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干部述职 >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教师如何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影响分析]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教师如何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影响分析]

来源:领导干部述职 时间:2019-10-03 07:59:16 点击:

小学教师如何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影响分析

中小学教师如何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影响分析 前言:
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四个阶段:学徒 期,学会教学,掌握基本教学技能;
成长期,积累一定教学 经验,教学技能较为成熟;
反思期,有一定理论认识,能用 理论指导实践;
学者期,有较强的理论认识能力,能理论沟 通实践,融会贯通(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中小学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观点)。[1]然而,许多教师停留 在成长期,满足于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这些教师有一些是 主观上不想发展的,更多的是找不到发展的切入点,即研究 能力差,从而理论认识能力低,更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 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层次。停留在成长期的教师容易产生职 业倦怠,对重复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感到厌倦。因此,走进研 究性专业生活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研究性专业生活 方式是指:“教师掌握了研究的方式,感受得到了研究的乐 趣,将研究融入了自己教育教学的专业成长中。在教育观和 学生观上视野开阔,认识深刻。快乐并灵活自如地驾驭教育 教学,总结、概括、提升教育教学。”由此可见,研究性专 业发展方式是贯通教师成长,实现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认识科研是教师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突破点,学会研究是 教师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基本条件。

一、科研是一种应用性高端思维方式 超越科研本身认识科研,科研不神秘,它是一种高端的思维方式;
科研很好用,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问题解决,科 研也灵动,掌握了它就可以灵活应用,感受豁然开朗的幸福。

(一)中小学教师如何认识校本科研 1. 科学研究的基本含义。第一,从科研的内容看,科 学研究是回答未知问题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提炼和概 括的过程;
第二,从科研的形式看,科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 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特殊的 认识与实践活动;
第三,从科研的作用看,科学研究是解决 复杂未知问题的创造性活动,既有实践,又有认识。

2. 科学研究的主要性质与特点。从科研的基本含义中 可以概括出八大个性、五大特点:
科研八性:信息性与系统性;
目的性与创造性;
复杂性 与计划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科研的五大特点进一步解读了 科研的性质:即科研是回答复杂问题的活动;
科研是系统的 信息处理活动;
科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
科研是既有认 识又有实践的活动;
科研是创造性的活动。科学研究不是一 般的信息处理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设的系统的 信息处理活动。因此,科研的本质是经过系统的信息处理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中小学校本科研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认 识的校本科研实际上仅仅是科研的显性过程。科研的全过程 有隐性和显性两个过程。隐性过程包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或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和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等过程。是观察和发现问题,明确研究的“问题”的过程,这是研究 的起点。一个没有问题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不明 确的研究是盲目的。然而,这是经常被许多教师忽视的过程。

因此,了解科研全过程,提高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成功的 基本条件。显性过程是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明确 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对研究活动进行周密的设计,形成 研究方案,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并完善和总结假设解决问题 方法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 设计有问题要反馈回前边的过程去修改和完善,发现新问题 会反馈回前边的过程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或者提出新的问 题进行再研究,全面认识校本科研,建立科研的整体概念, 明确科研的主要环节十分重要,否则将会出现半路科研、无 从下手、泛泛研究等问题。科研的全过程如(图示1)所示。

4. 中小学校本科研的一般环节。许多中小学教师研究 工作呈现“散”和“乱”的状态,不清楚研究过程中要遵循 哪些程序,关注哪些环节。认识中小学校本科研的一般环节, 对于引导教师规范研究,了解并做好每个环节研究工作,高 效并有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校本科研 的主要环节见(图示2)。

5. 中小学校本科研要素及关系。通过对科研的性质、 特点和过程的研究,可概括出科研设计的五大要素:即问题、 目标、内容、方法、成果。任何复杂问题只要理清这五大要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都能很好的解决。这就是课题设计的 规范,也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认知模式(心理结构或图式), 可称为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端思维方式”。

研究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不利现象的原因(一般通过 观察与筛选得出);

研究的目标——解决问题将要达到的目的与标准(决定 于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设定);

研究的内容——能够影响研究的目标达成的因素,通常 叫做变量(决定于目标和假设成果);

研究的方法——适合于目标达成的工具和办法(决定于 目标走向和内容特点);

研究的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也叫假设(针对 问题的解决设定)。

科研要素及其关系,科研过程与环节等认知模式通常被 称为“科研规范,它不仅可用于科研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各 种各样的研究设计,这种高端思维方式应用于教育教学设计 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与科研 1.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要教师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 终身学习能力。当前我国处于三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并存状 态:一是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关注获得教育知识与技 能。发展方式是被动的外在灌输式,强调知识的标准化与权 威性;
二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主张终身学习,强调实践与反思;
三是最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理念,关注发展目的,主张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强调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培养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 力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化时代对人提出的新 要求,是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然而,我们在2012年的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研结果显示,经常反思的教师仅占 28%,绝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发展状态。由此可见,中小学 教师学会科研十分重要,它是终身学习、培养自主意识和自 主学习的良好途径。

