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 >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策略 什么是无障碍设计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策略 什么是无障碍设计

来源:教师述职 时间:2019-12-02 07:51:15 点击: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策略 摘要: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包括视觉障碍、听 觉障碍与智力障碍三类,其中视障与听障属于感官障碍,智 障学生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感官障碍。该文基于感官代偿 理念,分析三类学生的障碍特征与感官代偿途径,针对特殊 教育学校的公共空间,研究通过空间环境设计帮助特殊学生 克服感官障碍的方法,提出感知无障碍和社交无障碍的设计 策略,以及完善通行无障碍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感官代偿;
障碍特征;
特殊教育学校公共空间;

无障碍设计发展 特殊教育是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和 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据2006年第 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残疾人的家庭共计 7050万户,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8%,6~14岁的学龄残疾儿 童达246万人,涉及到的家庭与人口数量十分可观。2000年 以来,特殊教育得到国家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编制颁布了 《特殊教育建筑设计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 出关心特殊教育,2014年国务院颁发并启动实施《特殊教育 提升计划(2014-2016)》,2016年在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强调要“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 育质量”[1]。校园空间环境是特殊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特教学校与普教学校最大的区别是每一位学生都存在着不 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身心障碍。教室和公共空间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尤其公共空间涉及的功能区域多、空间转 换复杂、人流量大,是残障学生遇到障碍最多之处。显然, 如何帮助残障学生在公共空间中克服障碍,是特教学校设计 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特殊教育起步晚、发展滞后,特教学 校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方面的研究基础甚为薄弱,因此,研 究特教学校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感官障碍是特殊学生在公共空间中行为障碍的主要根 源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盲校、聋校、启智学校及 综合特教学校4种类型,招收的学生主要包括视觉障碍、听 觉障碍(包括言语障碍)和智力障碍三大类,其中视障和听障 属于感官障碍,智障学生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感官障碍。

课题组自2014年至今调研了全国近百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 园公共空间使用满意度调查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反映的问 题主要集中在公共空间的活动障碍方面(表1)。如在盲校与 启智学校中普遍仅设置盲道、坡道、扶手等基本无障碍设施, 但这些只能满足极少数全盲和肢体障碍严重的智障学生最 基本的通行活动,不能满足大多数视障和智障学生随时定位、 定向的需求以及在活动中避免碰撞事故发生的需求;
听障学 生普遍被误认为没有行动障碍,聋校中几乎未设置无障碍设 施,不能满足听障学生需要及时感知周边环境、随时顺畅交 流的要求。诸如此类的障碍问题在特教学校公共空间环境中 十分普遍。调查表明,感官障碍是视障和听障学生行为障碍的根源,也是造成智障学生行为障碍的主要诱因。

2感官代偿在特殊教育及无障碍设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 2.1感官代偿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1)感官系统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卫士,感官代偿是适应生 存环境的自我调控感官系统(sensorysystem,又称感受系统、 感觉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触觉)、味觉、 嗅觉、前庭觉等[2],是处理感觉信息的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该系统包括感受器、神经通路及大脑参与感知觉的一部分。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具有感官代偿的能力,在某些器官受损 时,其他感官的功能可相应增强[3]。残障人群便是利用感官 代偿的能力,在运用优势感官获得信息的基础上,使用通感 的能力将缺失的信息进行补充。正如钱钟书所说:“视觉、 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舌、 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如颜色可以有温度, 声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气味可以有锋芒”[4]。

对于残障人群的感官代偿行为,人们早有所知,如通常所说 “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或者“聋人的眼神特别尖”等。研究 也发现视障儿童的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表象能力比普通儿童 好[5];
听障儿童对细节的观察强于普通儿童[6]。这些都是 感官代偿功能为人体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自我调控的结果。

2)感官代偿理念在产品设计及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我国产 品设计领域已开始应用感官代偿理念进行“人机交互”的感官代偿产品设计,如盲人手机、衣领耳机等。感官代偿设计 本质上就是一种无障碍设计,它旨在帮助感官障碍者增强获 得外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得以跟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 和生活[3]。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与特殊学生都在自觉或 不自觉地运用人体感官代偿的能力。如视障学生的盲文学习 是运用触觉补偿视觉的不足;
听障学生的看话学习是利用视 觉补偿听觉的缺陷;
智障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增强感 知觉间的协调能力,利用优势感官补偿弱敏感官。这种感官 代偿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补 偿训练和感觉适应的结果[5]。

