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干部述职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来源:领导干部述职 时间:2019-11-25 07:52:09 点击: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关于微博的概念及特征的论述 (一)微博的概念 对于微博概念的表述,各位研究人员基本达成一致,即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 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及时分享”。

(二)微博的特征 关于微博的特征,各位研究人员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博 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做出了相应的总 结。

1.传播对象的平民化和广泛性微博对于用户发言的字 数限制通常在140个字以内。这一限制条件决定了微博的发 布者不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任何具备打 字能力的人都可成为微博发布者,这就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 用门槛。如刘开源和叶旭洋所说,微博“大大加深了草根化 和民主化的表达,平民化逐渐成为主流。”③ 2.传播内容的互动性和原创性微博通过其“关注”、 “转发”、“评论”功能,实现了传播内容的及时互动。如 丁西省认为“用户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微博发布信息, 还可以根据用户兴趣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接受对方的 信息,并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想,达到沟通的目的。”④对于传播内容的原创性这一特征,各位研究人员也给出了 自己的解读,如张筱荣认为由于微博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 网民“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大量原创性的内容 在微博上成批生产出来。”⑤李文浩,姜太军认为,“微博 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版“台,将莎士比亚和 平民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⑥由此可见,微博为更多的“草 根”阶层创造了发出声音的平台和机会,冲破了在现实生活 中人们交往的种种壁垒,大大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 之间的互动性。

3.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交互性新浪微博广告语“随时 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微博传播形式 的多样化和便捷性。正如张筱荣所说,“微博用户既可以通 过手机短信、Wap浏览器发表微博,也可以通过电脑上的Web 浏览器、即时通讯工具(即IM软件,如QQ、MSN、Skype、Gtalk) 发表,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提供的开放API接口发表。”另 外微博在传播过程中也弥补了传统媒体通讯软件的不足,如 刘开源、叶旭洋所说“传统媒体的即时通讯软件,QQ讲求现 场点对点进行沟通,邮件等则是传输双方存在一定的距离, 不能即时打开。发出者和接受者经常出现分离状态。”而微 博则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及时 互动。4.传播效果的迅捷化和扩散性微博的这一特性在研 究者中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如张筱荣认为,“微博可以 使用户将每天的见闻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在互联网上,其他用户可以及时查看、回复并转发微博。”于阳认为,“由于微 博140个字符的限制,使人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信 息的发布。”⑦由于微博的“关注”和“转发”功能,使得 一条微博内容呈几何级扩散性迅速传播开来,这也就在客观 上增强了微博内容的影响力。这种迅捷的信息扩散能力是传 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二、微博受大学生推崇的原因论述 探讨大学生乐于使用微博的原因的文章不是很多,在三 十一篇文献中,只有三篇提到了这一问题,现将各位研究人 员的原因分析进行分类总结。

(一)摄入大量信息的需求 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传统媒体报道滞后性和内 容的中规中矩性已不能满足他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而微博信 息量大、更新及时等特点又比较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习 惯。正如于阳所说,“大学生正处于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阶 段,每天需要摄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微博因其海量的信 息量,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张文,胡启明认为“微 博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热门信息,大学生普遍对热门话题有充 分的关注度……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 世界。” (二)个性宣扬的需要 90后的大学生通常是认为不被社会理解的一代人,他们 急切需要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急切需要一个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倾诉对象,而微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心 理诉求。如于阳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声 音,发表看法、上传图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情 感的宣泄,创造个性化品牌。”密甜甜认为“在微博这一全 新的平台上,大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发挥 自己的影响力,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三)人际交往的需要 现今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当他们远离家乡,进入 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时,内心的孤独感和渴望与人交流的情 感会更加强烈。而微博则为大学生广泛的交友提供了便利的 平台。正如于阳所论述的一样“大学生能够在微博上结交来 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将人际传播的范 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张文,胡启明认为,“微博可谓是 人际交流的虚拟载体。联络熟人、朋友,认识陌生人,扩大 交友圈这是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微博的重要原因。” 三、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关于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是众研究者中 讨论最多的一部分。在三十一篇文章中有二十五篇提到了微 博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总结这些研究不难发现,研究 者是从微博对大学生和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和挑战几个维 度进行论述的。

