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小议文化资源与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

[小议文化资源与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23 07:49:33 点击:

小议文化资源与艺术产业

小议文化资源与艺术产业 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文化产业的成熟形态出现在二十世纪中叶,但其产生和 完善的过程则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生产作 为一种独立的生产形态,既是农业社会传统文化生产形态的 历史延续,也具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现代性特征。首先,随 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文化生产逐步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其 中包括现代哲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 伦理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过程,⑦也包括雕 塑、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从中世纪教会、行会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的艺术自律过程。其次,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中全面 普及开来。由于不管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是进入城市的底 层大众,都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文化形式,这种新文化 形式不仅具有新的内容,而且还具有新的媒介形式,所以, 中世纪时期文化仅仅局限于教会、修道院的格局,随着大众 教育的逐步普及被完全打破了。虽然资产阶级的早期文化和 满足城市底层平民的诸如流行的商业性艺术、带插图的文学、 杂志封面、广告、通俗黄色小说、喜剧等都不乏贬义地被称 为“Kitsch”,⑧但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和这种文化的消 费对象已经出现了。这也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精英 文化取代封建贵族和教士主导的宫廷和教会文化、大众流行 的通俗商业文化取代传统的乡土民间文化的过程。第三,文 化生产方式从手工作坊向机械复制的工业化发生逐步转变。复制性的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在大规模的生产之前必须首 先要有某种可供复制的摹本,(一方面,这种摹本近似于传 统意义上的摹本,比如,一幅油画的版画复制品,一部文学 作品的大数量印刷,年度时装发布会对流行趋势的引领,等 等,另一方面,一些现代文化产品像传统版画一样本身就是 复数性的产品,如唱片、摄影、电影、CD,网页等等。)同 时,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摹本,工业化生产的批量化必然要 求这种产品一定要有可以预期的市场前景,所以,这就意味 着,文化生产在进入技术复制性的工业化生产阶段之前,要 有一个准备阶段,在这个准备阶段中,未来的产品不仅要从 无到有的创造出来,而且还要经过前期的市场前景预测。之 后,进入市场最终获得成功的文化产品也就成为所谓的商业 文化、大众文化。⑨所以,文化生产的工业化必须具备的两 个条件就是原创性和市场性。可以看到,进入市场前的这个 准备阶段是掩盖在文化产业繁荣表面之下的秘密,也就是文 化产业的核心层,通常所说的创意产业部分。⑩如果把文化 产业简单地看作是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大批量、复制性的生产 文化产品,那么创意产业就是为这种大批量复制性生产提供 可供复制的摹本,所以,文化生产的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 经济方面的成本核算、市场推广、营销策略等要素,但在另 一方面作为文化产品本身的创意水准却决定了未来产品的 市场前景。因此,创意产业在新世纪之交得到世界各国的普 遍重视。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创意产业发展 规划。���经济和文化从两个方面共同制约着创意产业的 发展,并主导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从文化 产业的文化方面来看,其中的文化价值不仅决定着文化产业 自身的发展,而且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的文化传播性、意识形 态的渗透性、文化消费的大众性,文化产业也决定着一定时 间阶段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他 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大量低 俗、媚俗、庸俗现象的泛滥,不仅极大败坏了社会风气,而 且也影响到社会其他领域的健康发展。所以,文化产业的文 化属性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复杂性,创意生产不仅要推出具有 市场前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性文化产品,并且还要 求这种文化产品具有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效益,就是说,这 种产品仍旧与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一样要具有历 史性的人文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 中枢纽的“社会权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文化 产品的资本性对文化产业以至社会总体发展的影响力。那些 在最顶层的意义上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的偶然性力量,会通 过“社会权力关系”最终决定社会总体在某一个时间阶段中 的发展趋向。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一般商品的流通过 程是W-G-W,起点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商品交换的目的 是满足人的不同的实际消费需要,货币只是流通的中介。而 资本的流通过程是G-W-G,起点是货币,不是具有可以满足人的某种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 中介作用已经降为次一级的因素,货币生成了一种只对资本 家才具有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创造价值的使用价值。��� 但是,这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使用价值,即便对于资本家来 说也满足不了任何生活本身的需要,对人的实际生活不具有 任何现实的使用价值,所以,资本流通的前提就决定了资本 的流通是一种颠倒的流通过程。同样,布尔迪厄的“文化资 本”概念中也包含着这种颠倒的内容。由于文化并不是某种 超乎人的现实生活的抽象的东西,而是密切关乎于人的现实 生活的劳动产品,或者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是生活方式 的预期,或者是对生活本身的反思,总之,文化要服务于人 的现实生活,文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现实生活。但是, 具有资本性质的文化同作为资本的货币一样,其生产目的也 是颠倒的,文化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人的现实生活,而是通 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来增加货币的增殖。就是说,资本 主义文化生产的直接目的并不是满足人的现实生活中的文 化需要,而是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布尔迪厄所说的“社会权力关系”实际上就是通过资本的人 格化的资本家所归属的资产阶级来主导着的“社会权力关 系”,简单说就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关系。当然,另一方面,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文化资本”仍旧可以成为一种 积极的生产要素。这是指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本身即便是颠 倒的文化生产,也仍旧是脱离不了人的现实生活的生产,而且,由于文化产品只有通过消费过程,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的 流通,进而使投入文化领域中的相应资本增殖,这就使得健 康积极的文化产品可以在满足资本增殖的生产和流通的同 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既传播了新文化,也实现了 经济效益。所以,在“文化资本”的概念中,文化与资本是 一对既对立又并存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决定了作为文 化产业核心层的创意产业本身的复杂性。

