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欣赏: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

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欣赏: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

来源:通知 时间:2019-09-09 17:56:34 点击:

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欣赏

名人写母亲的散文摘抄欣赏 w一:忆母亲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 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 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
“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 摸。

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 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 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把她堵 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 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 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 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 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 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 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 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 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 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 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 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 “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 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 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 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 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 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 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 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 一边走一边唠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 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唠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 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 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 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 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 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 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养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 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 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 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 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 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 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w二: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 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 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 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 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 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 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 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 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 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 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w三: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 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 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 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 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 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 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 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 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前, 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 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 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 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 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 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 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 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 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 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 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 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 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 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近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 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 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 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

但是,我很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 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很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 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 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 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 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 得多。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 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 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