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留守儿童行为养成_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

留守儿童行为养成_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

来源:安全演讲稿 时间:2019-11-23 07:50:36 点击: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1、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合格人才的 培养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关系到少数民族 地区合格建设人才的培养。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加入进程务工的行列, 由于生活生产习惯、乡土观念、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异地教育 政策不畅等原因,大量儿童不得不留守农村,成为农村留守 人口中最特殊的群体,其养成教育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 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 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文明礼仪及道德素质养成的最关键时 期。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及父母言传身教的缺失, 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养和正确价 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有的甚至辍学 失学,有的染上不良恶习,连成人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成才 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现象比较严重,影 响着民族地区未来合格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有相当比例的留 守儿童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终止了学业,有的高中阶段辍学 或终止学业。高中阶段的升学比例急剧下降,延迟现象也比 较严重。而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本地区、 本民族人才的培养。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民族地区农村留 守儿童的健康成长。2、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 展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在辍学或高中学业终 止后,有的在本地游荡,有的外出打工,身份即刻从受教育 者转变为承担家庭及生活责任的“新生代农民工”。原本完 整的成人成才的“青年过渡期”,却在身心不成熟,价值观、 道德素养尚未完成养成的状态下,过早步入成人社会,其青 年过渡期是在社会游荡或打工中度过的,对其成长和未来发 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 期”,导致有的言行乖张,失范失德,有的违法乱纪危害社 会,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成人成才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关系到其成人成才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 越来越多,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直接关系着 本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和 父母言传身教的缺失,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 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的甚至染上了恶习。家庭教 育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特殊成长环境,这一环境的缺失使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出现两难的瓶颈。升学率较低、低龄就业、 重男轻女等因素也影响着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成人成才。解 决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成人 成才的关键。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氛围的缺失,精神 生活单调,容易被外界一些“新奇”的事情所吸引。由于缺 乏辨别能力,又得不到正确指引,易出现厌学情绪,易养成 生活散漫等一些坏毛病。物质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巨 大的精神抚慰需求,父母靠电话沟通是难以满足的,易于形 成孤僻性格和自卑心理。除了电视、书本、聊天等单调生活 消遣方式外,留守儿童易于被一些精神代替物似的“新奇” 事物吸引而误入歧途。落后闭塞的环境使他们更向往外面的 世界,更想放下手中的书本,尽早投身务工大军之中,但因 辨识能力缺乏,易于误入歧途。

2、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多实行单亲监护或者祖辈监 护、托人监护、同辈监护,给他们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农村 留守儿童主要由留守老人照顾抚养。多数老人是丧偶独居或 者配偶同居,与留守儿童组成“隔代家庭”,但因年老体衰、 文化水平低,孙辈抚养负担又过重,无法完全承担家庭教育 抚养的责任。有的生活困难,疾病缠身,自身生活都难以自 理,而孙辈年幼,给留守老人造成很大的负担,很难以胜任 监护留守儿童之责。

3、心理教育关怀的缺失,心理健康堪忧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 婆等祖辈负责照看抚养,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见面机会很少,与父母见面多集中于年底。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内心十分孤独, 缺乏关爱和及时沟通交流对象和途径。爷爷、奶奶等祖辈一 般年纪大,文化层次低,“隔代代沟”很深,很容易造成心 理缺陷。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家庭心理关爱与交流的“港 湾”,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心理冷漠甚至仇视,影响健康 人格的形成。

三、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及影 响 1、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父母以改善生活为由常年外出务工导致其家庭教育缺 位。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多以单一的农 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多以小规模的分散经 营为主,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收入低。随着生态环境的恶 化,土地肥力下降,农民收入进一步减少。农民以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为由,忽视孩子家庭关爱的心理需求,把父母子女 留在当地而外出打工,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终日与爷爷、奶奶 等祖辈生活,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情感交流,多与父母情 感疏离、心理隔阂,缺少年青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祖辈过 于疼爱、溺爱,严加管教不够,易于让留守儿童把溺爱当作 常态,影响其良好习惯的养成。监护人重养不重教、家庭教 育失衡导致监护不力,养成恶习。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 多是托人监护、单亲监护、祖辈监护和同辈监护,多重养不 重教。托人监护一般是委托于父母的兄弟姐妹,肯定应该严加管教和批评教育,但管与不管都怕背负责任。毕竟是自家 兄弟姐妹的孩子,教导多有顾虑,因而是抚养多于教导。单 亲监护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无法做到教育刚柔并济的平衡性, 易于出现性别极端的缺陷。同辈监护多是年长自己几岁的哥 哥姐姐,自身都是缺少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没有资格和能 力代替父母承担监护责任。隔代监护难以承担养成教育之责。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抚养,照顾孙辈生活起居 只是增加老人生活压力和身体负担而已,而养成教育需要有 足够的关爱与体力精力才行。农村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 代际阻隔难以有共同话语与话题,更多关注孙辈的学习成绩。

