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干部述职 > 思想政治教育论实践特点策略研究论文(共7篇)|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论实践特点策略研究论文(共7篇)|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来源:领导干部述职 时间:2019-11-12 08:49:41 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论实践特点策略研究论文(共7篇)

思想政治教育论实践特点策略研究论文(共7篇) 第1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实效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目前的学校教 育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课堂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理论 难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践,并进一步深化;
日常教育也较少从思想政治理 论教学中获取理论上的指导,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日常教育实践,两者的脱节 从而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知、情、意、行的不统一。对两者进行融通,是当前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统一关系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两者各有侧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一)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論以何种方式开展,它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 征: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保持特定的性质与方向,有计划、有组织地引 导受教育者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进行 教育的“第一课堂”,是主渠道,主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由专业教师来实现对 学生的政治思维和道德思维的培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 时刻刻、事事处处应用的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教育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 径”[2],是“第二课堂”,通过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自主活动等方式为载体, 通常由辅导员或者相关活动组织者,通过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 文化、道德方面的渗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做为培育基础,深入弘扬民族精神, 使之作为文化心理成为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
进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培 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上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方式具有互补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一种文化心理或者是社会心理,是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外部成 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交往环境、学校环境等等都会产生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并且逐步形成心理认同影响自己当下以及今后的价值判断。另一方 面,是受教育者自己的独立认知和价值判断,在一定环境中,受教育者按照一定 的道德法则去评价周围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形成自 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此,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正确的理论的指 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规范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 助学习系统、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要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个体间客观 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统一的规范性教育未必能够产生同样有效的效果。“思想 政治品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和贯穿,这是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教育无法做到的”。[3]因此,学校教育要抓住机会善于营造和利用大学 生的群体心理,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 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促使正面的“心理连锁反应”效果在教学中得到加 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根据他们的个体 差异和个性特征优化教育过程,通过社团、参观历史遗迹等现场教学方式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统分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 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发展。

(一)建立统一领导体制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打破两者 各自独立的僵局,两支队伍的协调配合也要从学校领导体制上寻找出路和思路。

要在学校的层面统一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一个长期而 有效的机制,进一步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形成一套班子,成立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级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 级领导都要在委员会之列,真正做到组织系统化,工作一体化,统筹安排有关思 想政治教育全局的工作,对重大理论学习,重大活动部署,要在两个阵地上同时 进行,努力营造课堂内部和课堂外部相互呼应、协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以丰富多 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育效果。(二)实现教育机制协调配合 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两个课堂”要建立相互 配合的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完善协调配合机制。“两个课堂”既要做好 本职工作,又要在各自的框架内彼此延伸。作为专职教学人员,不但是要完成自 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 会活动等方面多予以关注和了解,时刻主动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多渠道 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资源,根 据实际情况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增 强。同样,辅导员也要对课程设置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积极对课程 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向理论课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配合理论课 教师维护好教学秩序、完成对学生的课程评价。

(三)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其产生过程中,都有自己特 定的进行方式,都是针对一定的问题而产生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 其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在逻辑上具有可迁移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育形式 也要采用多种方式,逐步体现时代气息。两种教育形式要在新的形势下,遵循马 克思主义的方向性原则,相互借鉴和吸取,共生发展。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吸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自觉将红色遗迹、英烈人物等吸 纳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 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官震撼,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方式 在当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满足 大学生丰富的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的教育多渠道进行。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 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 对自身生活的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4]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多 元化的教育下,其独立自主意识逐步增强,更多的关注个体的存在意识,而不是 一如既往的把自我湮没在群体的无意识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既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又具有个 性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教育需求和个性需求,探究他们的个体心理,多一 些人文关怀,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教师也才能在此基 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 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一方面, 學校可以利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历史景观,文化遗址,历史上 建立的名人纪念堂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历史遗迹都是历经 多年沧桑保留下来的,所留存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不具有再生的可能;
另外还 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是现代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来的,如历史纪念 馆等,虽然数目也不在少数,但相比巨大的社会需求数量则明显不足。另外,如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教育资源,如果使用恰当,能够产生 巨大的增值效应,学校教育就是要采用各种渠道多角度挖掘教育资源,使用统分 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合理的评 价。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积 极的示范意义。以此,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 系迫在眉睫。要建立“两个阵地”的统一评价体系,课堂内外统一起来,形成总体 评价结果;
要把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不能以个别随机抽查作为评估结 论;
同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作用,有计划的开展自我评估和互评。要按 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对评估结果予以及时的反馈。最后,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系统 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评估报告,以此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和水平。

