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辅导员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焦虑心理|高校学生

辅导员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焦虑心理|高校学生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17 08:22:56 点击:

辅导员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焦虑心理

辅导员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焦虑心理 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是个体目标不能实现或障碍难以克服,致使自信心受 挫和失败感剧增而形成的情绪状态,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焦躁情绪和紧张为主要 特征的一类神经症状。焦虑心理是高校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往往影响 大学生的一系列行为,干扰他们的学习生活秩序,并抑制正常成长和发展。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 引导大学生正确克服焦虑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学教育健康辅导和班级管理的工作要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当代高校大学生生活在这个 节奏加快、学习负担加重,以及人际交往复杂化的环境之中,各种烦躁心情便容 易在大学这个特定的阶段显现出来,陷入焦虑情绪之中。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的大 学生,由于对其心理问题认识不足,未能得到及时疏导,便会给身体健康和学习 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 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心理教育作为最初级的起点教育内容,它构成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思想 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避免或消除心理危机与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 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环境,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关 注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下:“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 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 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 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订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和实效。”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出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受教育程度高、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生活经验和辩证思考能力。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接受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智力发达。但是由于在校 大学生和社会接触较少,所以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事物的辨识能力不强,思 想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走极端,出现认知失真。另外,也由 于缺乏生活经验,思想易脱离实际,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

(2)竞争意识强烈,但意志力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当代大学 生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竞争意识较强,成才愿望强烈, 目标明确,勇于挑战。但是,由于缺乏自控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 优良品质,缺少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担当的勇气,在现实中谈到理想,他们往往把 关注投向自身,强调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

(3)情感丰富强烈,但情绪波动比较大,依赖心理较强。大学生是一 群正在成长的青年,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具有双 重心理特性,他们既珍惜友谊,渴望交际,但又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往,渴望 独立又难以摆脱依赖,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现实,渴望理解又自我封闭。由于这 种不良的心理也导致人际关系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人 际交往范围迅速扩大,各种心理还会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来,因此,这时段的心理 还具有波动较大、跌宕起伏的特点:胜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垂头丧气,喜欢时 花草皆笑,悲伤时草木流泪,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易产生各种相应的心理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焦虑心理 1. 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的分类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他们受市场经济大潮和外来新文 化思想的冲击,伴随着学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就业压力的 加剧和恋爱心理的影响等,心理上往往有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 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处于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产生各 式各样的焦虑心理。(1)学业焦虑心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学习任务、内容、方法等 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有些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平时 学习不努力,考试前临阵磨枪,匆忙上阵,导致成绩下滑,出现自卑自责、厌倦 恐惧考试等学业焦虑心理。另外,考试成绩与大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 途如入党、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所以,有些大学生对考试外在价 值过分重视,产生考试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心理问题。

(2)社交焦虑心理。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无论是情感还是交际都考验着学生们的随机应变和接受能力。另外,随着年龄的 增长、思想的成熟,渴望爱和被爱的情感以及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但大学生的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对突然降临的爱情或者瞬间即逝的情 感缺乏成熟的应对策略,造成在人际交往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心理一旦无法承 受,便会引发各种精神困扰,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问题。

(3)就业焦虑心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展,近 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心理准备不充分,创业空间的 狭窄以及高期望值与低就业率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求职大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 理想的工作而引发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危机感,陷入迷茫 的就业焦虑心理情绪之中。2. 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代社会改革与对外开放激发了人们的竞争观念,推 进了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过程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如分配不公、拜金主义及裙带关系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学生心理受到冲 击,出现疑虑和价值取向的迷茫,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烦恼和焦 虑。另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不少学生焦躁不安, 这也是焦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学校因素。高校是对大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专门机构,也是大 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关心不够, 使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加上有时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思想 实际,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作用等,也阻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大学 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一旦 处理不当,便会产生焦虑心理。

(3)家庭因素。家庭作为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方式对学 生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大。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差,花钱无计划,意志薄弱,挫折承受能力低,一遇到困难就 不知所措,容易出现焦虑心理。另外,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高额学费 和生活开支的压力,他们感到苦闷和压抑,容易出现焦虑心理问题。

(4)个人因素。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虽然达到了生理的成熟高峰, 但部分学生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同时,现在学生一般是在颇为顺利和受宠的环境 中长大,社会生活阅历浅。这就决定了他们心理素质敏感而脆弱,对外界的适应 能力低,适应手段少,产生心理冲突而难以缓冲和解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 外,大学校园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地方,随着学生自身地位的改变,也会出 现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使一部分学生变得不知所措而逐渐产生焦虑心理。

总之,焦虑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要认真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有针对性地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

三、缓解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观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作用于大学生, 其目的都是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大学生形成完 善的人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御和缓解高校学生焦虑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面 对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应该立足现实,紧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特点需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让学生正视问题、发现根源,引导学生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提升克服困难的心理 素质,帮助他们摆脱思想困扰,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引导, 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自我,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当代大学生的 独立意识很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敞开心扉,探求适合自 身成长的道路,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利用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去克服 和修复自身的焦虑心理问题。2. 加强安全型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抵抗焦虑心理的承受能力 (1)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防御、缓解高校学生焦虑心理问题。“校 园文化是借助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既包括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也包括学校制度、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 力量,它能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从高校角度来说,要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丰富 多彩的校园活动,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大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 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促使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2)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 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工作能 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及自立能力。因此,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 些义务劳动和生存锻炼活动,鼓励学生在双休日和闲暇时间勤工助学,培养劳动 观点,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个人完善的人格,并在未来能够有良好 的发展,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 采用关怀型工作方式,帮助解决困难,疏导学生的焦虑心理 (1)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 个体,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解决大学生焦虑 心理,应该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为学生保持健康心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帮 困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对于毕业生,要做好择业与就业 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提高就业率。

同时,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的转变与适应,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调剂课程,提 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学生将会以积极的心态、健 康的心理去面对市场的挑选,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走向社会。

(2)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解决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 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工作。在实 际工作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思想行为,理解、尊重、爱护学生,增 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主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要尊重他们的进取心,时刻关注 学生的实际困难和疾苦,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困难,提高思想境界及心理承受能力, 从客观上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尽快树立人生远大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 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合理地培养人才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心理健 康课程对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有重要的教育指导作用。作为高校来说,首先, 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 健康知识。其次,还要积极开设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配 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来询学生的感情,协助来 访学生改善认知结构,树立对自己、他人及其他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指导与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缓解其焦虑心理压力。同时,要建立学生的心理健 康档案,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2)引导竞争,强化心理适应能力,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适,学会正确对 待焦虑。大学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身居其中的大学生也不知不觉地 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成 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是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不断激烈,大 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与阅历还比较缺乏,心理成熟程度还不高,容易感到困惑和迷 惘,从而导致出现焦虑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引 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尽快实行环境与角色的转换。与此同时,应指导学生重 新探索学习方式,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 准备,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正常的焦 虑是一种动力,要正确认知焦虑心理,切不可为焦虑而焦虑。要加强以磨炼意志 和品质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环境,合理调适自我,从而保 持一种比较轻松自在的心态。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 接班人,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责任。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学业顺利、事 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提 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克服焦虑心 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积极 投身社会实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作者:张春玲 郭敏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1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