在学业上无力予以家庭辅导,在养成教育上也无力尽到关爱 监管之责。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电视、电影、网吧也是应有 尽有,对他们充满着各种诱惑,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后留守 子女,与祖孙辈相处的时间也很少,家庭监管更鞭长莫及, 无法承担养成教育之责。学校重智育教育,轻留守儿童养成 教育。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分布与地理条件的缘故,教育资源 分布不均,师资力量不足,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都很吃紧,对 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都无力顾及,就更不用说养成教 育及心理疏导了。由于当地财政能力有限、交通环境恶劣, 资金短缺、教师紧缺、设备奇缺,对“普九”及高中智育教 育还能竭力予以保障,对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就无能为力了。

而应试教育体制更加剧了学校和教师重智育教育,轻养成教 育的倾向。重留守儿童社会能力和智力开发,应试知识的输送,轻心智的呵护和心理的疏导、解惑,使留守儿童的心理 健康教育十分缺乏。

2、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易于导致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少数民 族地区留守儿童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 蒙蔽,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由 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对社会认知较为浅显,仅凭表面认 识,容易是非不辨,上当受骗,产生与正确价值观迥异的颠 覆性认识,遇事不够冷静,易于冲动惹事。留守儿童心理健 康堪忧,普遍存在不良习惯。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大多是 “隔代”抚养,自幼缺乏父母每天的教育呵护,与父母沟通 很少,祖辈往往仅限于学习状况的关注,忽略其心智的成长。

学校教育关注点也多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其积压的心理问题 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只能自己发泄与排解。有的甚至以偷摸 抢来发泄,有的靠沉迷电脑电视释放压力,有的以逃学、辍 学,“闯荡社会”的方式来释放。留守儿童情感发育不良, 缺乏人身安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获得学校的关爱 有限,在家里得到的是训斥多于抚慰,父母在外心理上无所 依靠,早婚早恋现象比较严重,早孕早产、堕胎流产等问题 时有发生。男孩过早放弃学业,四处打工漂泊,过早承担“父 亲”的责任,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压力下,容易被人蛊惑走上 邪路。女孩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相信认为可靠的男性, 被性侵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要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必须 转变重智育,轻养成教育的观念,加大情感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完善养成教育体系。智育教育的确 十分重要,但必须与德体美劳及心理心智协调发展。对留守 儿童不仅要因材施教,提高其学习知识兴趣和能力,更要呵 护其心理心智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要致力于智力教育,不断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升学率。另一方面,社会、学 校和家庭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道 德素养,心智得到健康成长。事实上,个人的道德素养和心 理健康更加重要,理解、沟通能力是其成长最需要的必修课 程。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抛弃固有思维,不是一味地谩骂和 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予以引导或开 导,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的养成教育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及引导。学校、家庭和社区要齐抓共管,合力建立一个多层 次的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体系。学校既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 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增强技能, 更要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生活学习习惯和健康心 理,给他们呈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家庭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 承担者,要更多了解其真实想法,多聆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理世界,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社区作为留守儿 童家庭生活所在地的基层组织,有着义不容辞的协助抚养义 务。社区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灌输自我保护及安全防护知 识,定期探望老人和小孩,实行对口帮扶。社区还应为留守 儿童提供一个温馨、健康、安全的托管场所、学习和交流的 平台。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必须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其言行,使 之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中 国梦的重要力量。要引导他们拥有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 献的民族情怀和爱国思想,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增强为祖 国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本领。作为社会公民,要引导其遵 守法纪,恪守道德规范,遵循诚信友爱的做人准则,拥有职 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崇尚法律与公正,善于用知识和法律捍 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的基 础。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协调发 展 少数民族地区人文环境相对落后,信息闭塞,争取国家 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和资金上加大投入,民族地区政府与教学 机构也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师资的投入,又要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合力促 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