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养牛创业故事]大学生养牛致富的故事

[养牛创业故事]大学生养牛致富的故事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08-03 15:32:09 点击:

养牛创业故事

养牛创业故事 只要有心不管是做什么,什么身份,都能够成功的,下面这些是小编 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养牛创业故事。

 

养牛创业故事1:爬行女养牛创业建年产4百万肉牛养殖场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 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 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 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 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 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 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 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 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 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 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

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 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 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 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

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 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 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

“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 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 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 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 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 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 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 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 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 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 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 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

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

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

“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 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 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 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 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

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 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 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 过神。

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 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 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 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 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 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

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 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 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 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 者, 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 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 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 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 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 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 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 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 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 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 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 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 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 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

“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 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 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 助。”该负责人说。

养牛创业故事2: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 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 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 舍喂牛。(记者 谢湘 摄)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 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记者 谢 湘 摄)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 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 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 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 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 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 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 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 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 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 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

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 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 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 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 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

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 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 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 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 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 疼痛。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 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 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 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 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 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 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 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 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 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 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 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 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 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 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

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 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 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 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 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 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 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 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 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 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 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 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
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 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 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 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 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 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养牛创业故事3:湖南怀化90后大学生返乡养牛的农村养殖创业故事 2015年11月30日,记者走进湖南怀化溆浦县祖市殿匣垅村,采访大学 生“放牛娃”罗治团。牛舍就在一座山坡上,一排排的黄牛或悠闲自在地吃着草, 或“哞哞”叫着相互嬉戏,罗治团正挥着铲锹在牛舍中清理粪便。

罗治团1990年出生,7岁便开始帮家里放牛。“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 白云在青山顶子上缭绕,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清清流水伴着牛儿吃草的声音 ……”罗治团说,这是他儿时放牛生活的写照。也许正是由于童年的放牛经历,加上自己畜牧养殖专业毕业,让罗治 团甘心抛弃在城市里月薪7000多元的工作,辞职回家乡养牛。他创办了养牛合作 社,创建了从繁衍、防疫到出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改变了祖祖辈辈天然散养 状况。

一个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大学生,甘愿回乡村生活面对别人的疑惑, 罗治团说:“刚开始,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回乡的举动让村里很多人都不能 理解,背地里议论纷纷。但接触养牛的时间一长,我就愈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罗治团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养牛上。他脱下西装,换上工作服,走进牛棚,又当起 了“放牛娃”。

清杂草、铺地砖、焊牛舍……修缮养牛场,没有请一个工人,罗治团 整整忙了一个月。购买玉米、草料,准备饲料全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

2013年,罗治团筹备7万多元,从外地引进了架子牛,正式开始他的 养牛生活。喂牛、洗牛舍、除粪便、医治牛病……他的父亲负责拌料喂牛,其他 很多事情都要靠罗治团一个人做。冬天干活只穿一件衬衣都是一身汗,夏天光着 膀子整个短裤都湿透了。

养牛的道路不仅辛苦,也伴随着困难和波折。2013年5月,购进的十 多头云南黄牛中就出现了问题。经过长途运输,以及气候和温度的差别,牛出现 很大的反应,表现出不进食、咳嗽的症状。自己虽然拥有专业的畜牧知识,但毕 竟由于养殖经验不足,依然没能及时判断出病因。他求助大学时候的老师,并取 样送去学校化验。最终确诊牛是感染了“巴氏杆菌”,因为处理得及时,才避免了 较大的损失。

意识到技术不足是养牛遇挫的重要因素,他多次来到县城的畜牧站和 县畜牧局,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年参加了人社局第一期免费创业培训。之后, 经常有专业畜牧工作人员为他上门指导。他还被纳入省里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在政府技术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罗治团又重新修建了一栋牛舍,养殖场基础设 施进一步完善,并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出栏的黄牛达到80多头。

三年的养牛经验让罗治团看到,要想养殖事业得到发展,光靠个人力 量是不行的,养殖场必须逐步走上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道路。于 是,在县畜牧局、就业局的支持下,2015年他牵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其实我想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罗治团说他会继续发展肉牛,用科 学的方法养殖、用网络的渠道销售,一步步发展壮大。村民有谁愿意养,他会免 费提供牛仔,养大后按照市场价回收。“吸引村民参加就要让他们得到实惠。牧 草、技术都可以提供,农户只要付出简单的劳动力,就可以在家创造财富。” 2015年7月,因为真心为村民着想,带领村民致富,他得到了广大村 民的支持,当选为匣垅村村主任。

“放牛娃”的春天也一样缤纷多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土 地上放飞自己的梦想。罗治团用自己的坚毅,闯出了一条回乡创业路。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