作者:王川 第2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优良传统和 优势所在,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和国家不断深入推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下发了一系列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文件、方针、政策,涉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 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全国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指引推进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 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稳步推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 新型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融合,深刻的促进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 断提升。同时,新型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的 方方面面。同样,基于大数据的新型信息科学技术的这一影响同样发生在正处于 人生成长成才关键阶段的当代大学生。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 工作与以往时代相比,具有许多新的典型的特征,这些新的典型特征,在给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鲜方式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持传统优秀工作方式 的基础上,必须紧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特点,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信息科学 技术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 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1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 的工作、生活已经完全与信息科学技术高度融合,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越来越 呈现出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便捷化等现代化的生活特点。这些崭新的变化, 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对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产生着深刻的 影响。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广大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应对。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范围和领域从现实生活扩展到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无论从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知识储备、技术支持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工 作能力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向多维度、 综合性、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
在知识储备上,从以往的掌握专业性 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技能上向政治、经济、心理、就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 科综合知识储备转变;
在技术支持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熟练运用大 数据时代的各项信息技术产品和通讯技术。这些都是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大数据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网络在带给大学生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大 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统筹现实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数据网络世界 的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阵地,协调推进两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布局,牢牢掌握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 新性。

2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 高度关注并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阵地,主动发力, 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 当代大学生,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基本覆盖了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QQ群等多种大数 据网络信息平台;
部分高校还开设有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更加专 业化的思想领域引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平台建设并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部分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单一,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不畅,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 我们认为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到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和新要求,积极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当前大数据交流平台, 开发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吸引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上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世界,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提升網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 领域,也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应当积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大 数据时代,大学生接触信息量较以往大幅度提升。这也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全方位的关注 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向,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政工干部、辅导 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配合,形 成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协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高校政工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推进的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一体化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学校官方微信平台,辅导员工作之家、思政课学 习交流平台等网络载体,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多样化、丰富化的展现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关注各类网络 舆情,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指引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 头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技术 支持,增强工作主动性。

4引导大学生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两个领域中学习成长,信 息科学技术与传统生活的深度融合,深刻的改变着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衣 食住行到学习成长,大数据在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 管理、成长成才带来了一些列问题,这些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 题。当前,在大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课堂上“低头 族”的逐渐增多,对此现象,一种观点认为是大学教师组织教学行为的问题;
一 种观点认为是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原因。我们认为,对于此种现象,应当结 合当前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综合影响,给予辩证的认识。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当通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大 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当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提升自身克制手机网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网络生活运用方式,能够给自身的成长带来积极的成 长,而不健康的过分沉迷于网络的生活方式,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则是消极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大数据深入影响 人们社会生活的今天,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研究大数据对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同时,全方位掌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自 身的贡献。