2.2教育发达国家特教学校空间环境中感官代偿理念的 应用 感官代偿对于特殊人群在空间定位、自由行动、舒缓情 绪等方面十分重要,已被美国、英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用于为 残障人群创造无障碍活动空间。美国加劳德特大学 (GallaudetUniversity)是全球唯一一所专门招收听障学生 的高校,校园空间环境多采用视觉及触觉设计补偿听觉的不 足。如在转角处使用弧形墙面或增加镜面,利用视觉避免因 听觉缺陷产生的碰撞(图1a);
在道路边缘设置触感不同的地 面,利用触觉避免学生在手语交流时因视觉被占用而发生危 险(图1b);
在庭院中设立不同的标志物,便于学生空间定位 (图1c、d)等。英国的特殊学校则强调感官花园的设计,认 为“对有复杂特殊需求的儿童需运用色彩、光线、声音、材质肌理和香气等多感官治疗”,“室外空间可通过种植植物、 设置感官花园等多种方式提升学习经验”[7]。20世纪80年 代便有研究发现“当以材质肌理或其他暗示方法区分标志物 和走道时,视障人士在户外环境中更容易定位和定向”[8], 感官花园即源于专为盲人设计的“盲人花园”[9],现已被 运用于英国的特教学校中。感官花园注重利用不同色彩和质 感的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不同形态的水景观等对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进行刺激,避免学生在室外活动 中的障碍问题和安全隐患,训练和增强学生代偿感官的能力。

如英国皇家听障与交流障碍学校 (RoyalSchoolfortheDeafandCommunicationDisorders)中 的感官花园,十分注重流线简明且可达性强的道路设计与立 体种植,前者使用简单清晰的流线联系教学楼与感官花园, 引导并帮助学生在花园中进行活动与训练(图2a);
立体种植 以抬升种植基床为主,有助于使用轮椅的学生对植物进行感 知(图2b、c)。又如英国林戴尔学校(LyndaleSchool)中的感 官花园则注重多样可达道路的设计、水景观和声景观的设计, 前者设计可到达同一目标的不同形式的道路,既便于使用轮 椅或其他行动辅具的学生使用,又有利于安全的为其他学生 提供不同感觉的到达选择(图3a);
水景观吸引学生玩耍且有 利于刺激学生的触觉、听觉等感知觉功能,该学校通过对水 景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石板的纹理,看蝌蚪和通过 水池的机会”[10](图3b、c);
声景观则是通过水流速不同产生的声音和一些声音装置(图3d)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能 力,激发其对环境的想像力。教育发达国家运用感官代偿的 理念为特殊学生创造无障碍的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思路给 我们很大启示,如何针对学生的障碍特征及特殊需求进行设 计有利于帮助特殊学生克服感官与行为障碍,令校园各类活 动更加安全、便利,实现自理自立的教学目标,是特教学校 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宗旨。

3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障碍特征及感官代偿途径 视障、听障、智障三类学生因各自感官障碍对感知觉、 行动及交流方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同,行为特征亦各有特 点,差异较大,各自主要代偿感官也不尽相同,其中智障学 生的个异性更大(表2)[5-6,11]。

3.1视障学生的障碍特征及感官代偿途径 视觉障碍是视障学生最主要的感官障碍,由此引发空间 定向能力、行走与活动能力、阅读、社交等方面的障碍;
可 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官部分代偿(表3)[5,12]。

此外,据相关研究显示,83%以上的视障者拥有残余视力, 可注意鲜艳的色彩及在适当的光线下追踪目标[5]。

3.2听障学生的障碍特征及感官代偿途径 听觉障碍是听障学生最主要的感官障碍,因此其视觉比 常人更为重要(听障者所接受的外界刺激90%以上来自视觉 [13]),并可与触觉、嗅觉等协同代偿听觉障碍来进行环境 感知、空间定位、相互交流等(表4)[6]。此外,听障学生的视觉缺陷概率较大1),噪声对其感知能力也会造成严重的影 响。

3.3智障学生的障碍特征及感官代偿途径 智障学生除智力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感知觉异常及感 觉统合能力障碍。由于智力障碍的成因复杂,学生具有较大 的个异性,其障碍特征与代偿感官也具有差别。但总体而言, 智障学生各项感知能力均较弱,需采用多感官同时刺激的方 式帮助康复弱敏感官、保障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表 5)[11,14-16]。此外,应避免炫光、噪声等消极因素对他们 的刺激。

4基于感官代偿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策略 从上述三类学生的障碍特征,可发现感知、交流及通行 障碍是其主要的障碍问题。根据相应的感官代偿途径与障碍 影响的主要活动类型,本文提出感知无障碍、社交无障碍与 通行无障碍三方面无障碍设计策略(表6)。每项设计策略对 应其相应的适用空间与设计要点,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无障 碍设计需有不同侧重(表7)。