2. 现代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要求教师有较 强的科研素质。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终身 学习和自主发展,主要内涵:一是有热爱职业的态度和自我 实现的价值取向;
二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计划;
三 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能力;
四是有较强的实践性 科学研究能力;
五是有独立的个性、创造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自主型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从五个方面描述了现代教师 的素质及其关系。五大素质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鲜明 的个性与批判精神”等三项都与科研有关。研究不仅能够解 决复杂的问题,还能促进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促进思考, 提升个性,增强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研究能力是中 小学教师专业化必备的重要素质。

3. 科研的“认知模式”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思维方式。

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新教师专业发展结构要素是对现代人的要求,对作为“职业信息人”的教师尤为 重要。研究作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结构要素的重要内容,是培 养自主意识、问题意识、自主能力、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 是形成学习习惯、反思习惯、批判思维的平台。学会研究, 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方式,教师就能够进行理性的教学实践 活动。将具有把理念的变成行动的;
分散的变成系统的;
无 序的变成有序的;
模糊的变成清晰的;
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工 作能力,享受研究性专业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

二、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主要策略 中小学教师研究存在一些倾向问题,主要是:研究的问 题模糊,结果是盲目研究或研究无意义;
研究的目标不清晰, 研究方向把握不好;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混为一谈,研究的要 素和变量掌握不好;
研究的方法简单随意,研究的效率低 下;
研究成果意识淡薄,不知道设计成果或者不会提炼成果, 更不会提升成果。这些问题导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科研 难”、“科研没用”。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是校本科研发展的必选课题,是 教师走进研究性专业生活的基本条件。提高问题意识,学会 选题;
强化成果意识,学会设计和提炼成果;
正确选择方法,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研究的主要素质。

(一)问题意识与确定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的基本素质 在教师研究中,经常表现出研究没有针对性或者针对性 不强的现象。没有针对性是不知道研究什么,也可以说是没有明确要研究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没有意义,笔者称为假研 究。针对性不强是研究的问题模糊,这样的研究效率低下, 笔者称为盲目研究。他们都是教师研究中比较普遍需要解决 的问题。

问题主要原因: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对科研的本质没有 认识,即没养成分析原因找到真问题的习惯。二是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问题,确定问题的能力有限,一些教师还分不清现 象与原因,从而不能清晰的提炼出问题。如,“提高小组学 习效果的研究”,课题将“小组学习效果差”作为问题,这 是个模糊的问题。因此,他罗列了学生不交流、总是一个人 发言等原因,由现象到现象。其深层原因应该是:对小组合 作学习内涵认识不到位,把握得不好;
分组方式没有考虑个 性差异和合作基础;
没有适合的评价指标等,这才是问题, 即现象的原因是问题。

由此,课题研究必须首先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它是提炼 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依据和基础。

否则,研究将是徒劳或盲目的。提高问题意识,把明确问题 作为研究的起点,把做好研究问题的判断和确认作为研究的 首要工作,明确研究的问题,清晰地确定选题,是教师研究 的基本素质,也是决定研究成败的重要前提。

(二)成果意识与成果的设计水平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教师研究在结果表述中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提 高了等“效果代替成果”的问题。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科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小学教师科研低效和无效的主要根 源之一。因此,认识科研成果、设计科研成果、验证科研成 果、提升科研成果,是教师研究的基本素质,是科研的关键 所在,更是科研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1. 研究的成果:校本科研成果是针对研究的问题设计 的,经过研究过程的验证和提升,提练出来的能够解决研究 问题的可应用或推广的新办法体系。一般具备如下特点:一 是能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强、涵盖问题的原因和克制因 素);
二是高度概括,成体系(逻辑关系清楚、结构层次清 晰、隐含理论、显现理论);
三是可操作(设计严禁、操作 简便);
四是能转化,能推广(能应用、可学习)。如,“三 知四学教学模式”就是吉林省辉南县东街小学解决传统教学 应试倾向问题实现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他们将学生思维 过程:感知(感性认识)、探知(探索性认识)、拓知(拓 展性认识)过程与学习过程:自学、互学、帮学、导学有机 地构建起来,由问题引领的方式落实到教学中。针对性强, 解决应试倾向,创建新课程教学方式;
高度概括,成体系, 应用新课程理论概括出本校特点的学生学习思维过程和学 习过程的主体内容与关系,形成了一套理论,实现了理论与 实践的沟通;
可操作,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实现了教学模式 中各学科的应用方式,将教学模式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应用 和推广性强,本校教师能够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实现自己的个 性化教学,其它学校可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原理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2. 研究成果的形式一般分如下两种:
未公开发表类成果:研究中解决问题所提炼出来的能应 用和推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等。这样的研究成果一般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内容, 直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形式是在研究报告中。

已公开发表类成果: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本形式和电子 软件的形式,如论文、著作、软件等。笔者认为论文、著作 等本身并不是成果,他只是成果的载体(研究的成果以论文 形式发表在期刊上),也是成果的一种推广形式。

研究成果设计主要是筛选出真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研究思路,进而设计解决问题的 预设方法(成果)。需要强调的是成果设计是课题设计的重 中之重,通常在研究中把设计的解决问题的预设方法即预设 成果称为“课题假设”。这是经常被忽视的课题研究的关键。

