物性与人主体精 神的契合。教材应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与自然实实在在的 对话和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通过切身感受自然的精神魅力,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

(四)指引个体的生活 教育人类学家茨达齐说:教育和教养的目的应当是为人 在生活方面进行各种活动和完成各种任务作好准备并使他 具有能力,应当使他能对他的生活方面作出判断和决策(比 如职业选择或伴侣的选择)。这样一种教育目的的确定使教 育过程为受教育者服务,使受教育者了解学生在其现在状态 下的能力、倾向和生活目的,并预先确定他们今后要形成的 能力、倾向和生活目的,考虑到他今后的“角色”,提出这 种角色的一定任务和义务。[12]因此,学校生态教育应帮助 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一定的生态敏感性,并在面临生活 中的生态问题时能够自由和明智地作出自决,以生态的眼光 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首先,生态道德观应引导学生进行 生态反思,正确选择日常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上不片面追求 稀少昂贵、高热量高蛋白,从减少需求的角度节约食品供应, 避免食物资源的浪费;
衣着上不一味追求时髦和品牌,而是 挑选适体耐穿、美观大方的衣物,从节制消费者欲望的角度, 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
其他消费上也不过度追求时尚、新奇 和享受,而是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从转移需求层面的角度, 避免物质产品的滥用。其次,生态道德观应引导学生进行生 态价值观辨析,为未来的职业生活作准备。应帮助学生纵观 全局,揭示职业生活中潜藏的生态问题,以生态价值观和职 业道德指导未来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生活。如农业和园艺业从事者要看到化学肥料的生态危害,追求合乎生物学要求的生 产方法的完善,以既能增加土地肥力,又能提供安全、美好 的环境为职业基本道德;
工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应看到盲目扩 大再生产的生态影响,要追求节能型生态工艺,以不损害环 境质量优先于创造利润为职业道德等。生态道德观的教育是 一种终身教育,是一个需要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渗透影响的 教育过程。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中可以渗透科学的生态道德观, 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等领域的生态理念,再将这些理念带到将来的社会 和家庭生活中,自觉地运用长远视角、整体视角审视和选择 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生态道德内化为与生命同在的责任和义 务。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