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校园心理剧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0-06 08:03:00 点击: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一、心理剧和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也称社会剧,是集体心理治疗 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起源于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 诺(Moreno,1889—1974)于1921年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 性剧院”,1925年传入美国。莫雷诺最初是用心理剧为参与 者提供一个释放内心体验的舞台,并没有与心理治疗相联系。

然而,随着对心理剧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它已被公认为一种 有效的集体心理疗法。最终,自发性剧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 团体治疗方法和心理剧治疗方法。莫雷诺用两个希腊字“心 灵”(psycho)与“演剧”(drama)来命名心理剧,并为 心理剧做了如下的定义: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 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秘世界,其通过演剧的方式达 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目的。

校园心理剧是受莫雷诺创立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 应运而生的,是心理剧在非临床领域运用的最佳结果。它集 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 心理问题,又能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校园 心理剧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 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并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 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

它突出了心理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化、艺术化、生活化,从而实现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 矫正,达到通过校园心理剧提高心理素质,推广心理学,弘 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它不仅是对传统心理剧的继承和发展, 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二、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及构成要素 (一)理论基础 角色理论是心理剧的核心理论。“角色”(role)这个 词源自古剧场。在希腊文和古罗马文中,剧本是写在“卷纸” (roll)上的,由提词人念给演员听,演员试着把自己的部 分背下来。人们用卷纸来类比“角色”,因为卷纸中写着一 个演员要说些什么。后来,社会学家借用这个词,形容一个 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心理剧的目的,是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心理剧场的安 全氛围中,舞台上的角色可以边演出边编造角色。使人们不 断地尝试不同的角色,增加个人的角色目录(role repertoire),创造新的角色,以帮助人们以一种自发的、 戏剧化的方式表达感受,并接受有关这些角色的影响力的反馈,重新评估个人的旧角色与目前的角色,并减少不当的行 为渴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个人需要去检视自己的角色是 如何创造出来的,并找到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起源状态。

心理剧鼓励个体发展多种和多重的角色,通过角色间的 灵活转换和不同层次角色的扮演(如扮演某一角色,與此同 时又担任旁观角色),去扩充角色的经纬度,使当事人发现 自己的内在创造力。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强化过程,创造力 被发现得越多,当事人就越有信心去改变处境。

校园心理剧借鉴了传统心理剧中的角色理论。莫雷诺认 为,角色理论具有激励创造性变化的潜在作用,对角色不断 地进行评估和实践,可促进角色不断地更新。具体地说:通 过剧中角色的扮演,能帮助主角将自我和所扮演的角色分离。

当人们能将自己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区分开 来,即形成了角色差距(role distance)。在临床上,当 患者形成角色差距时,便能从原先的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 并由此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所以角色 理论具有增强个体思维灵活性和健全心理结构的作用。

(二)构成要素 校园心理剧由五个要素构成:1.导演 校园心理剧的设计者和策划者,通常由专门从事心理辅 导或咨询工作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担任,主要任务是确定角 色、设计小品或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演活动,指导、 监督和控制剧情发展,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主角 或称当事人,通常是遭受心理困惑并急需解决这些困惑 的学生。有时因各种原因,在校园心理剧中,当事学生不一 定亲自上台表演,他只是诉说自己的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 指派专人或志愿者充当他来演绎这些问题。他在台下通过观 看表演来领悟造成自己问题的原因,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3.辅角 或称参与者,饰演主角生活中的一些重要角色,由导演 指定或观众志愿担任。辅角是导演的延伸,也是主角的延伸 ——雕塑出主角真实或想象的部分。辅角是一个助人自助者, 是“主角内在世界的延伸观点或延伸角色”,负责将主角生 命中的内在客体带进团体这个外在的现实中,此时,他们的工作是去塑造“主角生命戏剧中真实或想象的人”,协助剧 的演出,与主角共同创造符合治疗需要的场景。辅角投入的 情绪能量越大,表演越真实、越贴切,对主角的帮助就越大。