3. 研究的效果:校本科研的效果是研究对象受到研 究成果的影响与作用所发生的正向变化。如,被试学生由不 会学习到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研究效果。

研究工作对研究者本身产生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也是研究 的效果,如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 也是研究的效果。

(三)方法意识与信息的处理能力是研究的主要条件 研究方法的无意识和不会应用研究方法是当前教师研究的两大遗憾。有些教师的研究随意性强,不知道选择研究 方法;
有些教师研究使用方法不当。特别是经常将“行动研 究”作为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行动研究”是 比较适合中小学校本科研或者说比较适合实践研究的一种 研究方式,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选择“行动研究”方式, 还必须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研究的 方法系统,支撑“行动研究”,才能达到研究的要求。一般 而言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是适合于中小学教师的 常用研究方法。但是,文献研究经常被忽视,其原因:一是 中小学教师研究经常忽视对研究的问题和与问题相关的主 要概念追根朔源,二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文献研究的方法掌 握的不够,不会收集信息,更不会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伊始 就陷入了模糊状态,研究的结果也不会清晰,这是研究中最 基础的信息过程,更是研究者最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处理 能力是设计研究方案,有质量地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条件。

1. 文献研究的基本工具与技术。“文献综述”是在已 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教育教学中 可用的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文献综述一般要通过 检索和整理概括等程序完成。

教育文献的主要来源一般有:书籍、报刊、网络、教育 档案、专家访谈等。书籍、报刊、教育档案都是传统方式。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最常用的是网络捡索,了解检索流程, 掌握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学会文献综述是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育文献检索常用工具:
手工捡索工具:
索引工具——《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

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中国人大的《报刊资料索 引》、《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等;
文摘工具——《新华 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等都辟有教育专栏,《教 育文摘周报》等。书目工具——《全国总书目》、《全国新 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出版年鉴》、《新华书 目报》。《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报》等。一般手工检索 可通过这些工具性文本实现。

网络检索工具:
最常用的题录文摘数据库(网捡工具) 中国知网 (全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网 等。

中国知网中包括几十个文献数据库。如,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引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知网专业数据库之一) 内容包括: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导航以及会议、报刊论 文等数据库。

教育文献检索基本技术:
一般检索流程:
一般检索流程是通过搜索引擎海选获得基本内容及范 围(称为海选);
再通过检索工具(如“中国知网”)检索 出相关论文或著作(称为精选);
对已选的论文和著作阅读 的基础上,通过论文或者著作的文献注释进一步搜索,获得 相关的文献(称为连接选)。一般而言,文献注释的研究内 容可能相关性更强,更全面,更有用。

一般网络捡索方法:
文献综述的一般方法:
许多教师在信息收集时陷入了“海棉式”文献综述的误 区,收集的信息很多,而且泥沙俱下,结果是效率低下,信 心丧失。在进行信息收集和文献综述时一般可遵循如下程 序:
“收集信息——分析和比较(按需要进行分类)——判 断和筛选(排除无用信息,整合相近信息)——整理和概括 (整理出有用信息,概括出不同观点,评价并形成自己的观 点)”,使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观点、历史沿革等研究结 果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形成研 究综述,实际上研究的综述就是研究成果之一。文献综述要求:以独立的主题,将所有相关文献加以组 织并阐述出来;
对关键性内容要排列对比,详细论述;
对于 相矛盾的研究成果,理清事实,并尽可能明确阐述自己的观 点;
根据需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明确清晰的结论, 使之成为深入研究的导引。

2. 实验研究的主要途径。实验研究是验证解决问题方 法(在课题中也称为“假设成果”)的研究活动,目的是不 断完善解决问题的“假设成果”的内容和结构,提升“假设 成果”的系统性、简洁性和应用性。

实验研究一般多采取对比研究,反思研究,专家指导等 常规方法。经常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散”、“乱”,并 且没有将研究方法落到实处。因此,必须找到一个途径能使 这些常规方法组合落实。在指导校本研究的实践中笔者总结 出“主题研究研究法”能够将对比、反思等研究方法构建起 来,使研究得到落实。

主题研究法:
基本做法:发现问题(发现或感觉到研究中的问题,及 时总结)——确定主题(将研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需要重 点解决的问题,确定为主题)——分别思考(研究团队可分 别都思考这一个问题,也可将这一个问题分成不同的子问题 进行思考)——研讨激发(在思考基础上,研究团队进行主 题式研讨,激发大家的思维,交流提升,形成共识)——整 理概括(由主要思考者整理概括出主要观点和内容)——解决问题(反馈回研究中指导和规范)。这样的过程,由简单 到复杂,各个击破,再由复杂到简单,进行整理概括,不断 循环,形成边研究边解决问题,边提升研究的平台,保证研 究的顺利和质量。

注释:
[1]闫宏迪,赵庆华.中小学教师发展阶段比较研究及我 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 [2]孙爱军.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模型[J].上海教育科 研,2011,(6). www.chinajournal.net.cn www.cfed.cnki.net/kns5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