4.1感知无障碍设计策略 感知无障碍是在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活动,尤其是室外活 动时,提供丰富的多感官刺激,令学生利用优势感官获取信 息补偿障碍感官的不足,同时避免噪声、强光等消极刺激。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尤其缺乏感知无障碍的室外活动空间, 教育发达国家倡导的感官花园等手法对此很有大启发。1)利于三类学生开展室外活动及感官训练的感官花园设计利用 声音、色彩、气味、材质等营造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 感知变化的感官花园,可为特殊学生提供利用多感官获得信 息的场所,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缓解情绪与行为障碍。此外, 据医学研究显示:丰富的感官体验对于障碍学生的身心康复 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17]。①可达性强且感官体验多样 的道路道路是感官花园最重要的结构骨架,主要道路应简明 直接且考虑轮椅通过,便于学生进行定向、定位及通行;
次 要道路则可多样曲折,设置较为颠簸的砂石铺面或砌块小径 等,丰富学生的触觉等感官体验,每个景点宜设置多条可达 路径。②多样的声景观利用专门的声音装置(如铃铛、音乐 管2),不同大小的植物叶片(如芭蕉与松柏)、不同速度的水 流(如小溪、瀑布、喷泉)等,创造丰富多样的声音,利于训 练视障学生及有视觉障碍的智障学生的声音定向能力、听障 学生及有听觉障碍的智障学生对声音振动的感受能力。③丰 富的触觉感知环境利用不同质感的地面、墙面、植物与小品 等,帮助视障、听障及有视听障碍的智障学生进行空间定位, 帮助有触觉障碍学生的触觉开发及相关感觉统合能力的康 复。还可利用不同流速的水景(如池塘和瀑布)帮助学生丰富 触觉感知。④嗅觉景观利用不同的花香、草木香等帮助视障、 听障及有视听障碍的智障学生运用嗅觉进行空间定位,训练 有嗅觉障碍的智障学生嗅觉,促进其相关感觉统合能力的康 复。⑤对比性强且搭配和谐的色彩不论是铺装、小品,还是植物搭配,都需选择对比性强又不失和谐的色彩,运用色彩 对比与明暗变化等培养视障学生使用残余视力,为有视觉障 碍的听障及智障学生营造利于视觉及相关感觉统合能力康 复的色彩环境。2)利于三类学生感官训练及情绪舒缓的降噪 设计由于噪声对听障学生及部分智障学生来说极为痛苦,会 干扰视障学生的听觉选择,故学校在布置学生活动场所时应 尽量避免临近噪声较大的街道,同时利用宽阔的临街绿化带 及隔声墙的方式减轻噪声干扰。绿化带需采用乔木、灌木及 草坪搭配的方式,将噪声干扰将至最低(图4)。3)便于视障 学生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与通常所言的无障碍卫生间不同, 由于视障学生难以观察到坐便是否干净、安全,故卫生间中 宜采用蹲便,且应采用手动冲水装置,并统一学校所有冲水 装置的开关位置,便于视障学生使用。

4.2社交无障碍设计策略 特殊学生在社交中往往存在一定障碍,这与他们的交流 特征及感官代偿途径有关。在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依据残 障学生各自的交流需求为社交活动营造无障碍空间环境,利 于激发其感官代偿能力,克服交流障碍,增强交流能力与自 信心,培养社交的主动性。1)针对三类学生交流特点的座椅 设计围合式座椅有利于形成热烈的交流氛围,更重要的是这 种方式可以加强特殊学生视觉信息的获取与视线的交流。听 障学生近距离便于相互可清晰地看到对方的手势与面部表 情,智障学生较近的距离利于注意力的集中,视障学生近距离便于利用残余视力观察对方的肢体动作等。故特殊学生社 交使用的座椅最好采取围合式设计(图5)。2)针对听障及视 障学生交流特点的光线设计对于听障学生而言,合适的光线 范围及光照强度有利于在交流中观察对方的手语及面部表 情(图6)。对视障学生而言,充足的光照利于有残余视力的 视障学生开展交流,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且光线尽可能为 柔和的漫射光,在室外应有适当遮阳避免过强的光线刺激, 对学生视力可起到保护作用。3)针对听障学生交流特点的加 宽道路及边缘提示设计为方便同行的听障学生进行手语交 流,人行道路的宽度需要以2人为一组进行设计;
为方便对 面人流的通过,道路宽度应为2组人流通行宽度(图7)。道路 边缘采用卵石或其他触感差别明显的材料铺设提示带,可在 听障学生手语对话时提示边缘,保障他们的安全。4)针对听 障及视障学生交流特点的环境色彩设计社交场所周边的环 境色彩,尤其是竖向围合的界面采用较深的颜色可以加强与 人体肤色的对比,突出交流者的动作与表情,使听障学生更 易看清交流过程中对方快速的手语及变化的面部表情;
对视 障学生残余视力的使用与训练也十分有益(图8)。