作者:张华龙 第3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 1.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特点 首先,具有复杂性。集中体现在知行统一的复杂性。就"知"而言,有 可能是真知,有可能是假知,也有可能是无知。无知又分为了未接收知识和接收 无力,未接收到知识是由于教育缺位导致的内容缺失,而接收无力则是认知能力 不足所造成的认知无力;
假知有应试性的认识与伪饰性的认同,应试性的认识并 未将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内化,而伪饰性的认同则是迫于压力而假装接收社会 要求的思想行为规范。就"行"而言,既有偶然的行为表现也有长期性的行为习惯, 即便是在真知的基础上也会有正行为、负行为、无行为的反应。既然知和行分别 都有那么多情况,要达到二者的统一,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次,具有实践性。因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是将认识转化为行 为的途径。其一,认识源自于实践的需要。之所以需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源自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只有掌握了一定社会对 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要求,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 化,才能更自由地参与社会实践;
其二,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品德知识只有不断 应用在实践中才能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
其三,知行的统一与否只有在实践中检 验。知行是否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

最后,具有社会性。因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具有社 会导向性,只有符合按照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才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如果 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则会面对无形而有力的压力,使个体产生被社会抛弃和排斥 之感。总之,人的思想品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总是会自发或者被引导根据社会要 求不断调整方向,这也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的阶级性或者说意识形态性。

1.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

内部系统包括认知、心理、行为,三个要素分属三角,三者构成一个稳定而循环 的三角系统;
外部系统包括环境和教育两个要素,环境和教育构成的外层系统浸 润着内部的三角系统。如图所示:
1.2.1内部系统 要素一:认知。"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反映思想。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的认知即 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主流思想等内容。"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受到其认知 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想政治道德意识,在不同意识指导下人们有不同 的行为以及对行为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因此,认知在整个系统中处于基础性位置, 它为知行的统一提供"应该怎么做"的回答。

要素二:心理。

心理是在知行统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动机、情感倾向和意志品 质等内容。在知行统一过程中提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回答,心理对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过程起着调节支配作用,影响知行统一的进程与结果。"通常情况下,当 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需要时,就会感到情感方面的满足, 反之,就会感到悔恨或不满意"。意志品质是有意识地支配、調节行动,克服困 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要素三:行为。

行为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它为知行的统一提供"正 在做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 素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各种行为能力对其进行保障。思想政治品德行为能力主要 包括有思想政治品德践履能力、迁移能力以及恰当的行为方式。

1.2.2外部要素 要素一:环境 环境主要通过社会活动对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环境的 影响具有全面覆盖性和潜移默化性以及持续性:全面覆盖性是指环境对人的思想 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在空间上范围广、接触面大;
潜移默化性是指环境对人的思 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方式具有内隐性,在无声无息中促成变化;
而持续性是指 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

要素二: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人 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决定人的行为。只有将主流思想通过教育传递给大众,再将这些主流思想内化于心,指引自己今后的行为举止,长期以往为个人思想品德的形 成打下基础并提供方向。因此,作为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

1.3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1.3.1认知的构建 心理活动对认知构建的影响既表现在认知的起点又表现在认知的过 程。人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而兴趣源自需要, 源自对象给人带来了某个方面的满足。行为对认知构建的影响过程实质是认识在 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深化和检验的过程。环境对认知构建的影响主要具有加固 或消解的两种功效。如果环境与个体正在构建的认识具有一致性,那么有利于认 识的消化吸收;
如果环境与个体正在建构的认识相背离,那么就会导致认知构建 的障碍。

1.3.2心理活动的发展 心理活动也并不完全是个体内在的运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 制约。一个人的认知可以控制人的情绪,改变心理活动,达到舒缓人的心理,理 性行动的作用。社会存在行为评价机制,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顾及到社会对其的 评价,所以,在出现有分歧的行为时,就会产生不同心理活动,从而给个体带来 更强烈的情绪体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对心态的滋养。好的社会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造就更加良好的 社会环境。此外,教育对于心理活动的发展具有科学的导向意义。

