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来源:安全演讲稿 时间:2019-11-12 08:47:34 点击: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对教师的更高要 求,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渗透更多的心理 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可以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学校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 人格健全的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 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 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 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 理品质。有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 期,如果发生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的时期。因此,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 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 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 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 观。如:一是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 物质所特有的,自然界存在的动植物本身是物质,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是由 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再经过生物进化,形成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
二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 体、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与共同性,体现了辩证统一规律;
三是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
四是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体现对立统一规 律;
五是生命活动调节揭示质变量变规律;
六是遗传和变异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 律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 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 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 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 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 作用。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 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 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愤读书的很好动员。

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概述”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环境 是多种多样的,生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要受 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根据你们的观察,生物在其生 存的环境中,究竟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生物对环境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 对此问题很感兴趣,讨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我再 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通过讨论,大家对此问题认识深刻,在此基础上,我顺 势把话题转移到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上,使大家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思考个人与 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求大家自觉的摆正这一关系。充分认 识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觉的使个人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增强自身 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利用生物课堂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 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袁隆平在失败中找 到了正确的方法,不再在稻田里寻找,而是在野外寻找,终于在1976年找到了雄 性不育稻株。经过努力,使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 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可结合“生物科学史”教学内 容,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遗传 学的奠基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艰难曲折历程:经过整整8年的 不懈努力,才发现并揭示出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然而,孟德尔的研究成果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35年后,孟德尔的发现又被三位植物学家在 各自的实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很快发展 起来。此外还有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让学生体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 们为之付出艰苦勞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五、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生物生存在环境中必然 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优劣就成为生物能否生存的必要条件,尽管生态系统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 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火山暴发、暴风雨、冰雹等;
例如,5.12汶川地震给 人们带来灾难、给各级生态系统带来毁灭,2008年初南方的冰雪之灾,引发的生 态危机。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一些违背生态系统客观规律的活动,例如,黄河 上游对生森的乱砍滥伐,导致黄河水的浑浊。在这两种因素中,往往是人为因素 超过了自然因素。

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物学还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结论分析, 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验之前,在每个实验小组里挑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长,进行实验前的 培训,从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实验步骤、操作技能、直到实验现象及结 果分析,进行系统地培训,直致他们能够熟练的操作为止。实验课上,让他们作 为“小老师”带领本实验小组完成实验过程。有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将验证性实验改 为探究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 离复原现象等实验。再如“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也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 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 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通过这些事 例和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成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渗透功能,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 的更新的要求。

作者:徐能俊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