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为例] 广西本科院校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为例] 广西本科院校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01 08:07:08 点击: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为例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为例 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而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决定着师资队伍未来 的发展趋势。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国内外相关研 究从理论上对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重大意义、发展途径及管 理机制等方面均有构架;
在实践方面,对各种培训模式也有 所分析,如校本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师研讨会等, 其论述往往注重普适性,讨论如何开展此类培训及其意义。

但是,这些研究缺少对国内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青年教师 培养模式的分析,缺少从区域原因出发分析由主、客观因素 造成的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点,进而提出如何解决民族地区本 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本文以广西 的高校为例,试就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进 行探索。

一、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 广西在全国属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相比较 而言,引进高层次人才因为见效快,能为人才梯队的形成节 省大量的时间,因而被很多高校高度重视。但是,高端人才 向西部不发达省份流动的动机往往比较复杂,其中,为了解 决家属工作问题的人才,只要需求得以满足,工作状态还会 相对比较稳定;
另有一部分人员的流入背景与动机比较难揣 测,而这部分人工作以后就会出现各种让用人单位比较难以解决的情况,比如领取了现工作高校的高额安家费却不与原 来的单位彻底脱离关系,工作几年过程中的科研成果都不以 现工作的高校为工作单位发表等,这类人才的稳定性也较差, 往往约定的服务期满会出现再次流动的现象。相对于引进来 说,高校对已有的教师进行培养相对来说周期比较长,但对 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民族地区院校来说,为了现有教师的 素质能有整体的提升,师资培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过去十年,广西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比较有限,主要集 中在攻读博士学位、国内课程进修、国内及国外访问学者进 修、校内青年教师导师制、专业教师到校外挂职锻炼等方面。

这些继续教育形式对于青年教师的学历提高、教学能力和专 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实 施。近两年,广西教育厅牵头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提升计划,学习了国内发达地区的教师入职培训方法,从综 合素质提高方面入手,而不局限于专业知识,为青年教师的 提升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经验的累积,这一项目将 会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传统继续教育思路是由青年教师对继续教育模式进行 自主选择,而高校教师在主动接受继续教育时,趋利性非常 明显。例如,某高校为在推进教师学历学位提高方面制定的 教师进修政策,2004年的政策是,学校送培攻读博士学位的 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可以免费获得XX平方米住房 一套,回校工作满十年可以拥有房子产权,并有配套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2005年、2006 年和2007年分别有23人、22人和29人考上博士研究生。2007 年7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作出调整,不再提供住房, 改为学成回校提供7-10万的安家费及科研启动费,2008年、 2009年、2010年分别有12人、10人、11人考上博士研究生, 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热情明显降低。2010年,学校再次调整 政策,送培博士回校工作不再有安家费等待遇,2010年至 2013年分别有10人、5人、6人、6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外出 读博对于教师来说,收入会受到影响,而回校后又没有相应 的经济补偿和奖励,教师的积极性会降到最低,他们会做一 个最基本的计算,如果在学校教学并争取各种资源申报科研 项目,多发表几篇论文,评上高一级职称,更有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后自身能否获得切实利益 非常在意。

这种以切实利益为主导的自主选择的接受继续教育模 式,会使青年教师错过最佳的提高学历学位的学习时间,不 利于其尽早拓展学术视野,对于学校整体师资学位水平的提 升产生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青年教师下一步接受 继续教育的机会,因为许多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教师培养项目, 在申报时会以教师的综合条件为依据来筛选,同等条件下, 具有博士学位者更容易被选中派出。

部分青年教师带着先验的抵触情绪对待校本培训,使学 校师资培养部门大量的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从青年教师入职 开始就要引导他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让他们树 立起终身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并建立起相应的接受继续教 育政策,扩展继续教育模式。