1.3.3行为的发生与习惯的养成。

认知指导行为。一方面,个体对于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比如,思想、政 治、文化等的认识,这些认知在个体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人生理想、选择行为方 式的时候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系统可以为个体提供" 应该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等信息,从而实现对个体行为内容与方 式的指导。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系统还可以发挥对行为的评判作用。认知系统 可以监察行为是否偏离正确方向并发出警告,也可以判断行为与认知是否实现统 一。教育引导行为。通过不同的教育促进不同的思想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引导什 么样的行为。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以需要的激发与唤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一方面,就要让接受教育者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形成 只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成为思维活跃性人才, 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教育的需要,一个人的需求将会带来无限动力,只有自己看重 这个教育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

另一方面,从整体入手要改变枯燥的思想政治的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 当下最新的事件,引起教育对象的关注,激发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欲望,从而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其促进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具体分 析接受教育者的情况,不同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内容。

因材施教才能满足受教育的需求,在最短时间将知识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最 终达到用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思想指导行为的教育目的。

2.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啟示 首先,重视实践教育法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中的重要作用,为行为的 发生创造平台。因此,我们就要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多开展实践教育,不可否认, 在有参与、可感知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往往会事半功倍,因 为在实践中可以践行认识,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在同伴和教育者做出的评价中 及时调整行为,教育对象都需要得到社会和同伴的认可,而只有实践中这种来自 社会和同伴的反馈才更明显,因此在实践环境中的教育影响力更大。此外,笔者 认为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将教育对象的知行统一看做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急于求 成,允许、鼓励教育对象去尝试错误,通过不断改正错误行为从而找到正确的行 为。

其次,在改善理论教育方法中将教育从知识转向实践。常见的理论教 育法,多存在灌输知识的无效教育的问题,只是一味的输入并没有让其转化为自 己的思想,最终也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 仅仅只是在传递一阶级的思想观念,还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角色扮演的具体要求, 明确地告知教育对象在社会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每个角色的要求以及没达到要求 可能产生的后果,使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做一个" 社会人",也使理论放下其严肃、死板的包袱,成为指导教育对象行为的具体规 范和标准。总之,就是促使理论教育从知识的传导转向实践的指导。再次,重视榜样教育法的重要作用。"榜样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突出的形象诠释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和共产党 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它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法。由 于个体成长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对于同等教育的内化程度不同,所以,不是每个 教育对象都能在接受过一次理论教育就将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纳入自己的 思想体系,而且知行的统一也需要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和阶段,这都需要一个榜 样生动又持续地传递社会的要求和期待,让他们学习和模仿。此外,榜样的带头 作用还可以形成利于社会发展的风气,滋养共同体内的心态。例如,家长、老师、 同伴等榜样示范都可以为各自所在的场域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李唐等 第4篇: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微信的特征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作为一个方便人们社交生活的 应用程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具有如下特点:
传播信息的微小性、信息传播的即时行、信息交流的互动性、使用及传播的广泛 性。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 施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居主导地位。但是,微信给思想政治教育主 体带来的挑战也愈发明显。微信的使用具有广泛性,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传 播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由掌控者变为参与者。一些信息可能在主体筛选之前, 就已经通过微信传播给了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体的主导地位。微信 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加多样化,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思想理论没有说服力。不仅如此,在微信已经在大学 生中普及的背景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用甚至不会使用微信。时代的变 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和理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2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要是指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 具有个性和创造性;
个体意识趋于强化;
擅长接受新知识,思想受网络影响大等。

在微信时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挑战。

微信上信息繁多庞杂,而大学生思想容易受外部信息的影响,易形成错误的思想 观念。同时,西方敌对势力频繁借助微信向大学生传播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观念, 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影響大学 生的健康成长。另外,由于微信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工具,再加上大学生的个 体意识越来越强,部分学生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潜 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3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对开展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来表达意见,进行交流。

在聊天中形成的一些结论一旦开始传播,就容易引起共鸣。同时,现在大学生中 “宅”文化突出,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塑造手段单一,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所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越来越弱,因此,新形势下,重新塑造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是当务之急。

3微信时代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转变观念,提升理论素养和工具应用能力 在微信时代,为适应形势,就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