创新意识与艺术体制中的当代艺术生产 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产品所面对的市场需要是多 层次、多样化和不确定的。文化消费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 特征,使得文化产品的供求关系远比其他一般产品要复杂和 难把握的多,而且在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越 来越显著,同时文化消费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文化生产的更 新和竞争压力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作为文化生产核 心层的创意产业的最本质特征是推陈出新的创新性,这不可 避免地要为创意产业本身带来极高的风险性。然而,正是这 种高风险性才铸就了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 位,并且引导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所以,在更广阔的视 野中,创意产业所凸现出来的创造性完全可以被认为是文化 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某种文化产品要成为一种文化 资本就一定要具有很高的创造性、独特性和智力性,才能在 文化市场中形成高增殖性和强辐射性等这些创意产业所必 须要具备的重要优势。���创新本身是无条件的,虽然并不能认为只要是创新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投入产业化生产,创 新必须要有创新的依据,而且创新还要经受各方面的时间检 验。但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前提却是必须要具备敢于超越传 统、敢于另辟蹊径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有一个鼓励、支持 和判断、把握创新意识生产的社会机制。这个社会机制就是 现代社会的艺术体制。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资本生产最 大限度的利润,这不同于传统生产中为了满足人的直接现实 需要的生产。所以,现代社会的关注重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 了消费领域,就是说通过最大限度的刺激消费来带动生产, 因此,广告、包装、商标、设计、时尚等诱导人们消费的文 化领域空前发展起来。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些文化产业的 成熟形态蓬勃兴起的时代,现代的艺术体制也在资本主义的 后工业社会初步形成。通常认为,现代主义艺术终结于二十 世纪中期出现的极少主义,之后,西方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一 种体制化的阶段。这个体制也就是阿瑟•丹托所说的“艺术 世界”(ArtWorld)。艺术已经成为一个与其他社会构成方 式如政治、经济、科学等相并行的完整而独立的社会体制。

文化产业和现代艺术体制,这两项重大的文化事件并非只是 偶然巧合地同时发生,而是反映了工业社会文化生产发展的 自然趋势。从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来说,现代艺术并不提供 可供膜拜的艺术经典,经典(classical)是传统文明的产 物。现代主义艺术的本质在于一种反判精神,从反判之前的 古典主义传统,到反判自己的过去及至自身,而至于对自己的彻底否定(表现为二十世纪中期现代主义艺术的终结)。

要看到,这种对过去的彻底反叛实际上正是创新的起点,是 一种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创新方式,尽管彻底地否定过去无异 于一种粗暴的创新,但是,现代主义艺术还是通过这种彻底 的否定性,最终和人的物质生活拉开了距离,尤其是,艺术 的本体正在这种否定中与之前黏附于自身的种种牵扯撇清 了关系。简单说,艺术取得了自律性。艺术体制之内的艺术 不再和传统艺术形态一样纠结着很多和艺术无关的外在因 素。虽然,尽管在现代艺术体制的运行中,艺术与社会的关 系仍旧表现为一件艺术品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但是这种接 受已经不是艺术消费者的个体性的接受,而是一个包括着艺 术家、批评家、画廊、博物(艺术)馆、艺术教育机构等等 在内的庞大而完善的社会机制的接受。因此,由于艺术在现 代社会中已经剥离了传统社会中的艺术所附属的其他社会 功能,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特别地凸显了否定 传统和开拓思维的创新意识;
但是,由于现代艺术的创新在 资本主义条件下只表现为对已有思维形式的直接否定,所以 这种形而上学式的思维创新必须有赖于某种外在的支持方 式,艺术体制在现代社会中就成为社会性的生产创新思维的 体制基础。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正是在现代艺术体制保障下 的艺术活动中得以源源不断地生成和持存。由此,在现代艺 术、艺术体制、创意产业、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之间就可以 清理出一条明晰的理论线索:现代社会的艺术体制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以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社会机制;
现代 艺术在艺术体制的基础上为创意产业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 展变革提供创新意识;
创意产业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为产业化 的文化生产提供创意和可供复制性生产的摹本;
最后,文化 产业的大规模生产通过文化的消费过程实现社会各阶层的 意识更新,同时在商品化的文化流通中实现资本的自身增殖。

结语艺术生产的现代转型 街头画店里的装饰画,商品油画,老年大学的国画,批 量生产的城市雕塑,虽然这些当代文化产品中确实含有艺术 的要素,但是这些艺术产品的生产只是过去成功了的艺术创 造活动的再次重复过程,是某种艺术创造活动的商品性的复 制生产,在本质上并不是原创性的艺术生产。商品性的艺术 品和艺术品的商品性并不是同一回事。重视原创,强调创新, 才是我们当代艺术生产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在 于文化自身的发展。因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的经济活动本身 就是人类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科学、技术、哲学、艺术等狭 义文化的发展,接下来,文化要发展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羁 绊中,而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 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担负起对世界文化发展不断 创新的责任,用自己的创新成果不断地丰富世界的文化宝库。

胡惠林教授指出,创新的核心是民族整体的创新,是全民参 与性创新。只要不危及国家和民族安全,颠覆国家政权,一 切思想理论的学术创新都应该得到鼓励。���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 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所以,以艺术创新为突破点, 尽快改变我国艺术体制的传统格局,发挥艺术产业在文化产 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前卫引领作用,从艺术的研 究、教育、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艺术产业 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现实需 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