二、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讨 (一)转变制定继续教育政策的主导观念,用切实可行 的制度进行良性引导 首先,正视“趋利”心理。任何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考虑 到人的趋利性,否则将很难推动执行。针对趋利性的心理, 高校的政策制定就应该重视良性引导。目前民族地区部分高 校在制定政策时仍是希望用优惠的政策去鼓励和刺激教师 接受继续教育,而这种做法只能调动少部分人的积极性,并 会造成教师对政策的过度解读,认为自己可以有更多的要求。

政策转变的关键点在于,逆转思路,不是教师接受了继续教 育会得到什么相应的利益,而是如果不接受继续教育,教师 就会失去获得利益的机会。例如,教师接受相应级别的继续 教育,将成为在以后的职称评聘或参与各级种类校级、自治 区级甚至国家级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奖项、荣誉称号等的 评选中的必要条件。那么在趋利心理的影响下,这将调动起 绝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为了提 高职称,改善生活水平,就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各种机会去 接受继续教育。

其次,完善政策,让接受继续教育成为教师的习惯,转变青年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态度。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教师 在一定时间内应该接受各种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的次数。从 青年教师入职开始,每人有一份学校统一制作的继续教育成 果手册来记录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并配有相关职能部门的签 章证明,这份记录就作为青年教师今后参评各类项目的依据。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好的教育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工作,突破局域思维,学会在接受继续教育中从不同角度吸 收有益的内容来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应该在青年教 师入职之初就将这种全面提升的理念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学 会学习、学会吸收专业以外的教育素养,让学习成为习惯, 让提升成为习惯。

(二)扩展继续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 1.聘请专家巡讲模式。民族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 广西没有“985”高校,仅有1所“211”高校,名师较少且 学科分布不均,很多专业领域,在自治区内无法找到业内名 师。在这种客观环境下成长的青年教师,与国内知名专家接 触机会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将名师请进来, 由广西教育厅统一规划,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或教学名师组 成名师巡讲团,到区内各高校巡回授课。课程内容可以有两 种选择:一是专业性强的课程,由一所院校承办,集中区内 该专业青年教师学习、交流,这样青年教师既可以与国内外 名师交流,又可以与区内同行有所交流。二是非专业性课程, 可以涉及中国文化、心理学、教学法,等等。青年教师工作以后,往往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工作压力,进而导致精神 压力加大,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往往缺少与同事的交流, 一些教师会出现情绪浮躁的现象,而心理关怀、人文关怀的 缺失会加剧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这些课程所请教师必须是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精彩的,让青年教师觉得虽然跨专业听课, 但是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学习、心理压力的缓解 等有所帮助。每学年初公布年度课程设置,让青年教师选课, 根据听课效果记入继续教育手册。

2.外国专家小组讨论指导模式。近年来,民族地区教 师出国学习的培养模式开始受到关注,但受教育资源及接收 渠道限制,还未能广泛普及。广西本科院校基本依靠国家、 自治区、学校派出相结合的方式。但每年普通本科院校派出 人数在10-20人左右,并且能够入选派出的人员往往是资历 较深的教师群体,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机会较少。因此,高 校在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更新及与国际先进知识体系衔接 方面的培养应有所突破,利用相关资源,获得必要的师资帮 助。比如,通过自治区外专局协助,根据各高校所提申请聘 请国外专家到高校任教,外国专家的工作任务由两部分组 成:其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本科教学;
其二,每 周组织一至两次含外国专家在内的教研室讨论活动,由教师 和外国专家就专业方面进行交流。可以预先布置好讨论主题, 这样教师有所准备,避免教师由于语言方面的不足造成不敢 于参与讨论的情况。外国专家如果从事过教学工作,往往互动性会非常好,教师会受到鼓励而变得积极大胆。在这种模 式的刺激下,一方面教师的英语水平会有所提高,可以为教 师将来出国进修打下一定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外国 专家了解本专业的国际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1]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 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 [2]韩国志.论民族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的培养[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工程立项项目(2014XJZZ0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