首先,其应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从思想上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于年龄、 身份、成长环境与大学生不同,容易与他们有代沟,所以其应真正做到转变观念, 从思想上融入学生。利用微信,与学生成为好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加入班 级群聊,掌握班级动态,在“关键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注学生的朋友圈动 态,在适当时进行评论,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利用微 信公众平台发“声音”。最后,提高工具应用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这就要求 主体要有熟练掌握和应用新工具的能力。主体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向专业人士请 教、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工具应用能力。

3.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要增强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微信对大学生的挑战越来越明显,为应对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努力。首先,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既需要主体转变观念,积极实施,也需要客体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 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所以,主体要不断搭建平台,可以建立 校园微信公众号、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大学生要不断学习, 培养全面思考问题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微信传播的信息广泛,而大学生知识水平 有限,对一些信息可能会形成片面的看法,因此,大学生要把课堂学习与自主学 习结合起来,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大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学习,课下勤于 思考;
经常参加校园讲座,拓展涉猎领域;
参加校园实践活动,把课堂学习的内 容应用于实践中;
多跟教师、同学沟通。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日俱增,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充分利用校园BBS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校园正 能量事件;
评选校园榜样人物等,发动学生进行投票,在无形中实现舆论引导。

此外,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要不断创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学院、班级可以建立自己内部的微信群和 微信公众号,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发布信息,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使 用微信的推送功能,推送一些与学生就业、考试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微信公 众号的关注度。

作者:张晓静 第5篇: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也是 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必不可少的载体。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由于教育者缺乏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特点的把握,导致出现了 一系列很严重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阻碍 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 特点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有效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含义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是指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教 育者依据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来对中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1],把正确、合理 的思想信息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传递给中学生,使之从中受到教育,从而让中学 生的思想觉悟得到启发,态度和行为得到转变。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教育者与他们沟通交流主要是通过 语言来进行,教育者要达到有效管理、教育中学生的目的,就有必要掌握合适的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并且需要进一步深入体会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 术的特点。

(一)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传播的本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 艺术的首要特征。[2]随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 求教育者在与中学生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要富有思想性,能够充分把握理解目 前中学生的思想所处的一个状态,并且要根据每个中学生的特殊情况来采取相应 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同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使中学生能够 领会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及其话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深意。比如对那些不愿接受学校 规章制度的学生来说,刻意严厉的惩罚方式不仅不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教育者 心服口服,更可能会与教育者产生外在的矛盾冲突,所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法 就是教育者做中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具有思想性的言语交流,让这些学生从根 本上转变思想、转变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激励性 在任何一个领域,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有物质方面的激励,也 有精神方面的激励。激励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上进,态度变得更加端正, 行为习惯也会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教育者在对中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 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要说给表现好、成绩好 的同学,对于差等生来说,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效果会更加明显。他们不仅 会在学习上更加刻苦,更加用心,也会从内心深处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激励和关心。

