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 > 发现教学法在中学数学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发现教学法在中学数学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师述职 时间:2019-11-13 09:15:39 点击:

发现教学法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发现教学法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摘要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 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实 施发现教学法,需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努力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与时间。文章以人教版初 中数学九年级弦切角一课为例,将发现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 用过程分为:创设情景,以旧探新;
寻找联系,发现规律;

类比联想,指导论证;
巩固练习,指导应用;
归纳小结,整 体把握。

关键词发现教学法;
中学数学;
弦切角教学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做学问的最好途 径是自己去发现,其原理在于这种发现可以让理解更为深入, 便于记忆与应用。他所提倡的这种教学被称为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 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 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 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 论的一种方法。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核心就是要学生多观察, 勤思考,多实践,使学习的过程具有探索和研究的性质,使 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 认识的主体,强调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 地结合起来,并将前者牢固地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这就是 发现法的实质。它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运用发现法教学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1)努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水平;
(2) 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指导他们进 行类比、猜测、思索,促使学生去发现新结论。

一、应用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情境”贯穿于整个发现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 师在开展发现教学活动之前,要预先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在 设计问题情境时既要关注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要关注 到数学学科以及相关单元的教学目的。其次,设置的问题情 境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梯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去发现的欲 望,又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生在问题情境的牵引下, 既可以收获知识,还可以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更上一层 台阶。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与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与时间。要依 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生 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要避免急躁、冒进情绪,让发现 教学法如春风化雨般,在无声无息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应用发现教学法的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弦切角一课的内 容为例,可将采用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分为:创设情 景,以旧探新;
寻找联系、发现规律;
类比联想,指导论证;

巩固练习、指导应用;
归纳小结、整体把握。整个过程在教 师的引导作用下,学生经历了感性―理性―实践―理性的有 序认识与提升的思维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探新 在复习圆周角定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圆 周角的一边静止不动,另一边绕顶点旋转至与圆相切时引出 弦切角。然后将与圆相切的一边静止不动,另一边绕顶点旋 转,得到三个不同状态的弦切角。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圆周 角定义,抽象概括出弦切角定义。这样安排目的有四点:(1) 给学生分发“圆周角”这一预习材料,唤醒学生旧有认知结 构,促进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通 过图形的变化运动,指导学生将静止的弦切角放在动态的环 境中领悟,搞清楚概念的来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 的运动观。(3)让学生自己概括定义,有助于新知识的内 化,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4)适时进行识图训练,便 于学生切实理解概念。

(二)寻找联系,发现规律 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入 手,将弧CD所对的圆周角小于弧DAC的一边绕A点顺时针旋转 到与圆相切时停止。学生观察的同时,发现规律: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这样,一方面展现了定理的提 出、发现形成的过程,提供了发现的情境,彰显了学生的发 现者地位,学生可以品尝到发现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 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慢慢学会运用类比、由一般到特殊、 变静止为运动等数学思想去探究问题。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定 理、增强记忆效果。

(三)类比联想,指导论证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通过类比联想完成对猜 想的证明,然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最后教师小结。这种 做法是可行的,因为,第一,学生学过圆周角定理,为分析 情况打下了基础。第二,弦切角和圆心的三种位置关系在第 一个步骤中已有暗示。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渐进理解由已知到未 知、由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巩固练习,指导应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弦切角 定理及推论之后,为使学生达到对定理的准确理解,教师也 同步获取反馈信息,同时也为课本例1的教学做些铺垫,让 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证明,通过 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切实从应用上加深对定理的理解。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养成在解题后 进行反思的学习习惯。(五)归纳小结,整体把握 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本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对所学知识 点及融于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小结。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发现教学法”在数学课上有了以下四点意义:(1)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智慧,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2)因为学 习中有所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自 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3)学生学会了“自行发现”的探索 方法;
(4)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但“发现教学法” 的使用也有其局限性。学校随堂听课的几位数学教师针对 “发现教学法”在中学数学弦切角一课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 的意见。评议一:在已知情境较明确、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 以及其他理科中,发现教学法都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要 求教师对备课特别是课堂预见做好更精致的准备。否则容易 造成课堂“动静”与“收放”的失控,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当 堂完成。评议二:发现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求较高,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后进生较多的班级,教师要适当分层教学, 让各层次学生各有所获。评议三:发现教学法在情境发现的 初始阶段,费时较多,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以及其他 多媒体手段,并巧妙设置趣点,才可以更快捷地推进教学过 程。弦切角一课的教学案例说明,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过程,强调独创与实践,实施多 样化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亲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提高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贺贤孝.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波利亚[M].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07-1409. [2]温志英.发现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0-16. [3]周敦鸾.类比联想求新知,开拓创新思路宽――说 《弦切角》第一课时[J].数学教学通讯,2003(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