(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1.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和三 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在这中间充当了思想引路人的重 要角色。在微博上,教育者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学生的思想动 向,及时纠正错误观念,渗透主流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李文浩、姜太军认为, “微博以其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 中,为教师提供平台能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积极帮助学 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再如,黄春丽,张文 超认为,“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善于以身 边的典型模范人物作为代表,利用微博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 义和集体主义的全面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⑩(2)有助于大学生宣泄情绪,娱乐心情由于微 博匿名这一特征,使得这一领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宣泄情感、 吐露心声的最佳场所。曾军顺认为,“以微博信息发布者和 收听者的双重身份,能够较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宣 泄需求,微博如同一个心灵的记事本,成为他们情感宣泄的 渠道。”�����杨宁认为“那些由于害羞等心理原因不 愿和别人交流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交流平台倾诉情感、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倾诉,即使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 解决,但受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可以很好地缓解倾诉者的 情绪。”�����另外,微博的娱乐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曾军顺写道“在微博的使用上,大学生还更多集中在娱乐 范畴,在明星、娱乐、游戏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度,以此来娱乐心情。”丁西省认为“在使用微博时,大学生的兴 趣多集中在娱乐演艺方面,对明星、娱乐、游戏等显示出更 大程度的爱好和迷恋,并以此轻松心情,娱乐生活。”(3) 开拓大学生视野,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微博上每天都有海量 的信息发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赵迎欢、吴峰 等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天花在电脑前1小时的比例为47. 98%,占被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71.58%的学生承认网络是 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可见,微博已经成 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据刘 春雁的调查“48%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讯, 而且从微博上获取资讯对生活的帮助看,6%的学生认为微博 对自己有很大帮助,35.5%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的帮助,46. 3%的学生认为有些帮助。” 2.微博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1)易削弱大学生自制力, 产生类似“网瘾”的依赖心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自制能 力强的同学来说,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控自己的行为,使网络 为我所用。而那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同学,网络对于他们来说 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深渊,一旦沉迷于此就不能自拔。而微 博由于其登陆便捷以及具有隐蔽性,导致有些大学生形成了 随时随地刷微博的习惯,根据丁西省的调查,有13%的学生 在上课的时候曾经用手机登陆微博。刘毅认为这些“微博控 完全将自己封闭在媒介中,如果无法将现实和虚拟社会进行 转换,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错位。”�����(2)易形成大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产生认知偏差作为来自媒体的一种全新 的形式,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使用者一个人说了算的自 由空间。正如刘春燕所说,“微博世界中,每个人都是自己 话题的主体,自己是这个空间的主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就很容易使原本就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大学生形成以自我 为中心的思想。另外,微博内容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碎片 化,海量信息在没有经过过滤的情况下充斥在微博中,极易 冲击大学生正在建构的认知结构。吴勇认为“微博网络上充 斥着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容易造成信息的泛滥和污染。

网上落后、腐朽的思想和文化接触多了,会给大学生带来思 想冲击,腐蚀其心灵……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产生迷茫心 理。”�����(3)影响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在微博这样一 个虚拟的空间中,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屏幕所取代, 许多大学生更乐于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选 择闭口不言。丁西省写道“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摆脱和熟人 直接的意见交流,他们在面具的演示下可以轻松表达……但 在这种‘异化’的局面下,个别大学生会混淆现实交往与网 络交往的界限,导致其真实人格与虚拟人格产生激烈冲突, 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变得困难。”曾军顺也认为“虚拟交往使 学生自我封闭,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和沟通能力减弱, 现实人际传播能力大大下降。” (二)微博对思政工作的影响 四、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对来势汹汹的微博 大潮,一味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何在微博环境 下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是众多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树立主动探索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 (二)开设微博课堂,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利用微博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 形式进行思想渗透,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

如方宏建、杜亮建议“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紧密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沟通;利用微博‘评论’功能,主动 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微博‘转发’功能, 构建畅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途径”�����,密甜 甜认为“利用时尚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打破长篇大论的灌输模式,让微博碎片化的信息零 散地环绕在学生的周围,能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大学生对思 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抵触情绪。”曾军顺认为“教师应针对大 学生的思想特点,将与微博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在教 学内容上必须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变化,力戒缺乏针对性和 时效性。” (三)重视精英分子,塑造意见领袖 (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媒 介 素养是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科目。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 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 够理解其意义并能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 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传媒工具,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 重要途径。周源源、费国强认为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首 先,要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之充分享受媒介的信 息服务;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价值判断能力;再次,要 强调大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延江波认为“面对微 博上参差不齐的信息,容易受到误导。因此,一方面需要老 师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的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不盲目随从,不轻易相信,要 有自己的判断力。”�����郑丽霞认为“高校是提高大 学生媒介素养的主阵地,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高校 要从思政渗透下手,注重教育引导,通过开设讲座及相关公 选课程,教授理论知识,增强大学生微博用户的辨别意识和 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五、对现有文献的思考与展望 综合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不难看出,大家对于微博与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关于微博的 特性以及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不再赘述。在这里,笔 者想对现有文献作出几点自己的思考,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 望。

(一)对现有文献的思考2.微博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涉及较少,很少体现“学生 本位”教育理念纵览多篇文献对于微博思政教育创新的论述 不难发现,众多研究者仅仅将微博视为一种思政教育的新工 具,更多是从技术层面论述如何利用微博提高思政教育的效 果,而没有对微博所能承载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高度重视。

如果只是把原有的思政教育内容生硬地“搬上”微博,以信 息发布者的身份自居,不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不参与大 学生的讨论,那么那些“课堂微博”、“高校微博”迟早会 沦为一种形式,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会被新的传媒工具所吸引。

现在渐渐没落的高校微博就是很好的佐证。

(二)研究展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