出于不想辜负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的目的,在课下他们也会积极乐观地与老师一起 交流,一起探讨问题;
在思想上也会由原来的自卑、内向变得积极开朗、乐观豁 达。(三)精练性 “精练性”就是教育者在与中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 育用语要简洁,能够用精练简洁的话语去概括丰富的内容。目前的中学生普遍存 在自以为是的毛病,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去大胆尝试任何事情,并且不愿 意听别人的劝说和批评,更不愿意让老师和父母干涉他们的生活。他们对老师、 家长的唠叨和啰唆更是厌烦不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與中学生交流沟通 时要抓要点,明确中心,说话干净利索,不啰唆,不重复,做到言简意赅。只有 这样教育者才不会让中学生产生厌恶感,才能有利于强化教育者和中学生之间的 感情,从而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理解性 中学生由于年轻气盛、缺乏生活经验等因素,在思想和行为上总表现 出特别单纯、幼稚的特点。在想问题和做事情上考虑不周全,容易冲动,经常会 犯下顾头不顾尾的错误。教育者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冷静,想想问题出现的 原因,并根据原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一个还没 有完全长大成熟的中学生,所以面对中学生所犯的错误,教育者一定要以宽容谅 解的态度来教育他们,用缓和的语气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并且以积极端正的态度改正。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其语言表达的艺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 素。[3]科学合理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艺术,关键是要掌握中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特点,并遵循其规律,恰如其分地渗透到对中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朱斌杰 第6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的教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能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给予更多的帮 助。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所关注的一项内容。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缺乏将科学化的教学体系融入到 实际的教学中的行动。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其不 仅可以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更能为学生开辟一个新的发展途径,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简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我国而言,我国 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地实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 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课程。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融入更多的先进思 想和先进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让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了解 国家的思想政治核心内容,这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从古至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具有鲜明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思想素质和一定的道德标准,更要求学生懂得如何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学生而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 和学习开辟新的途径。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诱导 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关注程度。从宏观角 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教育者 首先要严格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样才会取得 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一)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 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应该有一套属于自身的理论体系,其研 究也应该具有独立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规律。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在开 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一些教师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他们缺乏对学 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的深入思考,只是一味地灌输思想政治理念。而对学生进 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将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际的教 学当中,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信息化社会的魅力的同时,未来也能够为社会输 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如何实现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科学化的发展为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 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理 念,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前要想实现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学,首先就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 新,通过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且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 式与当前倡导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巧妙地结合到一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一些成熟的教育理念,要不断地联系 实际进行教学,注重教育效果。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 认识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其找到一个正确的 发展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等内容,通过 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顺 应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因为民族的振兴必将离不开正确的思想理念的培 树和其教学体系的构建。所以,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当中,人们应该适当 融入一些科学化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设置,更好地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郭晓霞 第7篇: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与人文素 质培育同时进行,应该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实施的基本要求。我院的2017年《学 院工作报告》也提出“构建由思政課、人文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程构成的思 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全面推进大思政工作体系内涵建设和品牌铸造, 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教育内容。” 本文试从《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专业课程中如何开展 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大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目标1.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时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 学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与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现金 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工程项目方案比选、工程项 目的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 目国民经济评价、工程项目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工程经济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1.2《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常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实现:
(1)知识目标。掌握建设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经济分析基本方法 及其经济评价指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有一个系统 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工程造价控制、建设项目评估和房地产投资分析等经济分析 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 质与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与工程经济相关的工作(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 告、财务评价报告、投资咨询)奠定职业和能力基础。

(3)素质目标。提供课程教学过程,同时让同学们树立经济成本观 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可持续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全面意识等,增强社会适 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完成“立德树人”与培养正确“三观”根本 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 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

(1)思政理论教育。目前高职思政理论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 策》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其教学任务是对高 职大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塑造和价值行为引导的思想观念系统,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日常思政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高职思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 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是思政理论课的拓展与延伸。一般以 校园活动为载体,以班级或学生社团为单位,通过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和各种素 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 其他实践锻炼中达到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素质和价值期望。

3《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实践 《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是一门政策性和思想性较强的课程,它饱含经 济学理论与方法、经济思想、经济建设政策,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充满着丰富的思 想道德价值观念与人生哲学,比如:
(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三思而后行,市场、技术、经济的可行 性;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立与统一无处不在;

(3)调查预测与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就有了 发言权? 现金流量的方向的确定——先有付出、再有回报,先有CO、再有CI;

(4)现金流量表中的“年份”含义——不唯书,“年份”实为“年末”;

(5)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间就是金钱!当金钱遇到时间呢? (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买的没有卖的精,调整计息周期变化 大;

(7)不确定性分析的原因——风险来自变化;

(8)不确定性分析的步骤——以不变应万变,以确定性分析为基础;

(9)问题树分析——原因表明方向,后果决定态度;

(10)期望值法与决策树分析——馅饼的后面有陷阱,期望值后有风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