4.观众 观看表演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欣赏心理剧演出,也是 来体验心理剧的感受的。观众不主动参与心理剧的表演,他 们通过观看演出体验扮演者的感受,自然地融入剧情中,与 扮演者同喜同忧,起到支持、鼓励、烘托等作用,从而领悟 心理问题产生的实质,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时,他 们也会被心理辅导老师叫上台去饰演辅角或主角。有时还要 分享经验或评论,进行认知、思考和体验,从而体会自己生 活中的各种关系,获得对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洞察。

5.舞台 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用三层同心圆的舞台(也称“三 级台阶”)来选择人员和象征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问题的 层层深入。校园心理剧的舞台是观众和演员在心理辅导老师 的引领下进行的具有心理发展功能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 活动场所。校园心理剧的舞台不宜过大,应该安静、宽敞、 舒适,观众席与舞台应距离近些。教师可以选择讲台作为舞台或同学们围坐,留出中心空地作为舞台,有了舞台,容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扮演者来说,如果自己是演员的意识 得到加强,可以增加对角色的认同和体验,表演的效果会更 好。

三、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 校园心理剧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 程。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创作剧本 “心理剧以生活为基础”。校园心理剧的题材,主要反 映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学生中存在的心 理困惑和问题。如学习的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情绪 性格问题、社会适应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校园心理 剧的创作过程是建立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 查与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论加工和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把心理 健康教育引入到青少年学生生活中去,充分体现出“生活即 教育”的原则的过程。

2.选定角色,布置场景当剧本确定之后,一般由导演根据角色需要挑选演员, 确定角色分工。有时学生也可以自我推荐成为主角。所选主 角最好既有相应的心理问题,又具有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心理辅导老师应首先向主角(学生)解释演出的目的,然后 可询问一些问题,帮助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建立冲突情绪。

校园心理剧的活动场所一般选择教室、学校的会议室、 报告厅等。要设置好圆形舞台和观众席,包括灯光的设置、 明暗,道具的摆放,背景音乐,等等。布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对场景的布置,一方面可以为造成心理变化的事件烘托 出一种合适的氛围,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另一方面可以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有真实感、亲切感。

3.练习(预演) 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即将演出的校园心理剧进一步把关, 对其中难以把握和不合适的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避免对参 与者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创作阶段有意识地设计控制 和处理,以使正式演出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一个心理咨询 与辅导的实践过程,通过预演过程的辅导和排练,既能让演 员了解他们当中或身边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又能激 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第二阶段:演出阶段 校园心理剧是探讨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以问题为主线展 开剧情情节。在导演的引导、辅角的协助演出和观众的支持 包容下,主角开始探索自己的生命故事。

在演出过程中,导演(心理辅导老师)必须具有洞察力, 根据情形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控制剧情的发展。同时辅 导老师要注意调动参与者和观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全体成员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活动,使整场演出成为一个 观众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过程。同时要注意维持一种真诚、 信任、支持性的气氛,防止一些有害行为的发生,以使活动 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演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把造成心理问题的过程层层 揭示出来。在接纳、安全的气氛中,辅角通过投入演出来了 解主角内心的感受,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自由地表达自 己的感情和意念。主角通过心理剧表演活动,深入地了解真 实情况和他人的感受,增加人际关系敏感度。由于角色扮演 在假设、不用负责的情况下尝试发现问题并应对问题,从而 使主角可以学习及练习应对问题的技巧。演出为主角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观众也通过观看 心理劇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完成了一次心理的成长。

(三)第三阶段:结束、分享阶段 演出之后的分享过程,是演员之间、观众之间、演员与 观众之间的一种互动与情感交流,这是一个可以让团体进行 宣泄并且整合的时间。分享感受要在真诚、积极的氛围中进 行,这样每个人才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和领 悟,真诚地与他人分享。分享,可以使主角从不同的角度看 待问题,了解别人的反应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改变不正 确的认知;
可以使团体气氛更加融洽,使主角获得安全感和 归属感,获得团体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消除无助感,增强信 心和勇气。

