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情书 >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水瓶女的特点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水瓶女的特点

来源:情书 时间:2019-10-10 08:03:50 点击: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 摘要:从林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林业人才培养 中存在的问题和林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指出社会、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高等林业院校应从不同方面共同努力, 逐步提高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满足林业行业发展对人才 的需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32-0015-02 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生产力”,是生产力各要素中 最为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林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与水平 决定了林业行业的发展,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关键载体。

近年来,我国林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构建了完善的 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明体系。

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林业技术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即林 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并普遍低于其他行业,林业工 程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平均水 平,林业工人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人队伍平均水平[1],其 原因是林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滞后于林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从“精英式”教育步入“大 众化”教育)过程中,林业高等教育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在高等教育中所占的份额却在降低,在与其他专业的竞争过 程中,林学专业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 志愿报考的学生比例低、录取学生的成绩较低、毕业后从事 林业工作的学生较少[2]。如何提高林学专业的吸引力,确 保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引起林业行业主管部门、 林业教育的管理者和全社会的关注。

一、林业的特点 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林业既具有农业的特点,如依 赖于土地资源、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分散性等[3],又具有如 下自身特点。

1.基础性更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吃饭问题,社会才能发展,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 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传统林业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尽管俗语 中也有“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说明森林保障农业丰 收中的作用,但相对于“民以食为天”的意识中农业的基础 地位而言,林业基础性的地位并没有被社会认可。

2.收益慢、风险高。与农作物相比,林木需要数年,甚 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砍伐利用,成熟周期长,获得收益慢。

尽管在此期间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经济收益才最为直接。此外,在生 长过程中林木还极易遭受病、虫、鼠、火等灾害,造成减产 甚至绝收,因而收益不稳定、风险高,因此林业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竞争力,较难吸引私人投资, 在重视GDP的政绩观下,也难以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

3.复杂性。早在1995年,Austin S H就提出林业是森林 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部门,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 上,调整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使其多种效益不断增长。

森林生态系统无论从分布、组成、结构等来看,都是陆地生 态系统中最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复杂 的空间结构、广泛的时空异质性和尺度的复杂性。因此经营、 管理好这样复杂的系统,需要从业人员全面了解森林生态系 统的过程、机制和格局,才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林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现代林业发展需要数量适度、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人 才是实现科技支撑、引领林业未来的根本[4]。特别是湿地 保护、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权流转评估等新兴领域急需人 才。在森林管护、林木育种与栽培、森林旅游、园林工程、 木材加工、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供需缺口也较大。但目前林业从业人员中偏科人才比重较大,复合型 人才数量太少,基层单位和中小型企业人才普遍不足[3]。

2.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生态文明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 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是 主战场,是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和绿色农 产品等生态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健 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这就要求林业从业人员能掌握森林生态 系统的规律,根据规律制定适应性的管理措施。因此在大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林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需要林业行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

三、提高林学专业吸引力,发展高等林业教育的建议 在林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调查及规划、自然 保护区管理等方面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需要林业高等 教育来为其提供。为实现林业的科学发展,发挥林业在生态 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适度扩大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吸 引青年才俊报考林学专业,并从事林业事业。建议采取以下 措施。

1.提升林业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关注程度。公众对林业的正确认识是保持林科类专业招生的 关键,影响到学生报考林学专业的志愿。由于缺乏宣传,普 通民众只能从传统的林业活动中获得对林业的片面甚至错 误的认识。如林业仅是挖坑栽树,没有科技含量;
林业就是 砍树,破坏环境;
林业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偏远地方工作,辛 苦、无聊;
等等。这无疑与当代青年学生的工作目标不一致。

这就需要宣传部门大力宣传林业,也需要林业教育部门走出 校园宣传、介绍林业。这方面国外已经开始了探索,并取得 了良好效果。如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的 学生每学期必须到森林中去与林业人员进行交流,使孩子懂 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接受了林业基础知识的熏陶,培 养了他们的林学兴趣[5]。在美国,国家大学森林资源项目 协会(NAUFRP)等公共机构和部门促进林业活动在国家中的 影响力,提高林业活动的知名度,高等林业教育的投入也得 到增加[6]。

2.改革招生制度,实行特殊专业特殊对待。应仿照其他 艰苦行业在林学专业的招生政策上予以照顾。如针对第一志 愿填报林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并一次性投 档;
扩大高等林业院校招生自主权,允许高等林业院校招收 保送生和一定比例的定向生,直接为亟需人才的基层单位、 偏远地区培养人才;
设立“林业基层场站大学生”计划,推 进学校与林业基层单位和国家相关科研单位建设合作实体等[5]。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林业人才培养的财政 支持体系。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高等林业教育 的投入,尤其是对林学专业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的投 入,缩小与其他专业的差距。给予林科专业在校生优惠的政 策待遇,如设立专业助(奖)学金、延长助学贷款归还期限、 在林业基层单位服务达到一定期限的予以减免助学贷款等。

4.林业高等教育部门应做好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学林、 爱林的专业思想。林业高等教育部门不仅要通过传统专业改 造,积极探索林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专业方向[7]、课程设 置和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全过程的综合改革[8,9],提 高林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在高考志愿的填报阶段加 强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能全面了解林学专业 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社会需求和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在学生入校后,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 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将 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个人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 践行积极的成才观和择业观。

5.多方努力,解决基层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逐步提高 薪金待遇。林业主管部门应制定优惠、倾斜政策,鼓励、支 持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建立和完善林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对林业行业进行定岗定位,尤其是要为林业 行业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医疗、住房、保险、深造等 各方面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随着人类对森 林生态效益的认识更加全面,并且已经能够量化的背景下, 部分地方也已经实施了绿色GDP考核机制,因此森林生态效 益及成本评估和核算指标体系将有助于规范以公共财政为 主的林业投入机制,要逐步形成财政和税收政策指引下的人 才流动机制,改变林业工作报酬偏低的局面,使林业专业人 员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同时,在大学生村官、公务员(事 业单位招考)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林学专业等涉农专业录用的 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海水.林业教育视角下的林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1):101-104,110. [2]高晓琴,韦彪.林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其 影响因素的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3):29-33. [3]殷财,郑小贤.对林业及其特点与属性的若干思考 [J].林业勘查设计,2001,(2):1-3.[4]张劲松,朱宗武,管凤仙,李淑艳.我国林业人才现 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下)[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1):56-64. [5]钟少伟,杨逸廷,何贤勤.德国林业概况及其可借鉴 的经验[J].湖南林业科技,2014,41(2):69-73. [6]王锦,Dingying Tang,Guangyu Wang.中美林业发 展与林业高等教育联动关系比较与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 2014,27(1):82-88. [7]宋曰钦,曹万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 设置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2):15-17. [8]宋曰钦,潘健,陈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林业 卓越人才——以黄山学院林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4,32(4):8-10. [9]刘月秀.林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17-1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