4.3通行无障碍设计策略 通行无障碍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无障碍设计策 略,其手法不应仅限于设置盲道、坡道和扶手,还需充分利 用感官代偿进行相关无障碍设计。如利用视觉与触觉信息提 示听障学生帮助通行,利用色彩与光线帮助视障学生使用残余视力定向、定位等。1)针对三类学生定向障碍的校园整体 布局智障学生的认知障碍、听障及视障学生的感官障碍,均 会引起空间定向障碍。对此,校园中的主要交通流线应简单 明确,有助于学生从校门便捷到达主要空间;
各空间应在形 状、色彩、尺度、小品摆放、地面或墙面触感等方面有明显 差别,便于学生的空间定向和定位。2)针对三类学生行动障 碍的通道设计①坡道设计针对所有特殊学生,坡道比楼梯更 加安全方便,也更利于消防疏散,但狭窄的或“之”字形的 坡道也会给特殊学生带来不便。使用单向坡道可令其活动更 加顺畅,避免因大角度转弯带来不便和碰撞,方便其交流与 行走同时进行(图9)。②转角设计室内墙壁的转角处,宜采 用更有利于增强视线通透性的弧形或折线形转角(图10);
室 外通道的转角处,则要避免尖锐小角度的转角,采用直角或 钝角以避免碰撞等事故的发生。③平道牙设计室外道路边的 道牙应采取平道牙的设计,避免小高差引起的磕碰等安全事 故。3)针对三类学生的触觉感知设计触觉感知设计手法主要 有3种,一是地面触觉感知设施,二是振动感知设施,三是 手触式感知设施。智障学生需重点考虑第一种,听障学生前 2种设计均需考虑,视障学生则3种全部应考虑。①地面触觉 感知设施盲道对于视障学生行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使用 最普遍的通行无障碍设施。盲道有引导和警示的双重作用, 利用触觉感知可帮助视障学生定位与行走。此外,对视障、 听障和智障学生,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材质的地面材料,或在不同区域之间及踏步边缘处设置触觉感知带加以提示 (图11),对其空间定位及行动安全十分有帮助。②振动感知 设施采用弹性地面材料,如实木地板等,可在有人经过时通 过微小的振动提示视障和听障学生,保障通行安全(图12)。

③手触感知设施盲文和触感图案标识是主要的手触式触感 标识,可以辅助视障学生获取信息、认知方位,最常用的是 扶手末端的盲文触感标识、室外环境触感地图等。4)针对视 障学生空间定位障碍的声音反射表面及环境色彩设计①声 音反射表面设计视障学生需要利用声音的反射帮助其空间 定位、行走安全,避免碰撞等事故发生,故公共空间中应减 少使用吸声材料(图13)。②环境色彩设计不同空间或不同界 面宜采用不同的颜色与材质,强调空间和界面的变化,更利 于视障学生的空间定位,如地面与墙面的色彩、盲道与周边 铺地的色彩等。此外,道路尽端、视障学生经常使用的门扇 及各类场所标识宜应采用与环境色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以 利视障学生利用残余视力帮助定位与行走。5)针对听障及智 障学生感知范围的镜面设计镜面的视线反射可帮助学生看 到身后与转弯处的景象,对无法用视听信息综合定位的听障 学生及听觉弱敏的智障学生,通过设置的镜面可在身后有人 靠近时起到提示与警示作用,转角处设置的镜面可避免碰撞 事故的发生(图14),对视觉信息的捕获有很好的延伸效果。

6)利于三类学生安全的可视化空间设计特殊教育学校公共 空间的可视化设计主要包括可视入口、可视电梯和可视走廊。这些对保障学生安全、调整空间定位、舒缓不良情绪、增加 室内自然采光等非常有效。①可视入口主要是设置带有可视 窗的门和使用透明材质的门,不仅便于听障及智障学生出入 时观察内外景象,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且利于教师、家长 等观察室内情况,及时给与帮助。②可视电梯指内外视线通 透的电梯设计(图15),对于特殊学生非常重要。一方面,教 师及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电梯内学生的异常情况,如晕倒或 不慎将自己关入电梯;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运动的电梯向外 观看,可提供有趣的观察视角,还可减轻狭小封闭空间造成 的压抑感;
此外,对听障学生而言,可视电梯还可方便手语 交流。③可视走廊借助建筑内外畅通的视线,便于学生观察 周边环境,尤其在听障学生及时修正空间定位、积极参与公 共活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结语 无障碍设计是残障人群使用的空间环境设计的重中之 重,运用感官代偿理念进行无障碍设计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 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趋势。研究基于感官代偿途径的空间环 境设计方法,为我国特殊教育学生创造更有利于康复身心、 自理自立的无障碍校园空间环境仍然任重道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