分享感受是心理剧的必要组成部分,对达到或巩固治疗 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最后,心理辅导老师要对此次演 出过程进行简短的总结,鼓励学生在演出之后尝试新思想, 验证新思想,达到校园心理剧的目的与功能。

四、实施校园心理剧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演(心理辅导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校园心理剧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助人 成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 协商达成某种一致性意见,并建立可实施的目标与步骤。

“教师”与“学生”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共同的 参与者。导演所选择的治疗理论与方法是与其人生哲学相吻 合的,而一种好的心理治疗理论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好的教育 理论、一种有效的生活哲学。校园心理剧不仅仅是一种心理 调适工具,更是一种生活规划的方法论,是用新的人生哲学 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指导青少年学生如何去创造新的生活。

因此,很难想象一个导演能用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理论去说服 别人,一位既未经过正规的培训或训练、又无辅导与咨询的 临床经验的人,又如何准确地判断出各种角色所表现出来的 心理问题症结,引导剧情向着预期的目标进展?这正如一个 不具备手术知识和经验的外科医生把病人的病灶打开后,无 法确切地切除病灶并促进伤口的愈合一样,这样的医生只会 贻误病情、害人终生,而这样的导演也无法指导出反映学生 问题的校园心理剧。

因此,校园心理剧的导演必须由专门从事心理辅导或咨 询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担任。心理辅导 老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在心理咨 询和心理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需要两年以上),思路清晰,目光敏锐,并且具有很 强的应变能力,特别需要具备团体辅导的技巧并熟练掌握精 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二)要关注现场的观众学生 校园心理剧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非常关注现 场的观众学生,因为这毕竟不是普通的、一般意义上的演出, 观众学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在思考着剧情的发 展及主角应如何解决冲突;
他们能够提供反馈,为解决冲突 提出合理的建议,鼓励主角的决定,成为主角的倾诉对象;

他们还会自由认同角色,在演出结束时描述自己的认同体验 和感受;
他们还可担任公众意见的代言人,例如可让不同的 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种族的人、不同教育水平的人、不同职业 的人,从而考察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如何看待主角的行为。

(三)要区分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剧的异同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剧 在非临床领域应用的结果,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去展示。二 者的共同点是都使用戏剧作为媒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强调 角色的重要性,都拥有戏剧的所有元素,通过隐喻来解决冲 突。但二者又有显著的不同,实施过程中要加以区分。

(四)要认识到校园心理剧的局限性 校园心理剧对于儿童、青少年的人格问题,还须与其他心理辅导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要避免滥用心理剧 的技术,以免因使用不当对学生造成伤害。辅导老师要知道 自己的局限性和某方法对于特定群体的局限性。一般认为, 有严重心理困扰的个人、反社会的人不宜参与校园心理剧活 动。

五、实施校园心理剧的策略与技术 (一)独白技术 心理剧中可使用独白技术,让观众分享角色的内心世界 和想法。独白包括:和自己谈话,如通过这一方式向自己提 建议,想象解决问题的办法,鼓舞自己的勇气;
自言自语, 即在某一情节发生之后,自言自语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对小宠物谈话,如将小猫、小狗当作交谈的对象,告诉它们 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情境有助于表达内心世界。

(二)双人扮演同一角色 当扮演某一角色的学生未能解决问题时,改由另一位事 先准备好的学生上场扮演主人公的另一个自我。这时,心理 辅导老师应鼓励并启发扮演者和替代扮演者共同发挥各自 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时还可采用多人扮演技术, 尽量调动更多的人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大家相互启发。

(三)镜子反映技术 镜子技术是让参与者模仿主角的表情、言语、姿势、动 作等,主角可以在参与者身上看到自己,就如照镜子一样。

参与者在表演时,要如实反映,不能故意夸大或歪曲主角,更不能恶意地进行侮辱性的表演。镜子技术是一种反馈,让 主角看到别人眼里的自己,能帮助他客观地认识自己。

(四)角色互换 两个学生相互换位,例如,扮演家长的改扮孩子,扮演 孩子的改扮家长,扮演老师的改扮学生,扮演学生的改扮老 师等。这样的角色互换,可以解决学生们在理解他人时的误 解,感悟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自己的失误。还可以采用这 样的形式:即让真正的角色,比如老师或者家长,亲自到现 场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体验和行为。

角色互换可以对目前校园中日益严重的欺凌行为的减少有 一定的作用,因为,部分欺负者缺乏共情心,通过角色互换 表演,可以让欺凌者得到共情从而自觉地减少欺凌行为。

(五)空椅子表演 当学生诉说自己与他人的冲突时,辅导者让学生坐在一 把椅子上,而另一把空椅子则假设坐着那位与他冲突的人, 由该学生面对其发言。等学生说出了相当的内容后,辅导者 指示他再换到另一把椅子上,扮演与他发生冲突的那个人来 回答其提出的问题。辅导者在关键时刻令学生变换位置,指 导当事人与假想的对象进行对话。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 详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与情感。这种表演方式在辅导社交方 面有困难的学生时经常使用。

(六)情景剧或短剧 这是校园心理剧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情景剧或短剧剧本,在确定问题之后,让学生提出与该问题有 关的冲突情境。尔后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以增加心理辅导 活动的气氛,或者让学生有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增加学 生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的与功能。

(七)神奇商店 这是一种类似于商店内买卖的方法。如让辅导老师扮演 店主,卖各种东西,如理想、健康、幸福、财富、成功等, 由学生扮演买主,说出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及其原因,然后, 辅导教师问他愿意用什么来交换。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学生 的需要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价值大拍 卖”,就是用类似魔术店的拍卖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爱 情、友谊、健康、美貌、爱心、金钱、欢乐等多方面的价值 观念。在“拍卖会”上,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会直接影响学 生在“拍卖”时的选择,学生自身从取舍的行为中,可以了 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价值观 念的思考和澄清。

(八)资源回收站 资源回收站是由神奇商店演变出来的,早期专门针对酒 瘾或药瘾患者,后来发现可用于一般团体辅导活动。资源回 收站是一种反向思考,要求进入站中的当事人考虑要放弃。

那些特质,或是放弃的同时要求将所放弃的特质转换为新而 有用的特质,它可以让当事人思考自己现在拥有的特质是否 对自己的成长有碍。对一些有游戏瘾、上网瘾等的学生或自我价值感极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自我宣告,正视自我的 缺点,然后让当事人表演拥有新特质后的生活,让他们感到 改变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与困难,从而降低对未知的恐惧。

(九)龙门客栈 此技术是从一个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在西域的沙漠中 出现了一颗名为“沙漠之星”的宝石,找到它,就可向它祈 求一个愿望,龙门客栈是前往沙漠的最后一间客栈,所有到 西域的人都要到这里补充供给。与魔术店有些相似,心理辅 导老师或参与者扮演店主,主角扮演旅人,店主与旅人进行 交谈。其目的是帮助旅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愿望,核 心问题不是如何追寻目标,而是思考愿望与旅人的内在价值 的关系是什么,对旅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心理辅导老师或 辅角可以问主角以下问题:你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有什 么意义?愿望实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达成 愿望的困难与阻力是什么?找“沙漠之星”要准备什么?如 果找不到,什么情況下愿意回头,会带回什么东西,等等。

对话交谈的过程可以帮助主角更了解目标与个人价值间的 关系。

(十)荒岛幻想技术 荒岛幻想技术是一种想象技术,主要用来了解主角在人 际交往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心理辅导老师要求主角作一次幻 想活动,想象有一位魔术师告诉他,当他挥动魔棒时,主角 就会出现在一个荒岛上,并将在那儿呆上几个月,并且告诉主角当他在荒岛上时,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暂时停止,时间 停止不动,岛上生活供给充足,但没有其他的人。把这些说 清楚后,让主角作出选择,是愿意独自待在岛上几个月,还 是愿意有另一个人一起待在岛上?然后让主角出现在岛上, 之后的情景就由主角自由发挥想象,描述他在岛上的生活。

通过对主角想象情况的分析,辅导老师能够了解主角的人际 交往能力、人际互动技能、人际反应特点等有用的信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